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颖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8(6):835-839
农业政策性金融,其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政策性支农的重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政策性银行(简称农发行)要在构建农业特别是粮棉油产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的同时,使 “三农”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以及粮棉油产业化经营得到更稳定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应围绕大粮食大产业,努力办成支持粮棉油产业发展的银行。要实现这种定位,农发行必须在着力经营有效资产的基础上,创新信贷管理方式,把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放在逐步建立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上,强化与中央银行和国家财政的关系,构建完善的业务发展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业实施的区域发展政策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迫切要求农业政策性金融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信贷政策,支持农业区域产业发展。即主产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继续支持粮食企业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业务延伸的重点是以支持国家储备为基础,支持粮食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主销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支持企业面向市场搞活调销业务;产销平衡区农业政策性金融要在按保护价保证订购粮收购资金供应的同时,重点做好支持退耕还林草工作以及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游栋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63-65
概述了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认为农发行职能定位主要受到财政政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和农发行主观能动性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完善农发行的职能,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需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订农发行可以接受农民土地抵押贷款的政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和发挥农发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王桂堂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84-87,93
我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缺位使原来就不够健全的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更加薄弱。农村政策性保险具有向农业提供政策性经济补偿与促进农村经济融入开放市场经济的两重职能。正是由于农业保险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策性保险制度在农村金融体系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姜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37-40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着力于分析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农业政策性银行成立时间较长,绩效评价体系相对完善,在注重经营效益的同时兼顾政策性目标实现情况,更加符合政策性银行实际。以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并入日本金融公库前一年,即2007年绩效评价分析为例,分析了其指标体系构成及各项指标考核意图等,对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一个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政策金融的有效运行既需要政府财政的积极支持,也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我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鉴于目前中国的金融主导型融资格局,金融政策便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探索政策性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笔者描述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及现实,随后考察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践,即财政信用和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做出了具体设想,认为有必要建立科技开发银行、就业扶助银行、住房银行、老少边穷开发银行和地方政策性发展银行,也简要分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政策性金融体系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保障的农业保险只能实行政策性经营,主要原因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风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该保险市场也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农业保险市场供需不足而导致农业保险商品难以商品化。因此,结合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WTO等国际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应采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模式,并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银行的运营机制包括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政策性银行运营机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一个财政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2):7-10
讨论经济发展中的三种农业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通过对我国指标的考察,我国农业中存在的是相对贫困问题,应该采取从剥夺农业向反哺农业过渡的政策。我国财政视角下的农业政策与实证分析的结论不相一致,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为今后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高风险性、不确定性和高投入性,这决定了政府和公共财政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财税政策既可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也能够缓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约束机制。重点从两个方面研究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杨标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6-68
通过分析财政对农业补贴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我国农业补贴主要存在总体水平较低、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支持与保险水平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农业补贴的政策取向,即加大财政农业补贴力度,合理配置资金;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有效发挥农业补贴的作用;完善农业补贴资金的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金融支持,完善农业保险;完善农业补贴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提高农业自身的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相结合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理应为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资金支持,针对当前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功能弱化、组织体系低效,未能给予农村基础设施足够的融资支持的现状,在借鉴国际上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通行做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双层合作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项目管理、健全财政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利益补偿机制、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营管理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主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障碍与农户融资的困难,并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小梅 《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4-18
金融资源的短缺直接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供应链金融日益兴起,探寻供应链金融与农业供应链的契合之路也成为破解农户及中小型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新视角。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的一项新兴的金融创新业务,有其自身的运行机理和运行模式,从运行载体、运行风险及运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运行保障机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农”发展对农村金融依赖很大,但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还远未尽人意,存在农户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正规金融效率低、非正规金融受到抑制、借贷的非生产性要求过高、农业贷款所占比重过低、存款流向城市、农业保险缺失等问题。通过梳理我国的农村金融研究,建议学者在以下方面继续推进农村金融的研究: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强化政策金融、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发展债券市场和各类期货市场及降低农业的金融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对一个农业产业化由兴到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反思,认为要确保农业产业化得到积极地、持续地发展,必须建立和建全利益机制,真正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并就健全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