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编者按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共同进行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及由该研究构成的《国际竞争力报告》被认为是各国政界、。商界进行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具有广泛的权威性。自1989年以来,国家体改委研究所同国外经济...  相似文献   

2.
《管理学报》2009,6(1):142-142
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商业行为对中国产业部门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宏观与微观影响;以及我国产业升级与转型对全球经济与商业体系的作用与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培育的进程与途径:生产率(productivity)、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及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的提高、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的提升等;促进和阻碍中国产业部门和企业实现有效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制度因素,如产业政策、公司治理等;  相似文献   

3.
199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国际竞争力比较课题组编者按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共同组织的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清晰地描述了主要经济强国正在经历的根本变化,并据此展示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不仅为各国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重要参考,而且对整个...  相似文献   

4.
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以美国进口市场作为特定国际市场,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供的一般进口(General Imports)通行海关价值(General Custom Value)数据.通过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份额增长率两个显示性指标,分别就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与中国其它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及发展态势.以及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各子类产业的竞争力表现三个方面系统地展开讨论.并认为中国电机与电气设备产业相对于大多数中国其它产业及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且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内部各细分子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5.
徐斌  李鑫 《经营与管理》2013,(11):106-109
本文运用200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净出口指标、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定量比较中美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综合考虑了以上4个指标,运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得出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综合评分,来全面测度中美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趋势     
《领导文萃》2010,(19):8-8
中国产业竞争力走弱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0)》指出,我国工业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弱化.正处于产业竞争优势的转型期。面临竞争优势断档风险。(《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8月23日)  相似文献   

7.
一.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和方法国际竞争力评价自1980年创立以来对世界各国的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已进行了17年。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学者加人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来,他们谋求对复杂经济过程的更系统更科学的描述和分析,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谋求社会、政治与经济过程的一体化研究模式。目前参加这一评价体系的有53个国家,其总产出、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量占全世界的95%以上,因此,它包括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全部主要国家。中国1993年参加世界转型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评价,1995年正式参加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世界国…  相似文献   

8.
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资源竞争力和一定的增长竞争力,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不但是竞争的国际化倾向越来越显著,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描述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力状况,不从国际竞争角度进行研究显然是难以真正反映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现实的.所以,非常有必要站在全球竞争的高度,通过国际比较来评价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以下将从企业管理、企业总体、企业内部、企业环境四个方面对中国大型企业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9.
2000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创造力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 2000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比较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在2000年4月公布《2000年世界竞争力年鉴》 ,在参评的47个国家中 ,中国的综合排名从1999年的第29位下降为2000年的第31位 ,这是自中国竞争力排名在1998年获得第24位的最好名次以来的连续两年下降。在IMD竞争力评价体系的8个大类(国内经济状况、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 )、29…  相似文献   

10.
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七大新课题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根据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和确定了2013年七大研究课题:深入研究发展实体经济与产能过剩问题:金融服务民营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问题;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问题;应对全球产业转移问题;民营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问题;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建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估计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本文系统介绍了研究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等市场份额 (CMS)模型 ,用该模型对中国农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出口值绝对量的增长掩盖了这一趋势。出口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单一是制约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采用显性比较优势 (RCA)法 ,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具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基本丧失 ,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鲜活原料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 ,而深加工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显著上升。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前一阵子,由世界经济论坛和瑞 士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共同组织的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清晰地描述了主要经济强国正在经历的根本变化,并据此展示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于1995年正式加入了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学院的国际竞争力评价系统。根据公布的1996年世界国际竞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在中国加入WTO之际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在对中国大型企业与西方大型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之后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Nolan,1999)认为中国的大企业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与西方企业的竞争力差距是拉大而不是缩小了 ,所以将很难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生存下来。但是这种一概而论经不起这样一个事实的检验:虽然中国企业群体在改革开放的起点上同处于技术和管理低水平状态 ,但经20年的发展历程已表现出巨大的竞争绩效上的差异 ,即在许多企业仍然没有摆脱困境的同时 ,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经济民族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与经济民族主义──庞中英由于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发生的巨大变革,竞争力(Competitiveness)问题成为近几年国际性的各门社会科学、新闻媒介、产业部门和政府机构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理论和政策焦点,成为冷战结束后一种非常值得关注的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前经济大背景出发,以新加坡为例,通过对新加坡与中国RCA的计算,分析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利于实施合理的比较优势战略,将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国际经济分工与合作中,获取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是我们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主旨所在。研究进入国际市场的营销模式,以尽可能小的经济和政治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利益,是所有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指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国际市场营销是企业跨越国界所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即企业为满足国(境)外市场所需而设计和实施的营销组合。在WTO框架下,国际市场营销通过以商  相似文献   

17.
李永久 《决策探索》2005,(10):69-70
有关专家通过纵向比较,从10个方面概括了外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资本形成、提高丁业产值与增加值、提升出口规模、促进技术转移和生产率提高、创造外汇、缴纳税收、提供就业机会、产生外部效应、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2003年在遭受非典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仍实现了小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仍继续名列全球前茅。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价值链的低端。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力图找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出口与要素禀赋、技术进步、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运输通信等基础设施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5月29日,在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巴尼巴蒂宣读了《北京宣言》,呼吁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素帕猜·巴尼巴蒂表示,服务业是经济支柱之一,服务经济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构建自身竞争力、生产力、管理能力、机构建设能力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他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调度资源,解决能力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以下是《宣言》摘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自由化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的比较优势与贸易自由化战略──胡鞍钢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础。从国际角度看,认识国情的重要内容是了解一国各类经济资源在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以便最有效地利用国际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