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定义、种类、作用 ,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供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加以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刘立娥 《中州学刊》2008,(2):160-162
中西方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明显地显现出来.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方相异的人性观、对"做人与做事"原则的两种取向以及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英语中所体现出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主要有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思维习惯的差异及信息组织方式的差异。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汉英思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口头交际、书面信息交流的影响和对商业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东西方民族习惯、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要有“误解”发生。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又要做到交际双方彼此尊重,而绝不可以忽视对方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非语言交际的种类及其功能的分析,探讨研究非语言因素在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会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必要的非语言交际信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是跨文化交际中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在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而礼仪虽是中英语言的共核,但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也有着各自的表达方式。本文主要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以及在非语言环境下,分析对比中英礼仪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有两种途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系统与言语交际,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二者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他们都属交际,即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信息通过某种途径传递给另一人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信息从发出者到接收者之间传递的途径。在跨文化交际中,弄清非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交际语境由各种不同而相关联的因素构成。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外显因素和内化因素这两大类。交际是交际参与者不断调整自己从而顺应外显语境因素和对方的内化语境因素的一个动态过程。从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三大跨丈化交际语境要素入手,运用顺应理论阐释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何进行语境顺应,有助于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论述了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分析了导致中美文化差异的渊源。文章旨在说明:了解中美两种文化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东西方文化,更有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论跨文化交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通讯、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应用,不同文化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同仁的关注。本文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然性、其范围和内容的广泛性及其多学科性作了阐述,并对目前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大量建设的居住建筑中,建筑本身的软硬件条件是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居住在其中的人们交流交往等精神需求,也是应当引起关注的焦点.居住区的户外公共空间,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电影作为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转换在电影中都有着无穷的潜力,且这种流变与转换携带着深厚的本土文化蕴涵。在叙事时间上,有顺———倒———补三种形态。在叙事空间上,有内部与外部两种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刘玉霞 《阴山学刊》2007,21(1):119-121
本文强调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对何谓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分别阐述,并结合外语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试论区域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范式;空间和时间是区域史研究中两个基本要素;认识区域史的"空间"范围要把握"历史活动主题"和"历史活动过程"两个维度,以"问题意识"来确认区域史的学术合理性及其"空间范围",认识区域史的"空间"历史建构特点;应当分析区域史"时间"所包含的时序、纪事和变迁的三层含义,认识区域史研究中整体史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5.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能力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体现,非言语行为支持言语行为,更好地完成跨文化。它包括身势语,对时间及对空间的不同态度。本文从空间及时间对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韩冰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13-114
本文探讨了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表现,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文学创作,不仅是历时的综合,也有空间共时的延展,是立足宏阔的时空背景下,作家个性创造力在时代、民族、国家、世界以及人类经验的土壤中开放的花朵。这种穿越时空的开放意识,既让文学家在观照生活时,能够拥有远瞩古今和胸怀世界的宏阔视野,又使许多作品具有了史诗品格。中外文学经典,大都具有海纳百川的宏大品格。这一宏大既可以是内蕴的广博繁复,也可以是视域的开放宏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时间的“先验阐明”,撇开了数学何以可能的问题而跳到了力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时间的先验阐明的这一实际的缺位表明其时间观在“形式框架”的理解和作为“能力”的理解之间的冲突,它处于传统空间化的时间向力学化、能动化的时间的过渡中。由此切入到康德的时间图型,揭示出时间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在构成知识方面比空间具有更加深刻的本源作用,它与创造性的想像力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最后援引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佐证和阐发了康德时间观中的这一具有重要的生存论和本体论意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兴起和主体的张扬,瓦解了信仰的基础,时间危机随即产生。作为大众精神食粮的大众文化,为了舒解普世人群的压力,通过对“现在”的神化、将时间空间化、遗忘人类整体性时间的三种策略,来消解和遗忘时间,它也因而充当了现代“宗教”的角色。“现在”成了大众躲避危机、消费欲望与进行末世狂欢的场所。大众文化试图通过反时间来克服时间的危机,最终将人类推入时间的深渊。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交际语境出发,根据语境文化对交际模式的影响,探讨日本高语境文化形成的原因,分析在高语境文化影响下日本人以和为贵、集团主义意识强、以心传心的体察式的交际模式,对于提高人文素养,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促进交流都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