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国民俗史一直是民俗学研究中的弱项。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民俗学被打入冷宫,作为其分支学科的中国民俗史自然也难逃厄运。七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民俗学的复苏,中国民俗史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门学科尚囿于资料的叙述、整理与专题民俗  相似文献   

2.
尽管现代民俗学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可是,世界民俗学家一直未能建立起民俗学的理论体系,以至“民俗学是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了世界学术界一个越来越大的疑问。一门学科的地位首先是由完整而独特的研究领域所确立的。民俗学涉及行为层面的风俗、信仰层面的俗信迷信、语言层面的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民俗学百年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民俗学的发端 ,自 184 6年英国汤姆斯创造了“Folk -lore”这个民俗学科名称起 ,到现在已经有 154年的历史了。中国引进这门学科的时间 ,如果从北京大学于“五四”前后创办《歌谣》周刊和成立风俗调查会算起 ,至今也有 80年了。然而 ,进入 90年代以来 ,随着国际民俗学交流活动的频繁和青年民俗学者纷纷留学欧美 ,出现了当代欧美民俗学理论在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的学说中迅速夹带传来。这些说法形成了两种态势 :一是以美国民俗学发生的严重危机造成的影响 ,即“民俗学既没有自己学科的‘祖先’ ,又没有自己的理论 ,民俗学只…  相似文献   

4.
论民俗学体系的重构与应用民俗学的建设陶思炎民俗学是以传承性文化为考察对象,以神话学、传说学、歌谣学、风俗学等为基础,已发展成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由于民俗学是以记述和阐释文化模式为主旨,因此其发展是对文化人类学的补充与推进。随着我国民俗学理论研究与...  相似文献   

5.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能够真正得到贯彻的今天,恢复和建立民俗学的问题已经提了出来;从而,收集民俗文物资料和建立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也应该被我们博物馆工作者认真考虑。现就此发表管见如下: 一、民俗学的历史和前途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就国际范围说,它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它兴起于五四时代,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由收集歌谣开始,发展到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和信仰等。一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民俗学都处于发展中;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冷落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一门以人民群众的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本来应该得到健康的  相似文献   

6.
若将民俗学的理论演进放入人文科学的范式转换中进行考察,可以看到民俗学的理论发展与人文科学的整体进步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因此,要定位民俗学科当下所处的历史阶段,除了从自身的理论演进之中寻找合法性和必然性之外,还可以从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乃至从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如何推动了学科发展的眼光进行反思。对于民俗学这样的学科而言,这种"以史为鉴"、"以史为凭"的眼光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周扬同志给大会发了贺信,信中说:“民俗学是研究人民风俗、习惯及与此有关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今天我们又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着新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你们在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活动,对于人民,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俗学,必将作出有价值有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教育评论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进步和发展 ,都有赖于对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是确立一门学科的主要依据。教育评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是什么 ?这是教育评论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也是教育评论学研究的出发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教育评论 (学 )是教育科学的三大重要分支之一 ,它是与教育理论、教育史论并列的一门教育学科。① 教育理论要回答教育是什么 ,为什么 ?教育史论则要回答教育做了什么 ,还能做什么 ?教育评论就该回答教育做的怎么样 ,应该怎样做 ?即要回答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方…  相似文献   

9.
近20多年,中国民俗学取得长足发展.但就当前民俗学学科而言,高校民俗学学科点的不足,学界对民俗学学科认识的偏差,严重制约了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兴旺.民俗学课程和毕业生的自产自销,导致了令人悲哀的"自娱自乐"的困境.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经济大潮汹涌的社会环境中,这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俗学经历了一个恢复、嬗交和发展的历程,至今,依然处于学科不断完善和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中国民俗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呈现出具有鲜明当代特征的理论形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民俗学科的重新认识,二是对民俗学范畴的体系拓展,三是对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象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探讨这两类学科变为"一门科学"的机制,深刻认识它们互相结合的趋势和规律,对于促进这两类学科自身的发展、两  相似文献   

