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去年国家教委提出实行高校招生“并轨”改革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更是十分关注此项改革。目前实行和准备实行招生“并轨”的高校还是少数,大多数高校还处于观望或举棋不定状态。对“并轨”确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高校特困生是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收费教育制度后凸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国家教委和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特困生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特困生现象的透视,分析特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目前解决特困生问题所采取措施的不足之处,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特困生工作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学习费用基本上由国家包,而且学校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补贴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支,并免费提供医疗和住宿,这种由政府包揽全部高等教育费用的做法一直延续了近50年,而且越来越束缚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曾多次重申,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高校可以向学生收取一定数量的培养费。1994年,部分高校开始实行招生并轨。1997年,我国普通高校全面实行并轨。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民办学院等多渠道办学模式的出现,家庭承担教育费用的额度也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由国家独揽统包的局面结束…  相似文献   

4.
为了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的新机制,根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精神,高校招生收费改革已经历了试点和部分推广、展开等阶段,国家教委计划今年全面完成并轨改革。本文就此浅谈一下自己对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招生并轨实行收费制度以及在几年扩招之后 ,贫困生日益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现象 ,其成因有自然、社会及家庭方面的原因 ,解困工作应坚持自助与他助 ,扶困与扶志、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多方面的对策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招生“并轨”后我省工科院校的生源状况分析与研究齐炳和,刘文超1995年山东省省属本科院校,除师范、农业院校外全部实行了“并轨”制度。全省“并轨”后,工科院校的生源状况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大的变化,并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因而,在新的招生制度和...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并轨”改革,通俗地讲,就是改“两河’为“两自”,即: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缴纳部分学费,毕业后大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1994年以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为主的40所院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的试点.1995年,全国有245所高校进行了这项改革.1997年,大多数高等学校将按新的招生制度运行。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00年将基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轨.本文试就与招生“并轨”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怎“成本分担”理论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8.
怕做班主任,不愿做班主任,这是中职学校实行并轨制度尤其是实行免试入学制度以来绝大部分教师的心情.其原因大致有工作量太大,工作时间太长;班级管理难度日益增大;和学生交流存在明显的困难等原因.要促进班主任快乐成长和专业发展,一是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和学校对班主任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班主任要主动塑造、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
招生“并轨”后高校德育工作刍议韩枫,杨春晖1994年我国普通高校实行“并轨”以来,普通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深人,随之而来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可以说,普通高校实行“并轨”,给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仅就高校“并轨*后大学生的思想状...  相似文献   

10.
改革高校收费制度之我见刘军国家教委、财政部等单位于1992年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高等学校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办学条件、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高等...  相似文献   

11.
老枪 《中华魂》2014,(7):26-26
多部委与多套养老方案设计者们日前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议,并在养老制度改革上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包括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养老金实行并轨。(2013年10月21日人民网)千呼万唤始出来。明显存在社会不公、呼吁了多年应废除的养老金双轨制,终于有了来自高层的响应,"只摸石头不过河"的现状将有所改观。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何时并轨,如何并轨。前不久,国家人社部长尹蔚民就  相似文献   

12.
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中国不仅是一个政治意愿和利益博弈问题,还具有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与制度设计的技术问题。珠海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是一个地区实行全民医保的充分条件,还需要依赖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人口学特征等相关约束条件,以及各种制度并轨的切入点是否可得。  相似文献   

13.
非生产性机关单位,实行五天工作制之后,那里的工作状态如何?对此记者对一些国家机关进行了采访。 如果你去正面了解,会发现大多数机关都按5天工作制制订了严明的作息制度。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家教委。 一位同志介绍说:“我们这里制度是很严格的,准时8点钟上班。以前下午下班4点45分发班车,现在  相似文献   

14.
<正>招生并轨改革,是指对高校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体制的改革.即高等学校在招生时,不再区分国家任务和调节性两种计划形式,录取时不再实行以降低分数线录取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的办法.而是在控制分数线上同一学校只划定一个最低录取线,把原来“双轨”录取办法合并为“单轨”.与此同时,改变学生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作法,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自主择业的机制”,由“两包”到“两自”,即由“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招生就业制度,改变为“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并轨后的高校只有一种计划形式,一个收费标准,一条录取分数线.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教委批准,今年我校实行招生收费制度改革的试点,要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毕业后大部分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自主择业的机制。在社会发展处于变革较快的时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高等学校培养更多的开拓性、创造性人才,对学生所受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上必然要有更多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领域相应地进行改革,实行学分制。现将学校在这方面的思路和办法提请大家审议。一、实行学分制是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上,经历着学分制(解放前)一学年制(解放后)一学年学分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学分制(今后)的过程,这种过程说明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教学的方向性1997年高校并轨后我院实行学分制管理,这将意味着把学生推向市场,学生完全靠自己的实际综合能力去寻找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招生实行“并轨”后,学生中产生了一个特困生群体,直接影响到教育改革和学校稳定。如何保证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特困生激励保障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建立“助学工程”的运作机制,是目前我校正在实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的消极心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贫困生在学校是指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其在经济上难以达到或勉强达到学校所在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一般无力缴纳学杂费、购置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个人家庭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贫困生问题在学校一直就存在,但数量的增多和问题的突出,则主要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以后。从198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实行上大学收费制度,到1993年,全国各高校统招生年学费在200—600元不等;1994年部分学校统招生年学费又提高到1000-1500元;而已并轨的单轨制学校,年学费2000—3000元;yIJ1996年,全国并轨的高校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家庭收入的差别,加之高校招生并轨实行收费制度的实行,大学生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从高校培养目标出发,对贫困生的类型加以细致分析,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人手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强自立意识,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关键环节。一、高校贫困生的经济、思想状况调查通过对1997年1月我省(普通高校资助困难学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材料中27所学校的统计发现:在贫困线(家庭年人均收入7OO元)以下贫困生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18%;特别困难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五m…  相似文献   

20.
摘要: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华北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沦陷区内的学生被迫流亡。面对大量的流亡学生,陈立夫一 方面有感于学生生活的不易,出于为抗战培养人才的目的,资助流亡学生;另一方面也出于与中共争夺青年学生为国民党服务 的心理,采取了贷金制度,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贷金制度自施行后几经波折,在1943年由于物价飞涨等原因,被迫取消,实行 了公费制。贷金制度施行之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受益于贷金制度,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