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条》的签订,史学界多认为是袁世凯称帝心切所致,实乃日本为压服袁世凯政府而实施的一箭双雕之计,我们从袁对《二十一条》说帖的批中当可知道他在总体上认为不能接受,并进行了相当的抵抗。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的角度言之,中国佛教是在印度佛教发展到大乘阶段方才较大规模地传入的。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面对中土以儒家为本位的政治与文化环境,只能采取渐近的逐步渗透的方式传播。这就导致在事实层面,首先引起中土士人兴趣的并非佛教的制度,而是其思想,而且由于中印文化的固有差别,印度佛教的制度并非完全适合中土。由于前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与非系统性;由于后者,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往往具有中国特色,而并不完全与印度相同。然而,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仅是在义理层面进行的,制度层面的中国化实际上更为重要。因为制度建设本身是思想义理的“凝固化”与“物质化”,而思想义理只有达至制度化的层面其影响才有可能持久。当中国传统社会面临转型,中国佛教面临内忧外患,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佛教的改革也就成为势所必然的事情。然而由于近代中国之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由太虚等人发起的救亡图存之佛教复兴运动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东问题作为一种宏观的长远利益,难以成为一般民众关注的焦点。而要将少数精英首先觉悟到的利益转化为广大民众的共识,激化民众情绪,形成社会运动,舆论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战爆发后,从舆论上看,国人大体持局外中立观点。日本出兵山东之际,事态愈发严重,但能启动舆论工具的文化人对山东权益归属尚存希望,民间反应主体商界力求平稳,仍未能引发大规模民众示威运动。直到日本二十一条要求逐渐公之于众后,民众情绪才愤激起来,但由于当时号召民众奋起斗争的观念对寻常百姓的鼓动作用终归有限,激发民众情绪激越化的因素单一,文化人反对采取过激行动,以及商界倾向采取平稳的运动方式,决定了民众抗议日本二十一条要求运动迅速走向平静的发展样态。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日本对华“二十一条”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接受日本对华"二十一条"的侵略要求,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而做的交换.通过分析日本提出条约的事件背景、条约谈判过程、袁世凯的应对后认为,日本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孤立无援的机会,利用中国国内政治分裂、袁世凯急于巩固自身权力的弱点,并加以武力威胁,终于迫使袁世凯接受其空前的侵略要求.这一结局基本上是中日实力对比和残酷的国际政治现实的真实反映,袁世凯恰逢其时,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5.
6.
晚明佛教的复兴得益于心学的展开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心学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 ,为佛教复兴提供了多元化学术思想环境 ;二是心学学人对佛教心性理论的汲取刺激了佛教界对自身的反思 ,推动了佛教重新进入主流文化。晚明佛教在心学的影响下复兴 ,却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心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7.
8.
9.
民初《大总统选举法》在立法过程中,围绕着总统资格问题、选举机关及当选票数问题、总统任期及连任问题、副总统设置及代理问题、附则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在借鉴西方国家宪法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实质是民初政体之争即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的佛教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瓶梅》是一部充满了佛教精神的世情小说。作者通过对西门庆家庭兴衰变迁的如实描述,“曲尽人间丑态”,意在让世人破除财色之贪的执迷,参悟诸行无常的空相,生起悲天悯人的慈愿,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安全与满足。《金瓶梅》这部小说的主要意义和内涵,应该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12.
《西游记》的宗教思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中的佛教思想为之显著。首先孙悟空早期好比“善心”迷失,“贪欲”膨胀了人心。经过500年的修炼,已开始“悔过自新”;又经菩萨点化,还必须在取经道路上,经受各种锻炼和考验。其次在情节方面,受《敦煌变文集》的影响显著。再次受佛教思想影响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宿命论、因果报应和佛法无边的思想。最后《西游记》中的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已出现弥合互渗的趋势,这与历史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的佛教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为文化原型的神魔小说,它的取材是建立在非常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的。玄奘天竺求法的故事,经过了从本事本文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平话》到《西游记杂剧》再到百回本《西游记》的发展演变,真实的佛教历史故事转变成了艺术的佛教文学故事。 相似文献
14.
《卷三十三·张绪传》“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600页,下同)按:“东宫罢”,《南史·张裕传附张绪传》作“东宫官罢”。考《宋书·后废帝纪》,后废帝刘昱于泰豫元年四月即位,次年正月改元元徽。 相似文献
15.
卷五<齐本纪下>(永元二年)三月乙卯,命平西将军崔慧景攻寿春.(中华书局19r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148页)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下文出‘丙午'.按三月辛丑朔,初六日丙午,十五日乙卯.‘丙午'不得在‘乙卯'前(福林按:‘前'当为‘后'之误).又下出‘乙卯',与此重复,则此之‘乙卯'必误.福林按:乙卯,<南齐书·东昏侯纪>同,其上文又出此月癸卯事,为月之初三日,癸卯与丙午之间有乙巳,为月之初五日.疑此乙卯乃乙巳之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佛教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诗偈凭借灵活自由的形式和佛教文化的普及,对通俗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以《水浒传》为代表的古典小说中,佛教诗偈不但发挥着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的作用,甚至承担着整合叙事单元的功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书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7.
佛教诗作《绿度母传》浅析双福可以说,蒙古族英雄主义是由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北元时期。而史诗的兴衰又是与英雄主义相伴始终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北元时期,佛教再度兴起,尤其是黄教已渗透到整个蒙古民族意识领域和日常生活之中。在蒙古地区,文学创作历来作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与佛教成实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界普遍认为《文心雕龙》的立论和编写结构是受了佛教因明学的影响。然细加考察,《文心雕龙》成书时,天竺因明学尚未正式传入中国,故而不可能受其影响。再深入分析,刘勰师从和交往的僧人多为成实论者;且《文心雕龙》与《成实论》在结构上均采用五部制,尤其是二书《总论》的结构安排,更是如出一辙。据此,似可断定,《文心雕龙》的成书受到了齐梁时期极为盛行的佛教《成实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民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都经历一个如黑格尔所说的“普遍沉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是依附性的存在,它不是依附于某种秩序共同体,就是依附于神。人无论作为一定社群的集合体还是作为个人,完全没入无边的普遍之海。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杂考(二十一)胡可先卷五九三曹邺《老圃堂》,注:“一作薛能诗。《唐诗纪事》引《又玄集》以为邺作。”检《又玄集》卷中实为邺作,应可信从。卷五九五于武陵《王将军宅夜听歌》,一作于邺诗。按《全唐诗》卷七二五于邺诗卷亦收入,题同。考韦庄《又玄集》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