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峰 《快乐青春》2009,(1):14-15
欧阳修为北宋文坛泰斗,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六大家”之首,他在诗、词、散文、历史著述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写作方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八大家”之称在南宋己见雏型 ,但正式提出则晚至明朝中叶。以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倡“唐宋八大家”,是当时文坛斗争的需要。虽然“八大家”的提法在明、清时期不时遭到非议 ,但因其的确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特色各异的风格且为学者提供了习文范式而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
南宋六种古文选本《古文关键》《崇古文诀》《文章正宗》《妙绝古今》《古文集成》《文章轨范》,秉持与程式化的应试“时文”不同的文章理念,选编历代散体文章中的名篇,唐代主要选韩、柳文,宋代以欧、苏、曾、王之文和理学家文章为主。这些选本和批语直接酝酿了“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史概念,确认了一批经典作家和作品,表述了南宋文章家对文章之立意、结构、文势、“曲折变态”之法、“活法圆转”的理解和提倡。  相似文献   

4.
苏洵苏辙散文创作比较论洪本健“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氏父子以散文创作的卓越成就并列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轼历来备受研究者关注,苏洵、苏辙则重视不够。实则,苏洵之文“皆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序》),善议论,以雄肆笔力见长;苏...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以卓尔不群的深刻见解,简劲俏丽的笔法赢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对于他的诗作,历来评论尚有不同的看法。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说:“韩柳文之高下,议论不一,独于诗也,似一例右柳左韩。”他认为柳诗在韩诗之上;苏东坡评价柳宗元的诗说:“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清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也。”苏轼之说只从艺术风格着眼,论及高下,并未作深入探讨。柳宗元作为一个文学家,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上,他的诗歌创作,收集在《柳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号称诗国,其实中国散文的起源更早于诗歌,且其题材范围之广、思想水平之高、艺术成就之大,均不在诗歌之下。先秦诸子散文,或汪洋恣肆,云龙雾豹,或雄辩博通,浩气逼人;两汉班、马之文,综合古今,牢笼百代,集诸子百家之长,熔六经、楚骚之势。逮乎唐宋八大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其文“吞吐骋顿,若千里之驹”,“常者山立,怪者霆击”。至于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特别是“三苏”中苏轼之文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叶燮语).但是面对如此辉映千古的丰厚文化遗产,无论从纵向或横向看,我们都还缺乏整体性的  相似文献   

7.
桐城派对唐宋八大家极为钦佩和推崇,他们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并撰写著作来向八大家借鉴。桐城派语体追求“务去陈言”、体貌上对“雄直”之气的推崇,乃至对“以文为诗”甚至游记散文风格的写法等,都深受唐宋八大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史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最直接的是散文。司马迁的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被视为巨擘,被后人当作一种典范,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戴名世、方苞等,都是高举学习《史记》的旗帜的。从他们对《史记》的推崇和师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史记》对古代散文的兴盛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一、韩、柳与《史记》朝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著名领袖、杰出的散文家,他们都十分推崇司马迁,十分爱好《史记》。柳宗元最了解韩愈,在当时他就说过:“退之所敬者,司马迁、扬雄。”韩愈自己也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  相似文献   

9.
桐城派的散文影响很大.姚鼐在《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说:“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此说虽遭“党同乡”之讥,但由此可见桐城散文在清代文坛上的地位.对方苞、刘魁(号海峰)姚鼐三位桐城派的开派人物,人们作过许多研究.但比较起来,学界对方、姚较为重视,评价也较高,而对刘氏则研究不够,评价也偏低.如清代邵懿辰在比较方、刘、姚三家散文成就时便说:“刘居其间,如蜂腰鹤膝”(《答方君书》).平心而论,方、刘、姚三家散文各有特点.通读刘氏散文我们便会看到,他的不少文章不囿于传统,不拘于时俗,大胆地阐发已见,在艺术上表现出才雄气肆,笔峻辞丰的风格,这是方、姚之文多所不及的.郭绍虞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指出,“后人之论桐城者,往往称方姚而摒弃海峰,这实在不是公允之论”.本文拟对刘海峰的散文作一概略考察.  相似文献   

