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高职院校五年制高职学生恋爱观的调研,切合实际地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当前恋爱观的现状以及他们对爱情的看法,其中高职学生恋爱观错位认识比较严重,究其原因有五个方面。对此,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减少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入手,讨论了各种不同的恋爱观的类型,探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的对策,以引导学生端正学业、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如何远离恋爱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要远离排斥传统和理性的恋爱误区,必须对爱情的涵义与互爱、专一、无私、持久等基本特征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树立事业至上、并争取事业爱情双赢等正确的恋爱观,学会正确处理与恋爱相关的多种重要关系:如恋爱与学业的位置、恋爱与友谊的关系,“第三者”的道德问题、婚前性行为的道德问题,失恋的道德问题,才能最终获得幸福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每个大学生迟早要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阅历尚浅,造成了一些大学生走入爱情的误区,如只重过程、忽视结果;用爱情表现身价、用物质衡量爱情等。要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通力协作。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理智对待失恋,增强责任意识。为此,还需要构建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谈恋正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大学生恋爱因素的剖析,阐述了高校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使大学生能够学会恋爱心理的目我调节,自我控制,正确解决恋爱矛盾,摆正爱情与学习的关系,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6.
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和爱情文化理论,分别从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为高校婚恋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婚恋知识的需求,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教育者在尊重大学生婚恋需求基础上,在爱情心理理论视域下对大学生开展高校婚恋教育,从性教育、爱情类型教育、家庭关系教育、婚恋性别教育、提高亲密关系能力教育、婚恋责任教育、婚恋人格教育等方面丰富教育内容,体现了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生理心理层面教育和社会层面教育相结合、个体化教育与社会化教育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爱情观的分析,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指引方向。《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的分析,认为鲁迅的爱情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个性解放是爱情成长的思想基础;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相似文献   

8.
论转型期大学生的爱情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大学生爱情观的时代特征以及大学生当前爱情观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要使大学生端正爱情观,高校可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爱情心理教育、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和加强爱情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理解爱的真谛、端正爱的态度、培养爱的能力、正视爱的挫折、注重爱的道德,最终形成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以抽样调查方式对2005~2008级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大学生价值取向专项调查研究,按照专业、生源、性别等分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自我个性、人际交往、消费、爱情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提出学习方面应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在自我个性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人际交往方面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和技巧,在消费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爱情方面引导学生严肃地对待爱情婚姻。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46.77%的学生认为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53.23%的学生认为爱情与友情并重,35.16%已恋爱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继续保持恋爱关系,1/4的学生认为结婚是爱情的必然结果,83.55%学生的选择观呈现多元化倾向;择偶标准居前五位的是性格、人品、健康、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收入。用生态文明观的原理与方法指导体育专业大学生恋爱,可以端正学生的恋爱动机,选择健康的恋爱生活方式,妥善处理好恋爱与其他活动的关系,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带来了人们婚恋观念的巨大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生理和社会的因素,女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需要格外加强。新时期的女大学生婚恋教育重在引导女大学生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同居与爱情、就业与婚姻等关系,同时还要确立正确的婚恋教育目标和掌握相应的婚恋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唐传奇和“三言”中,爱情悲剧题材的作品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代表意义。如果对二者进行一番比较,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从形成阶段到成熟阶段艺术演进的轨迹,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小说史,正确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与唐传奇爱情悲剧作品的比较,论述“三言”爱情悲剧作品在悲剧形象塑造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大学生聚集的大学校园里,爱情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也是大学生非常关注和敏感的问题。高校爱情观教育是德育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特点,全面分析爱情观心理的成因,合理培养爱情观的道德意识要求等几个方面,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德育观,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大学生的恋爱原因,探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的对策,以引导学生端正学业、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着重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爱情婚姻家庭观的基本观点,把握婚姻的本质以及婚姻家庭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指明方向,对青年的婚姻生活提供借鉴,对现代家庭的伦理构建和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期,婚姻关系中出现了婚姻伦理取向混乱、家庭暴力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爱情为基础、强化婚姻关系中义务与责任等正确的婚姻道德观,这对于构建家庭伦理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西爱情伦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西方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爱情伦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表现为中西方人都赞美爱情,追求爱情,推崇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品质。不同点体现为中西方人的爱情在社会和人生中的地位不一样;爱情的内涵有所不同;爱情的价值取向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展示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物化倾向。产生这一倾向的原因主要有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尽管如此,爱情依然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基础。科学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