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青海农区藏人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笔者以贵德县昨那村、麻巴村、木干村和下排村为例,从适婚的范围、婚姻缔结方式、结婚程序和仪式及婚姻衍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等方面分析青海农区藏人的婚俗变迁,探讨农区藏人传统婚俗变迁的动因和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部杨庆毓副教授撰写的《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本书研究了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旨在揭示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在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清水江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苗族地区L村的婚俗变迁,以"礼物"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婚俗中礼物馈赠的呈现、流动、变化及象征意义来探讨该地区的婚俗变化。文中既包括男女双方在不同时期的礼物馈赠,也包括男女双方家庭的新婚祝福礼物。婚俗中的礼物互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社会交往方式,研究礼物交换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诠释社会中不同文化规则及社会关系结构的途径,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空间婚俗中礼物的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苗族在社会转型下的婚俗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婚姻的缔结不仅改变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网络,也使社会群体的关系网络发生改变.社会日新月异,在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等各种变化的作用之下,土族婚俗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迁.尽管如此,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土族的婚俗文化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土族婚俗变迁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有意识的保护之下,文化传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变迁中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发挥作用;同时,当地土族人民所展示出的文化心态也让笔者相信,我们可以用比较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种变迁.  相似文献   

5.
城市维吾尔族居民婚俗文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在乌鲁木齐市,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诸如包办婚姻已不存在,自由婚姻绝对占上风;婚礼都在宴会厅举行,婚礼仪式全程摄像等变化趋势。城市维吾尔族中婚俗文化变迁与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文化相互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6.
略论城乡婚姻礼俗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礼俗是民俗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在人生历程中,从摇篮到墓地,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丰富多彩的婚俗生活之中,是婚俗的施行者和体现者。婚俗一经形成,就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染习传承,世代因袭,成为一股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力量。本文简要探讨民国、至今城乡婚俗的演变形式及落后婚俗的改革,试图勾勒一条城乡婚姻礼俗变迁的线条,让人们在分析比较中发扬良风,摈除陋习,移风易俗,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族在其游牧生活中的婚俗活动丰富多彩、别具特色,踏水礼、彩礼、婚嫁仪式歌、刁羊和姑娘追等是其传统婚礼的基本习俗。随着哈萨克族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婚俗在时间、彩礼、婚宴和交通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不断地发生着变迁。通过对哈萨克族传统和现代婚俗的描述和分析,可以认识到:哈萨克族由单一的民族婚俗文化不断地向多元的民族婚俗文化交融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南黎族婚俗在维持黎族婚姻家庭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了男女地位平等、恋爱婚姻自由、同部族、同血缘、同姓不通婚、一夫一妻制等内容,具有乡土的根植性、内容的生活性、程序的非正式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内控性等特征.海南黎族婚俗存在可供婚姻法借鉴的合理部分,也有与婚姻法相冲突的地方.在法律席卷人们社会生活的现代社会,应审慎的看待法律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婚俗和法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同胞们勤劳勇敢,代代相传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其中婚姻习俗仍 然保留着独特民风民俗。但是,近年来凉山彝族婚俗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着不同程度上的变迁。对婚俗变迁几个方面进行 简述,并对其中变迁最大的聘礼金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较为自由。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婚俗失去了许多原有的民族特色,与汉族的婚俗趋于同化,封建伦理道德的烙印十分明显,在婚姻缔结原则、婚姻形态和婚姻缔结程序中都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土家族婚俗中的宗法性因素至今仍有其残余形态,对此应加以改造利用,以利于土家族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的媵制及其盛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媵制指一个贵族男子娶妻 ,这个妻的侄、娣 (妹 )也随同她一同陪嫁 ,这侄娣随姑、姊同嫁一夫的婚俗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和士大夫中相当盛行 ,对春秋时期的政治联盟、社会稳定和婚姻外交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制度的盛行 ,不仅与史前文化的遗存及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继承制有关 ,而且与春秋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略论中国古代典妻婚俗及其产生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典妻婚俗像一面多棱镜,经历千百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整合,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社会群体对民间婚姻文化所赋予的不同理念。通过对典妻婚俗这一民俗事象的寻根溯源和剖析论述,可以窥视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对中国婚俗的影响,并力图为典妻婚这一中国特有的婚姻形式从其产生、发展到衰落做出系统的解析和科学的论断。  相似文献   

13.
婚俗是近二十年辽宁社会变迁较活跃的因素之一,是衡量这一传统乡土社会变革广度与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尺。因此,从婚俗礼仪习俗的角度考察城乡婚俗的变化,并借以说明婚俗嬗变的原因,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及其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主信仰是白族地区最具民族特征的社会文化,是白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建构起来并以某种形式反映白族社会生活内涵的文化形式,有着一套内容独特、约定成俗的崇拜仪式和活动。“接花”习俗是洱源五村本主信仰中有关婚姻观念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五村与其他白族村落本主信仰的重要差别,体现出白族本主信仰的多样性和村落的差异性。它以仪式和活动的方式展现和延承着五村地域内白族群众对勤俭、和善、孝举和忠诚等社会文化的崇尚与奉行,体现了五村地域内婚念文化文化在神性与世俗性之间的互相融通,通过对时代语境的适应性阐释地域婚念文化变迁内涵的同时凸显其独特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展示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物化倾向。产生这一倾向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尽管如此,爱情依然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基础。科学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德宏傣族婚姻习俗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德宏傣族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紧密相联;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制度和观念导致了德宏傣族等级婚姻的盛行;对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视致使德宏傣族一直固守着同姓不通婚的规矩;经济条件成为德宏傣族建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发生了变化,人们抛弃了婚姻习俗中的不少陈规,面对现存的婚姻习俗应正确对待,并加以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7.
买卖婚俗是人所垢病的,在当代很多农村地区,"彩礼"数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对这种习俗所产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的情感和生存状态,并不一定要持批判态度,反思是更为迫切的。文章以正宁的买卖婚姻为个案,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新变"及其对几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当代社会学研究领域,还是在史学研究领域,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都是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这里集中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概况,研究少数民族婚俗与现行婚姻法之冲突,洞析二者之间融合点。以期为党和国家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诗经》婚恋诗真实地反映了周代的婚姻制度和爱情生活。明媒正娶是周代男婚女嫁所必须遵循的婚姻法则 ,它突出的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愿望和期待 ;非礼仪的“野合”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 ,它体现了社会对夫妻人伦的重视 ;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 ,它表现的是周人对拆除隔绝人群的氏族关系的古老壁垒的重视。总之 ,《诗经》婚恋诗写出了周代婚烟的多元性 ,表现了周礼张弛有序、刚柔相济、丰富而灵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