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了一次“国人暴动”。关于这次“国人暴动”的性质,史家作了不同的认定,或认为是平民起义,或认为是工商业者起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很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本文不揣浅薄,试谈一点粗浅看法。 “平民”一词源于古希腊,时称自由民中的非特权阶层为平民。在中国先秦史籍中,不见“平民”一词,而“国人”一词习见。《周礼·泉府》云:“国人郊人其有司”,贾公彦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可见,“国人”乃谓  相似文献   

2.
论湘南暴动     
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革命武装暴动。暴动的胜利,是继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后,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以来的反动气焰。在暴动中,革命风暴遍及湖南十一个县的范围,参加起义的群众达一百多万人的规模;在暴动中,湖南五县(宜  相似文献   

3.
渭华起义,是1928年5月至6月间,发生在陕西东部,以渭华原为中心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至今已经六十个春秋了。这次起义是当时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暴动,也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重要起义之一.  相似文献   

4.
孙武军 《西域研究》2024,(2):154-164
《中古祆教东传及其华化研究》是张小贵在祆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的又一力作。此著及作者之前两部著作在整体构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出各个主题齐步推进的格局。按照祆教教主及其他、祆庙、祆神崇拜、圣火崇拜、丧葬礼俗、其他习俗六个主题对三部著作进行考察,能够更为全面领略作者祆教研究的学术演变进程和内在逻辑理路。作者的文本经典等资料的精妙统合、源流贯通的专题研究、“作”“述”结合的学术风格等研究特色,为中国学者祆教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两次起义。这两次起义相隔的时间很近,空间距离也不远,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与中共中央布置的湘鄂赣粤四省暴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四省暴动的大框架下,两次起义在战略上有着互相支援、互相响应的作用。另外,中央曾指示南昌起义部队调兵支援秋收起义,原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前曾有联系,两次起义保留力量历经几个月的艰苦转战后,最终在井冈山汇聚成一支新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新审视汉籍于火祆教发端的原始记载,结合近些年田野调查所见民间科仪本中涉及该教教主的信息,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证明唐宋之后,民间于祆教教主的信息传递尚不绝如缕,尤其是明清时期,八闽之地的民间宗教,更有将其奉为主神者。由是,从一个侧面佐证祆教也像其他入华夷教一样,最后归宿于民间。  相似文献   

7.
祆教是新疆流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较大的一种外来宗教,10世纪以后逐渐消失。在传播过程中,祆教与其他宗教和文化习俗相融合,形成明显地方特点。许多带有祆教色彩的遗俗保留到现在。  相似文献   

8.
1926年12月爆发的顺沪起义,是四川地方党组织具体领导的、我党历史上最早的武装起义之一。顺沪起义的规模和影响虽不及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但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四川地方军队中领导策动的一次军事暴动,是我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次较早的尝试。作为四川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的吴玉章,自始至终支持和关注着起义的爆发和进行,尢其是起义的酝酿和准备阶段更是起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的湖南秋收暴动(现通常称为湘赣边秋收起义),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八七”会议决议,在农村进行的又一次伟大的工农武装斗争。下面试就“八七”会议与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指导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代长安与祆教文化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袄教是中国古代对古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称谓。‘袄”字是汉代以后创造的一个汉字。“袄”字在《说文解字》中未见,大致在南北朝时期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中国后,至迟在隋末唐初才出现的。《说文新附》(宋·徐本《说文解字》第9页,中华书局影印本)对“祆”字作这样解释:“袄,胡神也。从示,无声。”这是全面对“祆”字的说明,有形有音,十分清楚。徐的弟弟徐锴,在其《说文系传》中,又作了补充:“祆,胡神也。从示从天。”(《汉语大字典)第4卷第2388页。)值得注意的是王玉树(清·陕西安康人,其事迹见李慈…  相似文献   

11.
一、白头军起义明朝末年,号称财富甲天下的南直隶(今江苏、安徽)和浙江地区,土地高度集中,三饷加派以及南粮解役十分严重,加上连年灾荒,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出现了“饿殍枕路,幽僻旷野,男女相食”的悲惨景象。农民走投无路,被迫揭竿起义。 1633年宜兴陈轼起义,1640年永嘉红包军起义,1642年括苍山农民起义,1643年奉化胡乘龙起义,1644年(崇祯十七年)永嘉佃农起义;瑞安左七起义;缙云包朝官起义;永康长生教起义。还有上海太仓沙溪镇家奴出身的顾慎卿和吕茂成、陈瑶甫组织佃农、役夫、家奴倡立“乌龙会”,有众数千,举行起义。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久,影响最深的是许都、朱之彪领导的白头军起义。  相似文献   

