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制结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划分劳动收入税、资本收入税和消费支出税的基础上,根据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税制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并从要素供给的视角探索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税制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当前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持续抬升,使税制结构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羁绊。在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政府应积极调整税制结构,有效降低税收负担,进一步释放要素供给活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税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宏观公共财政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一个包含劳动收入税、消费支出税和资本收入税的内生增长模型,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经济增长评价与社会福利评价的差异。研究发现,分税种税收通过影响消费资本比率、财政支出资本比率以及经济增长率来影响社会福利水平,且经济增长极大化与社会福利极大化对应的税收不一致。进一步地,文章还运用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分税种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税收对社会福利影响不一,且我国各税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效税率结构决定着要素流动的方向并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消费支出、资本收入、劳动收入税率的高低及结构调整将成为税收政策供给的关键。文章运用新古典DSGE模型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效税率结构动态效应进行观测,结果显示:降低税率能够促进产出增加并维持在新的稳态;目前税率下,中部地区产出水平对三种税率的变动均最为敏感,东部次之,西部最小;短期内,劳动税率变动对产出产生的冲击最高,而资本税率在中长期会使新的产出稳态最大。税收政策供给应着眼于结构性调整,强调税制的内部优化。  相似文献   

4.
税制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系密切。现行税制在分税收入、税种设计、税式支出、地税体系、税源结构和税收征管上存在有悖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缺陷。为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当科学划分收入 ,合理设计税种 ,调整税式支出 ,完善地税体系 ,优化税源结构和强化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竞争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显著地影响劳动收入份额。为明确地方政府竞争与长三角地区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分位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2001—200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竞争恶化了劳动收入份额。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逐渐降低。另外,资本投入与劳动投入显示出互相替代的关系。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降低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其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革势必将影响收入分配格局。为厘清人工智能及相应的再分配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构建包含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资本税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考察人工智能资本深化与广化的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以及人工智能资本税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资本深化和广化发展在促使经济扩张的同时,对于收入分配具有极化效应。就功能性收入分配效应而言,人工智能的就业替代效应引致就业数量与工资水平双重下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就规模性收入分配效应而言,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伴随着社会福利损失的增加。适度的人工智能资本税能够抑制人工智能的收入分配极化效应:一方面,弱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刺激效果,减轻其对就业的挤出作用,减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另一方面,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群体间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采用我国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从消费需求与物质资本形成视角考察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增长关系,但短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只存在阻碍作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该作用减弱;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使得该作用加强,但短期内对物质资本形成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我国1979-2006年分省面板数据,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前后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在分税制改革前,基本建设支出和支农支出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和代表政府公共消费的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的效应.考虑分税制改革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支出结构的扭曲,在显著的提升了科教文卫支出和农业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同时,也加大了基本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费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保护民众最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公共服务制度,是将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动力。采用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进行因果关系检验,运用面板计量分析的方法,对公共服务进行量化测度,并将其作为核心被解释变量纳入模型中,延展性的分析公共服务在高质量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得出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源泉,并且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期,经济增长受公共服务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一个新的视角解释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表明,由于技能—资本的互补效应,人力资本积累会提升资本产出比,在资本和劳动互为替代的情形下,资本产出比的提升将恶化劳动收入份额.利用1995-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确认了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效应和资本产出比的中介传导作用.导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还包括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国企改制,而第三产业比例的提升和FDI的进入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1.
由于收入不稳定性的存在,农村居民不同来源的收入具有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因此,研究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了解农民的消费行为,进而制定相关增收、扩需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基于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与其收入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仍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在不同地区,不同来源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结构是反映居民消费偏好、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而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该文选取2003—2012年兵团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农牧工消费结构与人均纯收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八大类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受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同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2013—2016年农牧工各项消费支出及收入的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食品支出,交通通讯支出、医疗保健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设备支出受纯收入的影响较大,将成为兵团农牧工消费新热点。  相似文献   

13.
对西方经济学"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必须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环境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作具体的分析.收入差距过大通过引起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下降、储蓄率畸高、造成消费断层等作用机制导致我国消费总需求不足,并最终制约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东西部公共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首先厘清区域之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差异.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对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区域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稳定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用来扩大国内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能够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方案:一是调整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公共消费的比重;二是调整公共投资中生产性资本支出与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消费性资本支出的比重;三是调整公共消费中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的比例关系,加速提高政府社会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同时,进一步调整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的行业投向和区域投向,向高新行业以及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市的地区GDP、就业人数、能源消费和资源税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碳税政策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和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效应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由于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要素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征收碳税对我国的东西部各个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碳税对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碳税的征收会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同时碳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加强。我国在碳税政策制定方面要同时考虑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在征收碳税达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镇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最直接、最重要因素。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数学理论推导,并得到模型参数的经济含义及模型拟合误差的放缩效应等结论。最后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及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广东省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与地域发展程度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选取重庆市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以及从重庆“一圈两翼”划分的区域消费差异进行比较,考察了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反映宏观经济水平的人均GDP年度指数和储蓄额年度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利用股票筹资额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是增加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日渐加大.这一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适当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资本的积累、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过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由不法收入引起的)则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社会总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会抑制经济发展.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收入分配杠杆机制,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控制差距过大,健全法制,消除非法收入,就会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