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存在需求 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存在需求是建立该体系的客观前提。明确它的存在需求之后,才能在此前提下设计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核算范畴、核算对象、核算理论以及服务对象等。任何一个宏观经济核算体系都必须响应某一领域的存在需求而应运而生。例如SNA就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分析的数据需求而诞生。它客观并全面地描绘了整个国民经济总体的运行状态。同样的,当今其他几大宏观经济核算体系的存在都是为了某一领域的特殊需求,包括政府财政统计(GFS),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社会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就要扩大和完善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把环境因素纳入其中 ,建立科学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某些缺陷、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特点以及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 ,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经济核算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中译本即将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这是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统计委员会第27届会议(ig93年2月22日至3月3日在纽约召开)上通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1993年7月12日决议中建议成员国作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标准的版本翻译的。这是继1953年、1968年之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史上又一新阶段。1968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曾被国际上称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那么,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以称为“最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年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功地保留了以前核算体系中的长处,…  相似文献   

4.
一、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国国民经济状况的记录和反映,会计核算则是对一个企业经济活动的记录和反映。作为一个庞大的数据系统,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具有坚实的资料基础,尽可能多方面收集资料。企业是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活动的许多特征就是由企业经济状况来决定的。因此,企业经济核算资料是  相似文献   

5.
一、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动态比较,即由两个时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应数据资料经计算结果所组成的国民经济核算动态体系。 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目的在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动态特征,揭示国民经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动态联系,以研究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律。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特征是:  相似文献   

6.
一、MFS与SNA的主要区别(一)核算目的不同两套不同的宏观经济核算体系设置的目的不同,SNA是为核算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而设计的。它以整个社会再生产为主线,全面核算再生产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全面测定生产、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7.
刘长新 《统计研究》1995,12(2):31-34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几个问题的探讨刘长新一、建立有中国特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根据建立有中国特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和资本循环与周转的理论为基础。在了解国民经济形式基本特征之后,依据国民经济运...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通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互相联系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完整、系统地反映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具体地说,它包括反映物质资料再生产、生产力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以及上层建筑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核心指标,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作为国民经济核算(宏观层次)的基础——微观经济核算之一的企业统计业务,相应的增加值或人均增加值(即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在企业经济运行中也具有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为此对企业统计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经济下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李富海国民经济核算,一般是指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种形式所组成的统一经济核算体系。长期以来,我们虽然反复强调要把这三种核算统一与结合起来,但是始终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各企业的领导只...  相似文献   

10.
宋旭光 《统计研究》2014,31(10):3-8
物联网技术将深刻改变国民经济核算记录流量和存量的方式。本文基于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从生产范围变化、核算单位划分、常住性原则、记账方式、非正规经济核算、卫星账户核算等方面研究了物联网发展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影响。研究认为,物联网时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在理论框架、提供方式、制度环境和应用领域等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应对这些变化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官方统计的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11.
任学敏 《统计研究》2005,22(4):70-2
由国家化费巨大投入进行的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再有 1 0 0天就要开始在全国进行。这对于摸清全国现有“家底” ,包括经济的体制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能力和地区分布等基本情况 ,为科学地制定“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充分利用本次普查所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组织资源 ,尤其是分布全国各地的大批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队伍 ,尽可能广泛和深入地多做一些调查工作 ,对一些事关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基本情况进行同时调查 ,这在我国面临“关键时期”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所以 ,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供有关部门参考。一、对事关解决…  相似文献   

12.
第四届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 0 0 3年12月在海口市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讨论统计教材建设和统计教学改革。来自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的5 0多名代表分别就统计学、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学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和  相似文献   

13.
黄金价格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已过周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已正式停止执行关于黄金制品生产、加工、批发业务的审批,黄金制品零售业务核准等项目的行政审批措施,商业银行正准备开展个人记账式黄金交易业务,封闭了5 0余年的新中国黄金市场踏上了全面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从此  相似文献   

14.
数据挖掘运用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 ,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 ,有效的 ,可实用的信息 ,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数据挖掘环境可示意如下图 1。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分析 (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 )的本质区别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应具有先未知 ,有效和可实用三个特征。先前未知的信息是指该信息是预先未曾预料到的 ,既数据挖掘是要发现那些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信息或知识 ,甚至是违背直觉的信息或知识 ,挖掘出的信息越是出乎意料 ,就可能越有价值。在商…  相似文献   

15.
莫曰达 《统计研究》2005,22(3):78-3
梁启超具有丰富的统计知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深研究 ,受中国古代统计思想的熏陶 ;又对泰西学理涉猎颇广 ,受泰西近代统计理论的影响。在统计学说上 ,他是一个兼容中国古代统计思想和泰西近代统计理论的人物 ,处在中国古代统计思想向西方近代统计理论的转变过程之中。梁启超的统计思想表现在他对“人满”论的批判 ,对鼎革时期中国人口之分析 ,对清末北京户口调查结果之质疑 ,以及对我国财政问题之见解 ,对史学上统计研究法的倡导等方面。  一、反对“人满”论所谓“人满” ,是指人与地的相对关系而言。当时中国流行着一种论调 :人多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钢铁企业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由19个指标、权重和基准值及指数计算方法组成的钢铁企业生态化程度评价方法,试算了国内三家大型钢铁企业与新日铁的生态化程度,结果说明三家企业生态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本研究确定的指标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的提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关联规则的统计意义 关联规则挖掘的研究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数据挖掘方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各种方法中应用的也最为广泛.关联规则的概念首先是由Agrawal,R.,Imieliski,T.and Swa-mi,A.(1993)提出,关联规则挖掘的主要对象是事务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外溢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乃华 《统计研究》2005,22(12):9-5
一、引言自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下文简称为《决定》)之后,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便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①。许多地方政府在这一政策指引下,主动调整投资的产业结构,借助各种优惠政策引导资本流向服务业。如表1所示,2003年服务业吸纳的投资比重为53·13%,超出工业7·68个百分点。而在《决定》颁布的1992年,服务业吸纳的投资比重为41·20%,落后工业16·3个百分点。然而与当初预想相悖的是,我国服务业的增长业绩没有随着一系列鼓励发展政策而实现飞跃。2003…  相似文献   

19.
许宪春 《统计研究》2006,23(1):16-21
 国民经济核算 方法制度 改革 GDP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的空间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霞  魏作磊 《统计研究》2006,23(9):54-58
一、引言古典经济学至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都忽视了空间因素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没有纳入空间因素的经济理论在解释现实世界中地区经济差别时有些力不从心。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计量从理论和实证方法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Krugman(1991)把空间观念引入了经济学,将0维分析变成2维分析。Paelinck(1974)对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假设不足进行修正,提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概念和思想。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一批学者如Cliff、Anselin、Fujita、Krugman在区域经济学的分析中引入空间因素,运用空间自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