12.
祆教即拜火教,崇拜火光,日月星辰。祆教艺术鲜为人知。本文从历史、音乐舞蹈、民俗、考古等角度揭示古代西域的袄教艺术不仅繁盛过,而且继续对近代民俗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东汉时期,特别是在其中晚期,居住在东汉帝国境内的东,西羌以及塞外西羌曾同东汉王朝进行长期而激烈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寇敌略定矣,而汉祚亦衰焉。”(《后汉书·西羌传》)对于羌汉战争的性质,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羌族人民反对东汉王朝的起义,当然,不同观点的争论也时有发生。近来,张大可同志在《东汉时期的安羌名将——凉州三明》(载《西北史地》1982年第2期)一文中,对羌汉战争的性质又提出了另外的见解。他认为;连绵不断的羌汉战争是塞外“西羌”侵边的“羌祸”,而不能简单地用羌人起义来概括。他对于其中影响较大的安顺二帝时期的东羌暴动,虽也予以肯定,指出由于当时东汉王朝政治黑暗,“羌人的起义是被迫的,他们的反抗是正  相似文献   

14.
论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的湘鄂粵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已经整整过去60年了,但是,以往各种版本的大中专党史教材和中学历史课本上,以及数以百计的有关论文中,所提到的“秋收起义”的概念都是以所谓“三大起义”为“依据”来论述“秋收起义”的,其结果,党中央集体决定组织和发动的波澜壮阔的湘鄂粵赣四省秋收暴动的历史不见了,纵使有个别的教材或文章提了一句话,也没有肯定过湘鄂粵赣四省秋收暴动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因为这样,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大革命失败后,党中央集体决定组织和发动的湘鄂粵赣四省秋收暴动的原貌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激烈,地方上的起义战争不断,新旧战争,创伤未复,瑶族人民生活更加艰难困苦,被迫起义反抗,起义被镇压,部分瑶民为了生存被迫受招抚,接受封建王朝编籍入户册管理,迁下山定居平地而谓之平地瑶;一部分瑶民,择居仁里,定居平地,创基立业,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户籍,封建王朝认为这部分瑶民安分厚道,称之为“良瑶”、“粮瑶”、“抚瑶”、“平地瑶”。  相似文献   

16.
尚钺同志在他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第二五○页说:“金世宗时期,是金人所谓‘郅治’时代,但汉族人民的反抗暴动和起义的记录特多,较大的起义有十多次。大概金人统治的其余时期,因为政治紊乱,无记录可寻。”仔细研究金朝历史的结果,我们觉得这段话是不完全符合于历史事实的。尚钺同志的这一论点,大概是承袭着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的论点而来的,而范文澜同志的论点,又显然承袭着赵翼二十二史剳记的论点而来的。二十二史剳记卷二八“大定中乱民独多”条说: “金代九君,世宗最贤,……然二十余年中  相似文献   

17.
祆教曾是历史上流传时间较长、分布范围较广的宗教之一,它对哈萨克族的文化影响比较深刻。它与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有许多共同之处,经过长期的融合、吸收,哈萨克族形成了某些固有的风俗习惯,从这些风俗习惯中仍可见到祆教的遗存。  相似文献   

18.
是书由蔡鸿生先生著序 ,巨笔如椽 ,与本文一道交相辉映 ;书末有著者的“跋” ,读之声情并茂 ,清风扑面。全书分上、下二编 ,上编题“萨宝体制下中国祆教画像石的西胡风格及其中国化” ,以下分作十章。下编题“丝绸之路上祆教艺术与新疆及河西等地区艺术的互动” ,分为十三章 ,文字之侧附录了著者耗费几十年心血积累的大量的图像资料 ,在史、论、资料三方面 ,都有精辟、深刻的涉及 ,是关于艺术史、宗教史、中外关系史诸领域学术研究的不可多得的著作。该书的特点 ,归纳起来 ,窃以为有下述几个方面 :一曰学术境界。蔡先生的“序”说得极好 :“…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八年三月八日,共产党员朱积垒等同志领导了平和暴动。许多人认为,这是福建首次在我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暴动,对此,笔者实未敢苟同。福建首次农民武装暴动究在何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龙岩后田暴动的时间。而关于后田暴动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一九二八年三月四日(即农历二月十三);二是一九二八年四月三日(即农历闰二月十三)。哪一种可靠呢? 有些历史文件、回忆录,按照农村习惯,以农历纪事。如在后田暴动后的一年又四个月,在上杭蛟洋召开闽西“一大”,会议通过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中第二部分“闽西过去斗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1月29日(古历十一月四日),中共胶东特区委员会领导的文登、荣成、牟平、海阳、莱阳等五县农民大暴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就是这次暴动,俗称“一一·四”暴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