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6,(12)
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我晓得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她父母是怎么想的。初中一个女孩叫倪杨,小女孩身体不好,老是生病,每次班主任点名叫她,都是倪杨——倪杨——,最后就干脆喊成"娘"了:"娘没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2008,(7):47-48
"我的,我的,我的,我的……"如果加薪能像"海底总动员"里的海鸥那样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也许我们就不用再为和老板谈判而烦恼,可事实是——老板是老鹰,我们是小鸡,加薪问题对员工是"理想主义",对老板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新天地》2007,(7)
我念中学时间,正是日本统治东北最后四年,饱受奴化教育之苦。我沈阳读的那所中学,校门旁挂的牌子叫"奉天省立营口第一国民高等学校"。那时的中学,正式名称就叫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国高",学制四年,不分初中高中。四年的奴化教育,像戴着枷锁读书一样,每一个学生身心都受到极大的创伤。亡国之恨,没齿难忘。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学校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就像在大海里迷失方向。没有严格的常规管理,就像航行没有了舵手。灌南县第四中学在先进的课堂理念引导下,严格常规管理,收到了实效。秉持一个理念——打造"生态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重点围绕一个"学"字,突出、强  相似文献   

5.
正"四月或五月,我们还会乘季风而来,鸟儿们也会迎潮水而徙,就像期待一场盛大的约会一般,我们都在用力赶赴心灵的遇见。"——蒋金福候鸟的迁徙,是地球上的一个生命奇迹。法国纪录片《迁徙的鸟》中描述这个场景为"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回归的承诺。"在温州,就有这样一位感动沉迷于这个奇迹的"追鸟人",热爱大自然的他因为一次偶然与鸟儿结下不解之缘,从此走进观鸟的世界,开始用镜头去捕捉、了解、记录、研究,并把这种感动传递了给许许多多的孩子们……他叫蒋金福,  相似文献   

6.
佛教和印度教是孕育于印度本土的两大宗教。在政治、经济、文化均高度繁荣发展的笈多时代,佛教和印度教有着微妙的关系。该文以笈多时代佛教、印度教两大主神的立像——《马图拉佛陀立像》和《毗湿奴立像》为研究范例,从神同人形、细部造像和整体风格等三个方面,尝试剖析和解读两尊立像的异中之同。破译二教立像的异中之"同",有助于对笈多时代佛教与印度教之间"艺术互鉴、宗教互渗"的关系有更为明晰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我哭了     
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我太伤心了,我哭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来告诉大家吧!我有一只小乌龟叫"007",为什么叫"007"呢?因为它是2007年出生的,而且它爬得很快,一会儿就不见了,好像去完成任务呢!  相似文献   

8.
徐琳 《21世纪》2008,(1):48-49
万圣节也叫"鬼节",来过万圣节的人们走进了我们精心布置好的"鬼屋"……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  相似文献   

9.
有人叫他"傻子",有人叫他"疯子",有人叫他"怪人",而他则自称是"民间环保志愿者"——2008年1月27日,由《新文化报》、《吉林年鉴》、吉林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第五届2007"感动吉林"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来自吉林省最贫困地区通榆县科尔沁沙地的治沙英雄、被人们称为"环保狂人"的56岁的万平排名第一,荣获了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奖!接过这沉甸甸的奖杯,听着观众热烈的掌声,万平显得非常平静,他说:"我做这个工作91个月了,谢谢所有关注、支持、帮助和安慰我的人。  相似文献   

10.
罗兴中 《老友》2013,(7):60-60
人们形容珍惜某件物品时,总是爱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爱护它",足见眼睛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和珍贵。但"人老眼花"似乎是不可抗拒的规律。那么,人类能避免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老花眼吗?老花眼是怎么一回事?怎样才能延缓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和老年朋友们谈谈。一、什么叫老花眼,为什么会发生老花眼老花眼又叫老视眼,是老年人眼睛调节功能衰老  相似文献   