10.
付琼 《兰州学刊》2010,(6):188-196
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参用清代唐宋八大家选本八种:吕留良《八家古文精选》、蔡方炳《八大家文选》、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秦跃龙《唐宋八大家文选》、陈兆仑《陈太仆批选八家文钞》、高嵣《唐宋八家钞》;其中蔡方炳、秦跃龙二种为我所未见。今据钟著对上述二种的信息加以转录,并对笔者所经眼的十六种选本的二十八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学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除了在文学上建树非凡之外,在史学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在史馆任职期间,曾负责编校古代史籍,纂撰《英宗实录》,典修《五朝国史》;他还作过许多史论文章和咏史诗词。曾巩的史学,当时就“见称士类”,得到朝廷的赞赏;更为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所推崇,被称为与刘知几、郑樵相侪的“良史才”。本文拟刘曾巩的史学思想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的清初散文家以规模宏大、出入唐宋的散文扫清了明末文坛的纤佻。“以小说为古文辞”是侯方域散文的价值所在 ;他的斥责权贵和抒写怀抱之作为其散文精华 ;他主张“讲唐宋以来之矩” ,是唐顺之、归有光唐宋派散文的有力继承者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以方苞、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为清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曾巩,其散文雄奇不及韩愈,明快不及苏轼,疏宕不及柳宗元,隽永不及欧阳修,故常为现代一些研究者所忽视或轻视。但平心而论,曾巩列名于八大家中并非浪得虚名。他的散文兼有刘向的醇厚雅洁和欧阳修的纡徐平易,擅长于冷静地说理叙事,在八大家中确有特色。本文仅就这一问题略作论析。 敛气蓄势又富有情韵是曾巩散文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曾巩性格冷静,不尚激情,故为文多锋芒内敛,雍容平和,切于儒家的温柔敦厚之旨,郑瑷称其文“敦厚凝重如秦碑汉鼎”,吕祖谦称其文“节奏从容和缓”、“藏锋不露”,王慎中称其文“与先朝周雅比盛”,刘大櫆称其文“敷陈畅足而蔼然温厚”等等,着眼点正在于斯。如果说苏文是激情如火、敢笑敢内的热血青年。曾文则更象温文尔雅、不动声色的平和长者。《赠黎安二生序》为怀才不遇者吐气,融注着作者自己的愤懑和不平,但却百炼钢化为绕指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八大家之中,柳宗元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并称,为历代学者作家所重,其山水散文更被推许为“千古绝调”、“文家绝境”,为后世所景仰。林琴南本来是扬韩抑柳的,但他承认“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他说“子厚之文古丽奇峭”“体物既工,造语尤古,读之如在郁林,阳朔间”。①柳宗元山水散文独特的文体风度,早已为历代评家所瞩目,宋代黄震说他“峻洁清奇”,明代王鳌说他“丰褥精绝”,清代李刚己说他“寄兴旷远”,等等。孙梅先生更对他推崇备至,说他“笔力事绝万古,云霄一羽毛,非诸家所敢望尔”。②刘熙载较韩…  相似文献   

15.
付琼 《北方论丛》2012,(5):21-26
明清时期,关于“唐宋八大家”名称的论争集中于合法性和冠名权两个方面.茅坤为唐宋八大家所立的共性是道统与文统的混合物,不尽符合八大家的实际情况,论争即由此而起.或者认为茅坤所立共性不实,而且择人不当;或者剥去八大家的道统光环,将其还原为文人.择人不当论者认为,曾巩、苏辙的文学成就与其他六家不称;持不同意见者则突破以成就论高下的成见,从风格的视角重新论证八大家组合的合理性.至于冠名权,或声称茅坤盗袭他人,或将八大家得名源头上溯至明初乃至宋元,大旨在于归美前贤,不甘心将冠名权独让茅坤.  相似文献   

16.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五十三岁的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今济南),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六月转知襄州为止,曾巩在齐州任职整整两年。两年中,曾巩在治理地方、兴利除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齐州百姓的爱戴。曾巩是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相似文献   

18.
朱熹、张栻、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蛉说难趸疃诘笔敝泄涎睾5厍?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栻(1133—1180)、吕祖谦(1137—1181)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虽比不上朱熹,然而各有特色。吕祖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注重历史和文献的研究,同时注意汲取当世不同学派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以史学见长、杂博著称的“吕学”。张栻是抗金名将张浚  相似文献   

19.
付琼 《兰州学刊》2010,(1):167-172
明人所辑唐宋八大家选本的现存版本,已知的就有十四种,但大都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台湾钟志伟《明清唐宋八大家选本研究》是一部具有开创性贡献的大著,其所参用的明人版本只有三种;其中,早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的王宠氏《唐宋八家文》稿本,现藏于台北图书馆,为我所未见。兹将钟君所见此本的文献信息加以转录,并对我所经眼的十三种版本加以叙录,以为两岸治文献者互通有无之助。  相似文献   

20.
对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历代评论者大都“扬韩抑柳”。此论颇不公正,且至今仍有影响。李焰平在《韩愈与柳宗元之比较》(载《祁连学刊》1991年第1期)一文中,通过对韩、柳的的家世与生平、政治思想、文学主张与文学风格之比较研究,作了较中肯的评价。一、从政治思想看,韩愈是个天命论者和鬼神论者,尊儒术,排佛老,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柳宗元则是个无神论者,认为宇宙是物质的,无始无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