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冲击.从作者观、文本观、读者观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论和传统翻译论进行比较,有利于促进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作者、原作、译(读)者、译作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通过分析模糊语言的定义及产生的因素,发现模糊字/词和模糊表达是模糊语言讨论的重心。因此,在本文中对唐诗中模糊语英译的研究也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以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启示为视角,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本分析,提出了一些模糊语英译的策略。希望依据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来展现唐诗中模糊语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为目标语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研究和例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传统翻译观对翻译的制约,并依据解构主义理论,分析了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实现最佳翻译的解构策略。结果表明:传统翻译理论中所谓的"忠实"、"对等"概念实际上是建立在某种程度上对原文的扭曲和篡改的基础上,只有解构主义启示下的翻译可以为了解和欣赏异域文化和体现语言的多样性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股哲学思潮,解构主义的确立引起了诸多学术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在翻译研究领域也不例外.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文学、翻译学等学科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从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入手,探讨传统的出于连贯的翻译策略,并进一步指出连贯翻译策略下的译文与原文本文化不能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5.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者的声音;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它无法存在于语境之外,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解构主义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理念渗入翻译研究领域,对传统翻译理论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质疑和挑战.然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应从辩证的角度重新审视解构主义,在承认其进步性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创作的奇葩,对它的研究和批评形成了至今仍蓬勃发展的"红学".<红楼梦>在世界文坛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它的全译本在许多国家陆续出现,甚至在某些国家拥有十几种版本.因而对<红楼梦>的不同翻译也成了众多学者热衷的课题.在借鉴和吸收前人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辩证翻译系统观为哲学指导,以解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它的两个著名全译本: ADream of ReDMansions 和The Story of the Stone,力求系统掌握解构主义在<红楼梦>翻译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翻译过程中的价值所在,进而推动"红学"的不断发展和扩大"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是在文本具有一定意义的前提下建构起来的,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重现原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颠覆了这种文本中心论的观点,主张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文本的开放性以及译文是原文的来世。延异思想的提出使译者重新现身,将译者的地位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关于译者在翻译中主体意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突出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然而,作者、译者和读者均为翻译主体,都在积极地参与翻译活动,译本实际上是他们共同的成果。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强调消解传统翻译忠实观,突出译者的中心地位,并将读者也纳入解读译文、影响译者翻译活动的范畴。这些新的观念开拓了理论研究者和翻译实践者的视野,拓宽了理论研究的领域。为确保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翻译研究应该从主体性研究走向主体间性研究,通过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平等对话,达到翻译活动中三个主体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引入中国翻译研究之后,开启了新的理论视角。解构主义重估了译者和翻译作品的地位,为作品的重译和流传提供了理论支持,认为翻译离不开历史语境,关涉文化和政治权力,具有伦理性。重新审视解构主义能给予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一些启示:解构主义并非消解一切的虚无主义,我国翻译理论界应该重视翻译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主张语言的动态特性,强调在使用中认识语言所带来的感觉上的独特性,这一审视语言的视角对解构主义时代下翻译研究的复杂性、开放性和多元阐释提供了语言哲学维度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最近十年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内容为讨论对象,选择其中的代表性研究论文,从微观的角度,梳理和反思了这一时期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成果,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解构主义翻译观与解构主义观之翻译、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反思与论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运用,以及解构主义翻译对于我国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等.我国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未来发展将走向跨学科和多维性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正处于解构主义多元化的阶段,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新思路和新视角对于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建设有着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理论本身有诸多的局限性,但其所蕴涵、倡导的解构精神,对于开拓研究视野、深入认识翻译的本质、建构更加科学理性的翻译理论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借鉴外国思想文化的同时也要继承地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翻译理论,以期科学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韦努蒂引领解构主义思潮,将翻译学焦点转向异化归化之争,转向翻译中的政治文化因素和意识形态背景,转向素来默默无闻的译者群体,转向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纷争,给当今的中国译界带来了巨大启示。解析近十年国内学者对韦氏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从理论的贡献、争议、缺陷、比照等方面进行梳理,将对探讨韦氏理论的中国之路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商务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活动,它更是一种商业活动。任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都需要在交流时克服异国文化的障碍,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对于翻译标准的界定,提出科学的翻译标准具有多元性、动态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商务英语的翻译应以此为基础,同时要把自身的特殊性与此相结合,把握翻译的多元性、延展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6.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无终止性。虽然组成其开放性的几种研究角度符合翻译实践的规律,但并未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高度;其延异、替补等研究属于对传统翻译理论的颠覆,对翻译实践并无实质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的出现及其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应用,对传统翻译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产生了巨大冲击,给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模式,使人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翻译活动进行重新反思。人们在关注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应关注解构主义对翻译活动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中西翻译史上,自《圣经》和佛经翻译以来,忠实于原文一直被认为是译文的至高的、绝对的标准。传统语文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范式对翻译文化史上屡见不鲜的“不忠于原作”的行为一概加以贬斥,认为这样的译文无异于“背叛”了原作。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从寻找文本间的意义对等中解脱出来,把研究视野放到文本以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探索操控翻译的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从而能够解释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中对译者的心理研究一直是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译者主体性的进一步挖掘 ,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构建的认知语境决定其理解认知 ,并重点探讨了翻译的理解认知过程 ,及认知语境是如何构建的。它是翻译心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1963年3月写的<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译论,仔细分析,有一部分译论竟然与同一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兴起的解构主义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中一西两种译论虽然阐述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从某种角度来看,其精神实质是相通的.文章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通过观察和讨论林纾的翻译作品,来探讨文学翻译作品中译文与原文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