11.
回忆就像倒影,当我心沉静,那过往的一切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一月,西部大地是一片金黄,而新疆北部金秋的禾木,哈纳斯,是我梦中的童话世界,期盼多年,终于得以亲见。福州到乌鲁木齐是一个漫长的航程,6个小时的"乾坤大挪移",巨大的"铁鸟"第三次把我送到这个地域辽阔的西部边陲大省——天山巍巍、白云悠悠、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新疆。  相似文献   

12.
己已巳     
《阅读与作文》2013,(Z1):28
字典国里有这么三胞胎兄弟。大哥叫"己",二哥叫"已",三弟叫"巳"。有一天,独体字妈妈见只有老二呆在家里,就问老二,老大哪去了。老二说:"‘己’去了‘改头换面’发廊,理发去了。妈妈问老三哪去了。老二说:"‘巳’到‘异想天开’图书城  相似文献   

13.
刘道伟 《今日南国》2007,(16):20-23
朋友在一个人的社会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良友益友可以带来帮助,恶友侫友却会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仁",后者叫"知"(智)。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朋友之间要保持尊重。要成功越过人生的三道坎:少年、壮年、老年,离不开朋友的帮助。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7,(18)
这种外形像"喀秋莎火箭发射器"的装置叫"电子排击炮车",2007年出现在河南濮阳的迎亲车队前。据悉,每放一炮,其炮声可以在小区楼群内响亮地回荡多次,而连续放炮时,可以"震得人头  相似文献   

15.
"策问"是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所出试题叫"策问",所答试卷叫"对策"。"策问"主要是就儒家经典来发问,有问有论,其本身也是文章。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唐代科举主要"以策取人",无论哪一科目的考试,策问都是必考的内容。因此,"策问"、儒家经典与科举考试休戚相关,是科举考试的具体反映及灵魂。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历来强调"民以食为天",所以将"人数"叫成"人口",户籍叫成"户口"。我国人口为世界之最,要填饱那么多"口"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对"吃"就格外注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独具一格的"吃"的风俗。在我国各个不同的节日中,都有些独特的食俗。北方春节吃饺子,取除夕"更岁交子"之意,南方吃年  相似文献   

17.
正另外一种"舌尖上的胜利",则出现在不少公关稿件的标题上——秒杀XX,完爆XX,充满了鸡血和狗血。只是,这种无聊至极的文字游戏,难道读者真的就不明白吗?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流行,甚至更流行的,是营销策略和公关话术上的"舌尖上的胜利"。每天都在活色生香地上演着,而且有太多的品牌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8.
我叫他唐僧,他就叫我妖精。我说叫你唐僧是有道理的,看你白白嫩嫩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他吭哧半天,才说你张牙舞爪,麻秆儿身材,怎么看怎么像电影里的白骨精。一句话就点到了我的痛处,抬起手来就是一拳。从小我就皮包骨头,穿衣服总是买不到成品,什么衣服一穿到我身上就无比宽大,空落落的——这让我总是无比敏感。  相似文献   

19.
正王振清这个人长得虎背熊腰,黑脸厐,不讲话时,表情很严肃,只要他张嘴说话,就很幽默、很风趣。初见王振清的人,都觉得他长得憨厚,像个大将军,也有人觉得他像个"黑脸包公",脸上"挂官相",总的评价就是个"武将"不会是"文官"。  相似文献   

20.
官茅房这个词,现在很多年轻人恐怕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茅房在老北京话里就是厕所.官是什么意思?按后来的说法,就是公家的意思,老北京人也叫"官家",其实,就是现在的公共厕所. 人吃五谷杂粮,有进就得有出.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出"一直是人们比较忌讳的词,所以人们发明了许多别称.古代的文人管这个"出",叫"出恭",您瞧这是多好听的词.当然还有好听的,如溷(hun)、便所、毛司、沃头、登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