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坚决纠正‘文化大革命’中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口号的错误,这绝对不是说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坚决进行各方面的革命斗争。”我们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进行的斗争,正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革命的一个阶段。然而,“这种革命和剥削制度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出自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全面篡改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篡改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特别在党内走资派问题上肆意歪曲毛主席的思想,抛出一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毛主席关于同党内走资派作斗争的完整论述,被他们搞得面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桂林出版的《南风报》,是秘密的广西同盟会支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有人认为它是宣传革命、鼓吹革命的刊物,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色彩。但是,也有人认为它不是革命的刊物,而是“反对革命的刊物”,因为,“它和《南报》一样,主张军国主义,而以‘民族建国之思想’和‘知世界竞争之趋势’为‘确定’其军国主义的必要条件。它宣称‘不敢主排满革命’、‘不敢谤朝廷皇族’,它称革命军‘大逆不道’,是反对革命的刊物。”(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12月出版的张枬、王忍之编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笫862页)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关系到对《南风报》(包括《南报》在内)本性质的评价问题,到底哪一种符合实际呢?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经验过时”论,是“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纲领的理论依据之一。长期以来,“四人帮”把一大批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干部视为他们篡党夺权的巨大障碍,始终把斗争的主要锋芒指向这些革命老干部,处心积虑地要把他们打倒,置于死地。为此,他们接过反对走资派的革命口号,篡改毛主席关于党内走资派问题的完整论述,根本颠倒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敌我关系,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而遭到失败。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帝国主义策动和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法西斯黑暗统治,大规模地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时候,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单独地领导群众进行这个革命。“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提出了敢试、敢闯、敢“胃”这种新的革命精神。笔者通过“理想造就‘三敢’精神;实践锻铸‘三敢’精神;务实无私才能坚持‘三敢’精神,三个层面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新的革命精神的深厚价值根基以及坚持、发扬这种精神对实现社会主义改革目标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做了光辉的总结。他说:“即令公社被搞垮了,斗争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必将遍于全世界”。今日的历史证实了并将继续证实这一科学论断。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在理解上并不尽一致。过去一个阶段最流行的说法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摧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8.
一 1929年七月鲁迅为叶永蓁的小说《小小十年》写了《小引》,指出小说描写主角“从旧家庭所希望的‘上进’而渡到革命,从交通不方便的小县而渡到‘革命策源地’的广州,从本身的婚姻不自由而渡到伟大的社会革命——但我没有发现其间的桥梁。”又说:“在这里,是屹然站着一个个人主义者,遥望着集团主义的大纛,但在‘重上征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政治阴谋,一贯把自己装扮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拥护者,打着这个伟大理论的旗号来篡改这个伟大理论。他们在一九七六年二、三月间,公开地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这是他们全面篡改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集中表现。我们必须认真剖析这个反革命政治纲领在政治上的反动性和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两报一刊一九七六年元旦社论指出:“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揭示了马列主义必胜,修正主义必败的历史规律。毛主席这两首词的公开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毛主席的《词二首》和已发表的三十七首诗词一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历史进程的中巨大变化。今天,在跨入新的一年的时候,我们怀着万分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这两首词。毛主席那种“横看天下万国事,纵观历史几千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广胸怀,那种敢于革命,彻底革命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必将激励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现人类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顽强斗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胜利一定属于战斗的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四人帮”“抓的史学,随心所欲地伪造历史,别有用心地吹‘女皇’、批‘宰相’、批‘代理宰相’,批‘现代大儒’,变成了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揭示了“四人帮”利用历史进行反党活动的反革命实质。  相似文献   

12.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至今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曾指出:在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遵义会议就是实现“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兴起,也不可能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标志,是革命重新发展和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一)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问题,它对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很有启发和帮助。我们认为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同时也要有一个时间界限。这个客观标准,金重远同志在《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一文中已经提出:“衡量‘保守’和‘彻底’的标准,当然应该看这两个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也就是说要看它们究竟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同意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作为衡量英法革命“保守”和“彻底”的客观标准,不过还需要进一步作具体的分析。一个国家的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对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两者虽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后者不能作为衡量英法革命“保守”和“彻底”的客观标准。为什么呢?因为革命摧毁封建主义的程度,只不过对革命以后本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同志在13大报告中指出:“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和空想论产生的重要根源之一是对马克思历史哲学的简单化理解。马克思以生产关系为尺度,把人类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时指出:“马克思不仅极其准确地估计到人们不可避免的不平等,而且还估计到,仅仅把生产资料转归全社会公有(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还不能消除分配方面的缺点和‘资产阶级法权’的不平等,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来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毛主席最近指出:“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限制并逐步消灭资产阶级法权,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一项非常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关系到反修防修、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的根本大事。一、必须充分认识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一九七三年出版现在仍继续发行的《三国演义》前言中,对这部小说的主要思想意义作了错误的否定的评价,认为“《三国演义》在鼓吹实施‘王道’、‘仁政’的同时,歌颂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统治;反对、攻击农民革命;鼓吹英雄史观、神权思想和封建迷信;提倡封建道德,特别宣传‘忠’、‘义’等。”这种对《三国演义》主要思想意义的评价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大会主席和57个国家的代表致词欢迎。会场上洋溢着对中国友好的气氛。 11月9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乘飞机离开北京。新华社报道说,“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郭沫若、姬鹏飞等党政领导同志,首都革命群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四千多人前往机场热烈欢送。”“欢送队伍里响起了‘热烈欢送我国出席联大代表团!’‘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胜利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热烈的锣鼓声和掌声,机场上呈现出一派十分热烈的革命气氛。”“代表团成员绕场一周,向挥动着花束、彩带的群众和前来送行的各方面负责人告别。他们同前来送行的各国使节一一握手。”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这一科学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规律,廓清了对于这个问题的一切非科学的、错误的和荒谬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六年春,“四人邦”趁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和毛主席病重,加紧了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他们公然抛出了一个“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是‘走资派’”的反动政治纲领,残酷打击迫害革命老前辈,妄图为他们篡党窃国、复辟变天扫清障碍。在文艺方面,他们极力否定、歪曲、篡改毛主席的指示,拚命鼓吹“文艺黑线专政”论,疯狂炮制阴谋文艺,把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为了宣扬“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达到篡党夺权的目的,大搞影射史学,贩卖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虚构出一部所谓“儒法斗争史”,疯狂制造反革命舆论。他们的反动逻辑是:历史是儒法斗争的历史;儒法斗争史就是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历史;儒家都是复辟派,法家都是反复辟派,以此影射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