12.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能够真正得到贯彻的今天,恢复和建立民俗学的问题已经提了出来;从而,收集民俗文物资料和建立民俗博物馆的问题,也应该被我们博物馆工作者认真考虑。现就此发表管见如下:一、民俗学的历史和前途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重要学科,就国际范围说,它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在我国,它兴起于五四时代,当时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由收集歌谣开始,发展到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和信仰等。一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民俗学都处于发展中;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冷落下来。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俗学和文艺学早有结盟的渊源.田野作业理论中的田野定位说,在打通民俗学和文艺学上,是一个重要关节.田野定位的含义,指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把学者的知识相对化,把个人当作研究对象的一部分,以利于有效地分析和阐释对象文化的资料.围绕它所构建的学说,可以研究民俗学和文艺学两个学科的历史关系,也可以分析两个学科在现代操作中的交叉现象,就学者对民俗事象与文艺作品的分析活动做反观和前瞻.  相似文献   

14.
民俗学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的主要学术力量,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家"多数由民俗学者变身而来。民俗学者们普遍认为,参与非遗保护运动是民俗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和学术职责,同时也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可是,作为一门常规科学,民俗学的处境却显得非常尴尬:学术与时政的结盟必然导致学术独立性的丧失;常规研究的停滞也将进一步削弱民俗学在整个学术格局中的学科地位;对基础研究以及既有范式的放弃必将导致民俗研究后继乏力;而一旦非遗保护运动落幕,久违了常规研究的民俗学家们必将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5.
6年前,中国开始了声势浩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忽如一夜春风来",一向处于边缘地位的民俗学突然成为广受关注和欢迎的热门学科。民俗学人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这工作,欢呼民俗学"春天"的到来。数年过去,我们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但  相似文献   

16.
文艺民俗学是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的文艺新学科.20多年来,文艺民俗学取得了喜人的研究成果.文艺民俗学学科的提出和确立本身有不同的学科立足点;文艺民俗学通过高校教育、师资培训和科研切磋等多种途径培养和壮大学术研究队伍;通过构建学术理论、开展批评实践,投身文化保护等行动,使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提升,学科应用色彩越来越强.文艺民俗学的前景广阔,但学科理论尚待进一步完善,如学科归属问题尚需进一步研讨、文艺民俗批评理论急需进行系统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九年曾与顾颉刚、钟敬文等七人联名提出《建立民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推动了我国民俗学的发展。本文是在辽宁省民俗学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作者对民俗学的名称、定义、来源、对象、范围等都做了精辟的阐述,同时对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史也做了简略的介绍。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要建设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俗学、成立全国民俗学会、出版民俗学专门刊,物等建议,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相信,老学者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18.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门类是根据民俗学的范畴列出的,民俗的事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流。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却出现了逻辑混乱问题:种属相混,如民俗本是一个大的概念,结果列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这使得人们对民俗的概念产生了误解,保护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俗文化和民俗学学科。实际上,民俗的文化意义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为重要,非遗保护只是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民俗学的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百年大计,更是文化建设的理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民俗学研究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对中国文化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门学科特别是社会人文学科 ,都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学术的渊源。中国现代民俗学科的产生自然也不例外。它既是我国传统民俗学发展与外国社会科学影响的结果 ,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近年来 ,人们对于“五·四”歌谣学运动多有所论 ,对于“五·四”以来现代民俗学史分期的研究也颇为火热 ,但关于现代民俗学产生背景的论文或论著却并不多见。笔者不揣浅陋 ,欲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以期抛砖引玉。中国现代民俗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 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清政府就变成…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科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在体现师范院校特点,为中学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人们对于这门学科的性质、作用、内容、体系的认识并不一致。有的人说它是一门专业教育课,有的人说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门教学技能训练课,有的人认为它不过是教学经验、方法的介绍课。不同的认识反映着人们考察这门学科的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