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文字符除了字母类符号,尚有大量其他文本符号,这些符号的名称、性质与功能历来未作勘定,积疑甚多.藏文文本符号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藏文(本体)字符、梵源藏文字符、其他文本图形符号.藏文字符专指藏文创制时期以及藏文历史应用中依据语言变化所创制的符号,通常所说的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以及相应变体都在此列.除此外,藏文数字符和标点符号也可归入此类.梵源藏文字符是通过新创藏文字形表示藏语中没有的梵文读音形式和文字形式的字符,形成了所谓的藏(文)化梵文字符.其他文本图形符号包括藏族自身创造的图形以及来源于梵文文本的图形,其基本特点是不表达语言声音,仅表示某种文本形式意义,或者以图形方式指示事物的意义.这类符号有吟诵示意符、吟诵会意符、占星符、装饰符,等等.以上藏文字符大多已收入ISO/IEC国际标准藏文字符基本集,对字符的分类有助于进一步展开藏文计算机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运珍 《中国藏学》2013,(1):177-178,183
公元9世纪,为了翻译佛经的需要,藏族译师编纂了《翻译名义大集》,并由吐蕃赞普敕命刊行,使其成为翻译梵文佛经的语典,被尊奉为金科玉律.《翻译名义大集》共分283类,有9565个专用名词,梵藏对照,系藏族历史上第一部双语对照辞书,1000多年来不仅是人们查考的主要工具书和规范藏文的语典,同时还是编纂藏文辞书的语料库,对藏文辞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于18世纪前半叶通过藏文转译成蒙古文。作为梵文原本的目的语文本和蒙古文译本的源语文本,藏文译本的得与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文译本。从蒙古文译本的语序和用词特征不难看出其对藏文译本的依附性。但藏文译本究竟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到蒙古文译本,以及这些影响与梵译藏过程中的问题又有何关联?本文在《云使》的梵文、藏文、蒙古文三种文本逐字逐句比较的基础上,解析蒙古文译本所受藏文译本的具体影响,并在梵文、藏文本的对照中找出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敦煌文书中的古藏文文献约数千件,其主要部分被斯坦因、伯希和盗运国外后,分别庋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收藏部分由比利时藏学家布桑编纂成《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 (1962年出版),法国收藏部分由法国女藏学家拉露编成《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一、二、三集分别于1939、1950、1961年出版)。以上两份目录题录的古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是一部多卷本的藏学汉文资料汇编。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刊印藏学史料,以藏文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藏事文献,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有校勘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五明精选  相似文献   

6.
古代印度古典梵语名诗《云使》先后由藏文、汉文和英文译本转译成了蒙古文。其中,由藏文转译而来的译本时间早、数量多(两个全译本和一个六诗节的译文),有古代译本(18世纪)也有现代译本(20世纪),有集体翻译也有个人翻译,在印藏蒙古文学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文章在《云使》蒙古文译本、藏文译本和梵文原本之间详细对照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分析了从藏文转译的《云使》蒙古文译本整体面貌以及各自的翻译得失,进而探讨藏蒙文学关系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1902年,印度人萨罗特·旃陀罗·达斯(Sarat Chandra Das)所编附有部分梵文对译的《藏英词典》,是继1834年匈牙利人亚力山大·乔玛·居鲁斯(Alexander Csoma de K (?)r (?)s)所编《藏英字典》和1881年德国人耶司克(H.A.J (?)schke)所编《藏英词典》之后,一部规模最大的藏文词典。它收词范围比较广泛,不仅从一些语文、医药、佛学、历史传记等著作中收集词目,而且还收集了前藏和康、青地区的一些口语词汇。词目一般都作了英文的对译和解说,列举  相似文献   

8.
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在党的民族政策阳光照耀下,我国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比较突出的方面是词典的编纂。出版的藏文辞书主要有:《格西曲扎藏文辞典》、《藏文大词典》、《藏汉口语词典》、《汉藏对照词汇》、《藏汉词汇》、《藏汉词典》等。1996年全国藏文印刷字体审定会上,审定通过了22种藏文印刷字体。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务院重申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民族语文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同时,藏语文术语标准化工作也开始起步。在全…  相似文献   

9.
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历史文书》,系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中的一件古藏文文书,故又题称为《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整理本以流散在英国和法国的两件文书拼接而成,首尾残阙,无年代标识,据推测,当书写于公元728——848年吐蕃占据河西时期。 敦煌17窟藏经洞发现的古藏文文书约数千件。其主要部分在1907——1908年间被斯坦因、伯希和盗运国外后,分别庋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收藏部分由比利斯藏学家布桑编纂成《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1962年出版),法国收藏部分由法国女藏学家拉露编成《巴黎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甘珠尔”为藏语音译,意为“佛语部”,即“释迦牟尼语录的译文”,也是《藏文大藏经》组成部分之一。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制了藏文文字。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的200余年之间,先后涌现出吞弥·桑布扎等50多位藏族译师。他们与印度等地的班智达一起将大量佛典从梵文、汉文及邬仗衍那文等译成藏文,编写了《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10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涌现出近200位大译师,他们和阿底峡、真扎·热呼拉等来自印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地的70多位班智达一起,又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和论典。藏文大藏经的文献由此形成。14世纪初,纳塘寺学者迥丹日热的弟子降格巴希,从祖国内地集得物资,整理并抄录成最早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至此,规模宏大的藏文《大藏经》问世。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学的角度入手,对收录于《丹珠尔》和法藏敦煌藏、汉文献以及英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四种不同版本的声明学论著《八转声颂》的来源、撰写时间、译者,以及藏文字体、字数、字符、语法、内容、举例形式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藏译本《八转声颂》是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的著名译师杰·奇珠所译,汉译本《八转声颂》是吐蕃时期的著名译师郭法成由梵文译就。此外,《八转声颂》在不同时期的译出,可视为藏语语法学的理论来源于梵文语法学的一个例证来看待。从该论著的语法、举例形式来看,可以肯定当时藏族学者的写作习惯受到天竺班智达的影响。《八转声颂》作为最早专门讲述八格的一部论著,除了其内容上的重要意义外,对于藏语语法学发展史来说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藏文白话报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关藏文报纸的最早资料,当属《西藏白话报》和主持该报的驻藏大臣联豫的《驻藏奏稿》。《西藏白话报》于1907年创刊,为旬报,在拉萨印刷出版。此报仅存1910年8月的一份残报,共7页,现藏西藏自治区文管会。而联豫在其奏稿中记录了办《西藏白话报》的经过。继之便是《藏文白话报》的诞生,以上两报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道光二年(1876)三月初五,《申报》鉴于“文字深奥,非妇孺和工人所尽能读”,便特地组织编辑人员,编辑出了一份通俗易懂的基本上接近口语的白话文小报,称之为《民报》。此报为我国白话文报纸之最。此后,国内逐渐兴起办白话  相似文献   

