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55到1970年这十六年间举行的136次中美大使级会谈,其次数之多、交锋之激烈,在国际关系史上是罕见的。会谈中,台湾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双方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谈判。尽管双方针锋相对的立场使漫长的谈判除了达成一个平民返国的协议声明之外几乎一无所获,但却为中美两个未建交国提供了一个接触和对话的途径。中方的坚定立场也使美方改变了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为后来中美关系走向最终和解以至最后建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卡特当选美国总统后开始努力与中国建交。在双边谈判中,对台军售始终是中美间障碍,最终双方采取了"分歧的基础上实现正常化"的对策,使这一问题遗留下来。这就为中美建交后对台军售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国内外学界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整体进程、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因素和正常化的决策过程、决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路径,在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及其外交决策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部分研究还存在着"档案材料的使用相对单一、研究成果带有学科偏向性和较少涉及影响政府决策的历史性因素"等不足。因此,若能以"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决策"为切入点,进而结合美方新近解密档案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来重构20世纪70-80年代的中美关系史,美国对华关系正常化进程及其外交决策相关问题的研究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布热津斯基相信实力因素在外交中的作用,信奉现实主义的外交哲学。基于地缘政治和中美苏三角的分析,他积极推动中美建交。布热津斯基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大大加快了中美建交的步伐。他在中美建交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2):109-115
从美方挑起贸易争端的动机出发分析中美贸易争端的现状,美方的动机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打压中国、实现特朗普在总统选举时的口号、希望如法炮制历史经验压制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制造2025"的担心等。中美贸易双方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在贸易局面持有的不同观点和主张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投资准入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中美贸易现状的错误解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由于统计方法不合理,美方夸大了贸易逆差;美方将贸易逆差曲解为贸易失利;美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中方追求顺差所致;美方认为贸易逆差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我们只有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友好协商,营造互利共赢局面;借助WTO解决摩擦,守护合法权益;坚守立场,适当反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从容应对中美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但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顺利,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在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回顾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推动21世纪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历史贡献有三 :一是坚持按“日本式”实现中美建交 ;二是不承担必须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义务 ;三是从战略高度处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 ,从而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中美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彼此的贸易关系很为密切.双方都很重视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协议问题的达成,取得双赢局面.从1989年以来,中美已经进行了6次谈判,其中的过程极其曲折.双方在一些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一些协议.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如何将谈判进行下去,是双方都要努力的事情.根据多次谈判经验和教训,结合美方谈判的特点和文化,中方又该如何运用三十六计突破僵局,不至于在其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9.
战后 50多年来 ,日朝关系一直处于没有建交的非正常状态 ,196 5年《日朝关系条约》签订 ,日本政府只承认韩国为朝鲜半岛唯一的合法政府 ,实际上关闭了日朝建交的大门。 80年代以后 ,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缓和 ,日朝关系也逐渐解冻。通过政党外交 ,日朝终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谈判。但由于双方立场相距过大 ,虽然经过 8次会谈 ,却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即告终止。 1999年 12月 ,中断了 7年之后的日朝会谈终于恢复 ,但能否取得进展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要受到美朝关系和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中美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沟通。中美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与否。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时间观、语言观等文化变量上,这些文化变量对中美商务谈判中的决策方式、节奏、沟通方式、对利益与关系的把控,以及合同的订立等有重要影响。为促成中美商务谈判的成功,我方应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如树立跨文化谈判意识、掌握与美方谈判的技巧、建设合理的谈判团队等,以提高谈判效率。  相似文献   

11.
WTO与经济法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美关于中国加入 WTO谈判的结束 ,中国加入 WTO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了。中国加入 WTO肯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WTO是以国际经济自由化为其宗旨和目的。经济的自由化 ,其实质就是消退市场中政府行政的权力 ,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限制政府的干预。我国加入世贸之后 ,我国所承担的作为 WTO成员国的义务肯定会对我国现有的经济、法律体制产生巨大的冲击。而这一切的中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的重新定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战时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园田直外相在推动中日缔约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中国观有着密切关系。园田直的中国观体现为:为确保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应该同中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因此,在排除苏联干扰,争取美国支持,说服"慎重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园田的政治理念是通过美、日、欧合作的方式帮助中国,将中国拉入西方自由主义阵营,防止中苏接近。园田作为中日友好事业的促进派,为推动中日关系深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在苏联解体前 ,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的严重的意识形态、利益和目的方面的分歧使得美国在采取对华政策时 ,总是要考虑到前苏联的影响 ,使得对华政策附属于对苏关系。苏联因素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时期 ,不同的中苏、中美关系状况都影响到美国采取不同的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15.
1949年至1950年代中期,是联邦德国与美国两国关系史上的蜜月时期。双方通过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建立起亲密合作的关系。在两国亲密合作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阿登纳坚定地选择与西方、与美国站在一起的外交政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前后是中美关系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当时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其对华政策中的关键一环。从史料中尚不能得出当时中美之间必然敌对的结论,至少双方还存在着相互选择的可能性。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对台湾政策(全面承担义务 )的制定和最终确立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在历史转折点,许多偶然性的主观因素也在美国对台湾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至今仍然困扰着我们的棘手的“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53年初入主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及其国务卿杜勒斯称,美国的核威胁迫使中国对朝鲜停战谈判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即美国的核威胁吓退了中国.这种说法是神话还是历史?有关朝鲜战争的档案以及当时中国和朝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和中朝两国就作出了加快朝鲜停战谈判和尽早结束战争的决定,这与美国的核威胁无关.此外,对于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的可行性,当时美国政府的内部存在着许多争议,并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1902~1903年的中美商约谈判过程中,伍廷芳与张之洞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他站在健全中国法制的基础上,力主中国有条件地接受专利互保一款,运用以下谈判技巧:争取管理权,延缓条约执行日期,缩小保护客体,易"专利"为"专制",降低保护层次,规范外国人注册程序等,对条款内容做了有利于中国的修改与补充.另外,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语言优势,在交涉中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棉花部门也是主要的就业领域.但是,某些发达国家的国内补贴扭曲了棉花生产和贸易.在WTO贸易谈判中,非洲四国提出棉花动议,要求完全取消对棉花生产和出口的支持措施.经过多年的谈判,该议题在2005年的WTO香港部长会议上达成了共识,之后的谈判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措施.WTO对美国高地棉花补贴案的裁决,对棉花动议的谈判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棉花出口补贴的取消将有利于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从美国方面看,中美双方依存度的不对称性,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及中国威胁论,诱发美国对中国制造贸易摩擦。中国自身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出口产品结构的低下,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差等也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中国的原产地制度,完善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针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对策及有效地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