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社会性别辨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雅君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1-15
对于中国当代妇女学学者来说,社会性别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西学东渐”中,随“新女性主义”一同进入研究视野的。社会性别概念辨析起来可有四重内涵:1.社会性别作为文化要素,用来指称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两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2.社会性别作为关系体系,强调性别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3.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是从性别的角度对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发现、辨析和阐释的工具。4.社会性别作为研究领域,既有其它任何一个学科不可替代的理论内涵,同时又与传统人文学科有着互为依存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彬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出于《诗·卫风·氓》。其中“复关”一词,众说纷坛,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毛诗诂训传》解为:“复关,君子所近也”。朱熹《诗集传》解为:“复关,男子之所居也。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解为:“男子所居之地”。此三种解释可集为一义,即:“男子所居之地”。 第二种:陈奂《诗毛诗传疏》解为:“复,反也,犹来也。关,卫之郊关也。”《集疏》释为:“复关,犹言重关。近郊之地,设关以讥出入,御非常。” 相似文献
3.
4.
民事诉讼秩序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术语,从清末时期公庭秩序范畴的提出,再到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前的最终定型,对民事诉讼本身秩序内涵的概念表达已臻于精准和完善。然而,学界仍然将其视为一个制度范畴,在定义描述上亦大同小异。可事实并非如此,民事诉讼秩序作为秩序价值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延伸,属于民事诉讼价值论最为重要的术语之一,意味着民事诉讼体制合常规、有条理运行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羲皇上人”一词典出东晋陶潜(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陶潜对自己恬谈闲适隐士生活的一种形象性概括。此词在正史中凡八见,其中三例是援引《与子俨等疏》,其余各例在使用时词义都有偏离本义的变异情况,只有结合语言环境和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方能正确理解其引申含义,而正确理解引申含义,对正确解读相关史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7.
8.
“人类中心主义”辨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6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报告的发表,恰似一枚重磅炸弹,把人类从自己编织的工业技术文明的美梦中震醒。人们突然发现,伴随工业技术文明而来的并非只有物质财富,而且还有诸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具有全球特征的所谓“全球问题”.人们把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观根源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我以为,要梳理这些全球问题的根源,确定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给“人类中心主义”赋以确切的涵义,有两个条件是必须要被满足的:一是准确把握我们所要讨论的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所属的论域,二是“人类中…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轻声是汉语中的一种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音变现象。汉语中相当一部分轻声词就是通过轻声音节与相对应的非轻声词区别彼此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这就是轻声辨证作用的集中体现。充分认识轻声的这种辨义作用,对汉语的实际运用(如朗读和口语表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阿根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2,2(5):57-60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字,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汉语辞书的排检不同于西方辞书的排检。本将讨论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部首排检法依据的原则以及科学的排检法原则、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软力量”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提出,尽管他一再解释并澄清各种误解,但这一概念及相关思想总会引起不断的误解与误读.事实上,约瑟夫·奈本人对这一概念及相关思想的处理也有含混之处,只有进行语义、语用与语境的全面分析,才能掌握其内涵与实质并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字典的性质和构成往往是提供字的音、形、义知识的书.查《新华字典》必须掌握三种方法(查《现代汉语词典》方法相同,不另作说明)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关键是确定所查字的偏旁部首.这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得出了一些经验,现仅从分析字形入手,谈谈自己摸索出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杨建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148-150
从英语动词的构词形式、词法结构以及动词之间的词法结构与其各自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入手,探寻指导动词教学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以期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明代文学文献(如选本、诗序等)使用了盛明这一明代文学术语。盛明既是明代文学分期术语,又是明代文学批评术语。作为明代文学批评术语,盛明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鸣盛意识的产物,具有政治盛明的含义。同时,它亦具有文学兴盛的含义,标示了一段明代文学兴盛的时期。盛明作为明代文学分期术语,起于弘治初茶陵派兴起之后,而迄于万历中公安派兴起之前。从反映明代文学发展阶段性来看,盛明同明代文学的中期相比,用语更简明,表意更丰富。我们未尝不可将它与初明、晚明组合起来,用于研究和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