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渝西地区农村儿童人格特征及其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铜梁县某乡镇小学整群抽取3~5年级的学生364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就家庭环境而言,父母外出分别与父外出、母外出E、L维度标分(T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等.结论:渝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倾内向,掩饰性强.10~12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人格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是以人为本,培养合格人才.笔者所在的农村乡镇中学,根据新形式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多数学生成了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活环境外出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留下子女和父母在农村,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老人”问题.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中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因此,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笔者本文就班级管理中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及矫正策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以探讨农村地区农民外出务工现象对当代农村、农业及社会产生的影响为目的,本文对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的外出务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总结问题的同时提了几点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勋 《领导科学》2006,(11):24-25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应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一、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1.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源需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组织和推动,更需要广大农民踊跃参与。近些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固然有效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陈锡文 《决策》2013,(9):24-2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农村的土地流转不可避免,因为有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了,有的家庭甚至举家外出了,土地可以流转给别人使用。但这里讲的主要是耕地,是农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问题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科技水平的提高,解放了生产力,使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在家要么随着公婆、要么投亲靠友、要么自己独立生活,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8.
杨梅 《科学咨询》2009,(2):47-4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近年来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因外出打工,无法履行父母教育临护权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及以下占86.5%.  相似文献   

9.
李兵 《科学咨询》2008,(24):14-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在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偏远山区的农民只得告别故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地区.以"石龙技工"著称的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为例,全镇30801人,仅2007年就输出农民工10021人.家长大量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2006年、2007年,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人数已占全校总人数的52%左右.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2004年中国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已占总数的81.3%,而农村的年轻一代事实上已经脱离农业生产."农闲时务工,农忙时务农"的规律不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渝西地区农村儿童人格特征及其差异,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行为规范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铜梁县某乡镇小学整群抽取3~5年级的学生364人,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自编一般情况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就家庭环境而言,父母外出分别与父外出、母外出E、L维度标分(T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等。结论:渝西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倾内向,掩饰性强。10~12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人格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活跃的劳动力市场和相对较合理的农村就业结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章运用2003~2005年长三角15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资料,对长三角农户家庭成员及其外出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成员受教育或培训的时间越长,其外出的天数越多,外出活动圈也越大。农户家庭成员外出就业的范围与其工资收入基本上呈现一种正向关系,外出范围越广,得到的工资水平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多个健康测度指标,首次通过区分子女对父母生活照料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支持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研究了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父母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子女的外出决策与父母的健康状况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三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对父母生活照料的减少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负向影响,而外出子女的经济支持作为一种收入转移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子女外出务工对父母健康的总效应为正。本文从代际转移的视角识别了两种代际转移方式对父母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并给出了实证依据,研究结论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当前针对子女外出务工影响父母健康结论的分歧,另一方面可为农村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突飞猛进。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外出后留下年幼的子女,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即或有一部分母亲在家监管孩子,但受离婚浪潮的冲击,也不得不随夫外出打工。于是本应由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就全落在学校老师的头上,特别是班主任老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如何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实现更高的养老效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5年开始,山东等地出台了养老金一次性补缴政策,允许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内的企业职工通过一次性补缴参保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是,担心养老金领取金额低于缴费金额的顾虑导致了参保意愿不足的情况.本文采用行为金融中的CPT(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累积前景理论)效用描述参保人在有限理性下的风险偏好,并计算这一保守估计下的养老金补缴内涵价值.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到对损失的厌恶以及主观概率的扭曲,实际补缴金额仍显著低于其内涵价值.此外,在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后,持续缴费至退休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弥补家庭经济收入不足,大批农民外出务工,把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潼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人规模、大范围、大流动的态势,形成了外出寻找就业机会的“民工潮”。对此,潼南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全县启动实施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打工经济”即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许多农民依靠外出打工走上了“致富路”,有力地推动了潼南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作法和体会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农村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农村盗抢等侵财型违法犯罪活动也呈多发态势。本文从农村盗抢案件最新打防对策、盗抢案件翻供的防范对策两方面,予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在2011年开展“三个一”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引活动的基础上.于2012年继续实施“三送三回引”活动,三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响应号召回乡发展,为全市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储备了优秀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