13.
简论梵学研究与西藏的梵文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 《西藏研究》2010,(1):50-64
梵学起源于古印度,流行于南亚及世界各地。梵藏翻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作为民族文化交流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梵藏翻译活动,对藏族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思想及社会文化各个层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西藏种类繁多的梵文文献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梵藏文献史料探讨海内外梵学研究史迹,简要分析、论述拉丁转写梵文与藏文撰写梵文之间的特点和异同,说明梵文文献研究最早起始于我国内地和西藏,文化交流是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嘉绒藏族历史明镜》(以下简称《明镜》)是由2009年藏文书籍《■》(2)(《嘉绒藏族历史》,2002年)编译而来的,原著由嘉绒藏人白湾·华尔登历时十年的材料收集、实地调查写就。在保持原著主题的基础上,编译者经过适当剪裁和少量史料补充,将原来的29章编译精简为11章,主要内容未变,大体仍旧按照远古、古代、近代的编年顺序,叙述嘉绒藏人和嘉绒藏区历史的源流和演变。11章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嘉绒与象雄和吐蕃的渊源考辨,嘉绒地区的历代政治形态、宗教与文化,与宗教相  相似文献   

15.
说说藏文     
藏文相传是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文臣通米桑布札参照梵文的一种字体创制的。也有人说藏文字母来源于兰查天字和瓦尔都龙字。还有藏文字母仿自于阗文、婆罗迷文等不同的说法。从一些资料判断,通米桑布札创制藏文的说法未必可信。事实上,远在通米桑布札之前,藏文就出现了。大概通米桑  相似文献   

16.
1834年,亚里克斯·乔玛·德·克鲁斯编纂了《藏英词典》,这是现代藏文辞书的发端。新中国成立以来,《格西曲扎藏文词典》《汉藏词汇》《新编藏文字典》等辞书的编纂出版翻开了现代藏文辞书出版的新篇章。改革开放以来,《藏汉大辞典》《汉藏大词典》等一批藏文辞书的出版进一步推进了我国藏文辞书的发展。2007年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藏文大辞典》工作正式启动,藏文辞书出版逐步向综合性、百科性的方向发展,以适应藏族社会文化迅猛发展的要求,藏文辞书出版也进入了全面繁荣阶段。文章通过对历史上一些主要辞书的介绍和分析,梳理了藏文辞书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7.
一、藏文书法的历史形态藏文书法的书写媒介自然是藏族文字,而藏文的产生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7世纪前,藏族就已有文字,但尚不完备,主要为巫师、笨教徒书符、画咒、记述教义使用。到7世纪前叶,藏王松赞干布建立吐警王朝后,为与邻国往来和治理民众颁布法令的需要,他派遣大臣吞米·桑布利等人赴天竺学习,返藏后制成藏文字母和文法,并著八部论,解释藏文的用法。与此同时,吞米·桑布礼还仿梵文兰查体创藏文正楷体,又据乌尔都体创藏文草书体,这些书体成为以后藏文书法字体的滥筋。藏文的创制和使用突破了藏语的时空限制,对藏族文…  相似文献   

18.
前言据藏族流行的传说,藏文是松赞干布(Sron btsan sgam po)的大臣吞弥三布扎(Thon mi Sambho ta)创造的。据说此人还写了藏文的两部基本文法——《三十颂》(Sum ca pa)和《性入法》(rTags Kyi vjug pa)(编者按:原文如此,藏文本意是《音势论》)。藏文使用于七世纪中叶,这已基本上被确认为是事实。可是藏文是否出自吞弥三布扎个人之手,还不能定论。因为吞弥三布扎作为松赞干布的大臣在敦煌文献中不见其  相似文献   

19.
新红史《新红史》,藏文全称为《王统幻化之钥新红史》,又称《王统幻化之钥》,简称《新红史》。成书于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新红史》的作者班钦·索南查巴,全称泽塘巴夏孜班钦索南查巴。藏历第八饶迥阳土狗年(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生于泽塘,父名囊巴朗巴。班钦·索南查巴幼  相似文献   

20.
(一) 公元1991年2月1日,一代宗师王森先生病逝于北京,上距生年1912年1月,享年七十有九,堪称高寿。王森先生河北省新安县人,字森田、号雨农、孑农、农。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汤用彤、周叔迦二先辈及门弟子,倾心佛教、因明及梵文、藏文,以毕生精力从事藏传佛教、因明学和藏族历史的研究与教学。语通梵、藏、英,学兼文、史、哲,成为陈寅恪先生在我国开创的历史语言学派的重要传人。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