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河南书法在省书协的强力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雄浑、厚重、质朴和豪放为特征的“中原书风”,影响波及全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书法大省的河南虽起步较晚,但也紧跟时代脉搏,自2002年河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到2014年郑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未来,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如何办出特色,成为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书法在近代师范教育发展的舞台上,它被赋予传承传统文化,提高教师职业技能及个人修养等多重历史使命.近代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书法教育”走向“近代书法习字教育”.与此同时,一批有识之士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教育中来,极大地推动了师范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向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新世纪,传统书法艺术仍将有较大发展;而书法教育在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市场,高等书法教育专业的存在显得极为必要.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确保发展,书法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运作方式、招生方式都应作相应调整变化,以进一步走向完善.在与现存运作方式的对比分析中,本文从四个角度重新勾画了书法教育专业在今后的发展轮廓.  相似文献   

4.
"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具有书法对话的多元社会及文化背景,具有高等专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文化水平及高规格的学术层次,具有以抽象性理论、前沿的学术性为特征的对话内容和努力探索文化书法教育模式与合作形式、探索国际书法教育的务实倾向,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语境、多学科的交融渗透以及潜在的学术分岐和认识差异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书法具有传统性、人民性和现实性的特质。20世纪中国文化产生过强烈的现代化诉求,在某些层面曾发生过较为激进的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上急于求成的"骤变"所产生的弊端逐渐显露。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维系文化功能的书法,由传统渐入现代的发展模式对当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陕甘宁边区书法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它并不拘囿于传统,打破了传统书法被知识精英所垄断的局面,让书法走出文人雅士的书斋,成为群众参与的一种文化形式。陕甘宁边区书法在实践中紧贴时代、记录历史,最终形成了新的传统,承载着陕甘宁边区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科学通过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和成果应用,为社会提供宏观指导、决策参考、社会教育、文化建设和科学宣传等多种服务,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方面的发展,体现出它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出它巨大的价值和旺盛的生机。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社会科学的效益就越能得到充分地  相似文献   

7.
美育作为育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美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书法专业如何践行美育的传播,提升高校学生的美育素质成为书法专业在实践中的重要使命。高等书法教育应该挖掘古代书法的发展规律及风格的技法表现,以大众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得到美育的陶冶。在高校实现书法的美育传播就要注重字外功夫,感知实践的魅力,以书法基础教育为媒介。  相似文献   

8.
正千年来,写字与做人,在传统文化道德的范畴之中一直并驾齐驱。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符号,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其承载的中华文化内蕴则亘古不变。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却日渐式微。为此,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呼吁恢复中小学书法教育,普及和提高书法艺术,令人甚感欣慰的是,国家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尤其是近十年来,书法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何整合高等书法教育资源,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当今书坛的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言恭达,就此接受了本刊的访谈。主持语: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应是素质教育、创造教育、终生教育、开放式的教育.培养21世纪会计学专业人才,进行会计教育改革,完善高等会计教育的学科体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进行变革.从素质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入手,概括地探讨了会计高等人才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开始发生深刻变革,以传统资源为主导制约力量的工业经济,正在被以知识或智力为资本、以高新技术为主要发展动力的新型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所取代。教育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首先带来的将是教育理念的如下变革:一是由以学校为主的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二是由以灌输为主的教育转变为兴趣教育;三是由以理论为主的教育转变为实践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这三点变革,充分表现出向儒家传统教育回归的趋向,儒家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成为构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新体制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归宿。在现代化进程中,每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其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影响因素颇多,这其中不能排除某些历史人物的个人因素作用。以现代化为视角,对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进行考察和研究,着重探讨了年轻的张学良不受传统思想的羁绊,以满腔热情投身于东北地区的改革与建设。张学良鼓励农业生产,实施屯垦实边;扶持民族工业,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基础设施,建立现代金融机构;鼓励出口,发展对外贸易;整军建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尝试行政改革,努力建设现代型地方政府;发展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张学良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知识生产率不断提高 ,各方面竞争异常激烈 ,要求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农科大学生 ,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以加快素质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13.
乡村教育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层化现象严重、信息化程度不高、优质师资匮乏、乡土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遵循系统性、开放性、统整性原则,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坚持梯次发展策略以解决乡村教育的层化差异,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支撑乡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选择多样化发展路径以解决乡村教育资源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构建产业经济与教育发展共生机制以破解乡村教育的效益难题,构建乡村文化发展体系以重塑乡村教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地域文化优势突出,但缺乏整体文化定位,尚未形成特色文化品牌;旅游文化建设成效明显,但文化营销和城市形象传播滞后;城市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文化运行机制不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规模不大,引领性不强。基于此,加快盐城城市文化建设应重在科学规划,促进城市文化有序发展;特色定位,彰显城市建设主题;优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加强教育,提升市民文化素养;诗舌拓秒.但讲寸什.声廿密屠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其学校文化的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和规律。高职学校文化的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体现职业性、专业性,显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特色;通过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引导高职学校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学校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东西方大学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适应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大学教育传统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国大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大学发挥了传承、传播、整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探求自然与人类社会知识、追寻普遍价值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包容性、时代性与国际性等特点。近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大学文化的国际性特征更为明显;西方大学模式、大学文化的影响遍及全球。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东西方大学文化的发展应兼顾民族性与国际性,以取长补短,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轩志 《东方论坛》2013,(5):48-51,71
1863年《法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柬埔寨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长达90年的法属殖民统治不仅使柬埔寨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且给柬埔寨的社会文化发展打上了深深的殖民主义烙印。一方面在法国文化殖民政策的践踏下,高棉民族传统文化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却也受益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所带来的现代化气息。但总的来说,法国忽视教育、将柬埔寨置于从属地位的殖民文化政策限制了柬埔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导致其近代以来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课本是重要的出版物,它是推进教育、文化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抓手;课本的文化品质应与文化繁荣、科学发展及需求相适应、匹配。保证课本文化水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有逻辑关系,文化慧人,建“美丽中国”,课本的文化质量必须高优。生产优质课本是文化建设、繁荣的内容与基石,也是文化繁盛、文化强国的前置条件与保障。编写、审核课本文稿当字斟句酌、谨小慎微、一丝不苟;助力学生发展与社会进步,出版优秀的课本是诉求与要务。  相似文献   

19.
薛福成家族(即无锡城西薛氏家族)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入清以来逐步形成了颇具个性的文化传统,主要表现为:读书明理、百业皆本;家族教育、男女兼重;崇尚实学、经世致用;顺应时代、积极转型等。薛福成家族的教育活动也颇有活力,体现在教育价值与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薛福成家族文化的这些特色正是该家族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