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国际竞争有赖于综合国力,突出体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靠的是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依赖于人才。对于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急切。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知识和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生杰 《云梦学刊》2012,33(6):124-126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不仅是满足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现实要求。高等专业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等教育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素养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事业的成败,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民族国家的兴衰存亡。新时期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交往、构筑大学生精神家园和健全大学生人格的需要。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必须高度重视人文教育进课堂工作;着力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努力建设一支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人文社科图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发展创新性文化 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或区域文化活力的标志。文化创新不仅孕育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打造着创新发展的优势和提升着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涵养、激荡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铸就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氛围和景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世纪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新的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表明,新世纪将是科技创新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观念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或区域文化活力的标志.文化创新不仅孕育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事业,打造着创新发展的优势和提升着创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涵养、激荡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铸就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氛围和景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科技作为先导的创新驱动,更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等系统性的社会创新基础培育。我国现有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不管是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倡导层面,还是具体的理论研究层面,乃至在社会的具体建设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政策瓶颈或理论与实践困境。创新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选择,选择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创新模式,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应该是建立在社会的五大基础系统,即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环境系统的基础性创新之上的"创新驱动发展"而合成的"创新型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新设本科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为抓手,提高学术水平和自主创新意识,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学校内涵质的飞跃。优先发展科研,既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新设本科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型区域是创新型国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要充分重视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国家要尽可能的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创新型区域的建设则应与国家创新体系相一致,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内,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最高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国家.美国自第二次科技革命以来就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最前沿,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广泛根植于其经济文化的价值理念之中.鉴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从"创新、进取、合作、责任"四个方面来营造生成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创新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中具有引导、保障、促进等作用。大力培植企业创新文化是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创新发展问题,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抢抓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时代背景下,全面理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和内涵,正确处理科技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革开放和加强党的领导几者之间的关系,必将确保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加快实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学习与创新中实现发展,“学习”、“创新”、“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创新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其领导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力量源泉;而在学习与创新中推进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源于学习,基于创新,旨在发展,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推动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蓝色经济区以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为其鲜明特色,蓝色经济区是国家海洋经济最集中的区域.蓝色文化是人类发展到21世纪,强调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蓝天碧水、经济文化、科技人文等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经济文化发展模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以海洋生态文明为基本要求,以海陆统筹为基本途径.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以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椎动蓝色经济区建设,形成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要求."985工程"高校作为国内高水平大学,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其他高校来讲具有极大的示范性和引领性,加强对"985工程"高校创新型人才观的研究和探索在高等教育发展现阶段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版权保护作为我国鼓励和保护智力创新,促进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其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通过15年的努力,使我国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制定和实施包括版权在内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认识、研究和制定我省版权战略,对于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在世界科技发展呈现新趋势的条件下,国内经济发展也对科学技术发展提出新要求。破解"李约瑟问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解决我国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问题。韩国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本文就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构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的产业结构主导的现代世界,能够从事原始创新的人力资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原始创新程度和国家的强弱。为此中国需要加强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制度建设,其内容大致有: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社会共识建设;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产权制度建设;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组织制度建设;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信用制度建设;原始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培育制度建设;原始型创新人力资本的文化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李威 《南方论刊》2012,(3):62-6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业已成为当今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也日渐成为决定地方政府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于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分析入手,就当前地方政府科技自主创新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找寻出提升地方政府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为地方政府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