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论坛》2012,(4):F0003-F0003
4月8日,由湖南省博物馆、西藏文物局、民族文化宫联袂举办的《佛光里的神秘四藏》特圳展览在湖南省博物馆落下帷幕。自去年12月28日开展,它迎来了8万余人参观。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设立的缘起、以"雪域宝鉴"为主题的展览进行了全面叙述。该展览共展出藏族珍贵文物近千件,分"见证西藏历史"和"弘扬藏族文化"两大主线。其中"见证西藏历史"下设"多元一体"、"崭新纪元"两大部分,"弘扬藏族文化"下设"智慧之匙"、"艺海遗珍"和"雪域风情"三大部分。以通过展览,印证西藏主权、继承和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展示西藏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2月,《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这一展览不仅荣获了被誉为博物馆界“奥斯卡”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更因首次将诸多重要的西藏历史文物精品集中呈现给观众而创造了多个记录,成为涉藏文物展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清代金嵌珠宝檀香木唢呐,作为该展览“雪域佛韵”单元的法器代表文物得以展出。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民族研究》编辑部拟于5月8日至10日联合召开《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为:西藏和平解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着重讨论:1.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关于西藏农奴制问题,3.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来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摘     
西藏文物首次在美展出 10月11日,被称为“雪域藏珍”的中国西藏文物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幕。这批展品是宝尔博物馆从布达拉宫、罗布尔及西藏博物馆挑选出来的。展览分为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生活四个部分,此展期将至明年5月,随后将在休斯顿、旧金山、纽约等地巡回展出。这次展出是对美国那些所谓“西藏文化得不到保护”的传言一次强有力的打击,使美国民众对中华文化包容之广、内涵之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欣赏。(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3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席唐卡画像 高103.5厘米,宽74厘米。1954年十四世达赖喇嘛到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敬献毛泽东主席的礼品。上面绘有9幅反映西藏和平解放后,进藏部队和工作人员为西藏人民做好事的图画。其画面以金皮包裹,上刻祥禽瑞兽、“八宝”图案,并刻有献词:敬爱的毛主席,永远跟着您,建设新西藏,建设伟大祖国。2003年8月,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面反映我国西藏社会历史变迁的大型展览—雪域的脚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见证实物详实介绍了西藏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睡,地域辽阔风光绮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7.
[民族通讯社加德满都5月8日讯]西藏官员确信,振兴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经济,提高那里的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事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他们讲,西藏地处高原,交通困难;既缺少财源,又不能开发现有的自然资源,不能发展大工业。与中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10月16日至20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西藏文化博物馆和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汉藏佛教美术研究所承办的第四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紫玉饭店举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晓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郑堆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从理论上总结西藏四十年的光辉历程,驳斥境内外分裂主义分子的种种谬论,以促进我区政治局势的进一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西藏社会科学院于今年5月8日到5月11日在拉萨主持召开了全国藏学界首次现实问题研讨会。会议开得紧张、热烈,在对西藏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达到了预  相似文献   

10.
书刊消息     
赫尔马特·霍夫曼等:《西藏手册》(Hoffman,Helmut,etc:《Tibet:A Handbook》),伯明顿1975年版。全书共分11章:1.西藏地理;2.藏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3.西藏文字,转写系统;4.西藏历史资料;5.西藏史;6.当前西藏的政治结构;7.西藏宗教;8.传统的西藏社会和经济结构;9.西藏文学;10.西藏宗教艺术;11.流亡的西藏。附年表。帕肖坦·梅拉:《1904—1937年西藏的政体》(Mehra,Parshotam:《Tibetan Polity,1904—37: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13th Dalai Lama andthe 9th Panchen》),威斯巴登1976年版。  相似文献   

11.
西藏问题一直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今年又逢我国西藏全面推行民主改革三十周年。为此,民族研究编辑部于五月三日至四日在北京召开了西藏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围绕:①如何认识西藏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对解放后我国政府在西藏的各项政策和  相似文献   

12.
一近几十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国际上掀起了一股“西藏热” ,藏学因此也成为国际学术界炙手可热的“显学”。目前 ,国际上活跃着一批颇有影响的西方藏学家 ,梅·戈尔斯坦(M Goldstein)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梅·戈尔斯坦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藏学家。他 193 8年 2月 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 ,19 5 9年获密芝安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1960年 ,戈尔斯坦以《西藏的僧兵》一文获密芝安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并以此为发端 ,研究中国西藏问题至今。其间 ,戈尔斯坦共获得美国民间和官方提供的 42项研究赠与和资助 ,这是他得以研究藏学 40…  相似文献   

13.
邓锋 《中国民族博览》2014,(Z1):136-141
<正>展览时间:2014年8月9日——8月25日(第一阶段)2014年9月4日——10月9日(第二阶段)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五楼(19、20、21号厅)主办:中国美术馆展览总策划:范迪安展览总监:谢小凡策展人:邓锋2014年是海上巨擘、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诞辰170周年,全国各地尤其是海上及江南区域展开了多种形式的纪念与研究活动,如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西泠峰骨——纪念吴昌硕诞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作品展"、上海吴昌硕纪念馆组织的"吴昌硕师友作  相似文献   

14.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10э11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协办的中国西藏文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首个专门研讨西藏文化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的国家级学术论坛,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约120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10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热地宣布论坛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代表论坛组委会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  相似文献   

15.
为结合藏学研究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西藏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等重要论述,从大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藏研中心)于2006年12月8日召开了“江泽民与西藏工作”学  相似文献   

16.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十七条协议中的第九条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第十条规定: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八年来,尽管西藏上层反动集团阳奉阴违,多方阻挠,以至到今年三月十日原西藏地方政府背信弃义全面撕毁协议为止,中央一贯忠实地执行了协议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西藏工作面临  相似文献   

18.
8月13日至14日,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会议在西藏林芝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西藏、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在此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对口支援工作当成份内事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9.
<正>由湖南省文化厅、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永州市文化局、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主办,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湖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于4月9日至10日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隆重举办。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春天的记忆",由启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在我国新时期法律中的重要地位 敖俊德(1·3)论我国民族关系法制特点吴宗金(1·8)民族意识初探李瑞何群(2·1)剖析攻击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的主要言论 黄颤(3·25)和平解放西藏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 祝启源(3·36)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 的发言(开幕词)郁文(4·8)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 的发言(闭幕词)史金波(4·10)从四十年巨大变化看西藏人权问题 杜荣坤(4·12)回顾西藏和平解放时的几个涉外关系问题 柳陛祺(4·]4)试述十七条协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多杰才旦(4·17)洛守“十七条协议”,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