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仅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社会化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才能实现认知社会,继而融入社会,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社会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校正作用和教育作用,是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社会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实践模式的单一、社会实践运作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从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社会化意识、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建设和开展服务性学习四方面入手,提出基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社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而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学生社团,以其自主性、开放性及多样性,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它既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基本技能、掌握社会规范、培养社会角色,也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有效发挥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高校需要从明确价值取向、增强发展能力以及优化外部环境等方面加强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基于性别差异,尤其是男女两性性别差异的两性性别心理及其形成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热门议题。以社会学为视角分析个体性别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主张个体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是社会性别与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两大重要概念,探讨了个体性别心理形成与发展中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认为社会和个体合力建构了性别心理—行为机制,而这一机制又对个体的性别社会化和性别角色表演进行导向和规范。在这一机制中,社会影响力无疑是强大的,但个体的建构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即使是个体,在改善现有的性别文化,创建新的性别制度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4.
张昱 《宿州学院学报》2013,(10):27-29,36
分别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心理成长的本质即人的社会化过程.心理成长教育的缺失,使得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影响心理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个体的心理成长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家庭、学校等早期成长教育环境尤为重要.以独生子女教育为例,从动态角度分析了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的辩证关系,提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成长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情感生活凸显情感自我中心化、情感主义泛化以及情感异化等不良状况,大学生情感社会化变得更加重要。大学生情感社会化追求的是个体对社会情感的进一步适应和创造。无论从个体体验的个体性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公共情感都是情感社会化的根本所在。学校生活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生活,教育者应当发掘其各种资源,通过建设良好学习生活、恰当社会生活以及高尚精神生活促进大学生公共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略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是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由不完全独立、成熟的社会人向完全独立、成熟的社会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社会建设与生产发展的主力军,担当着历史的重任。分析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深入教育和正确引导,增强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来阐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个体从外界社会环境获得政治信息,学习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和规范,完善大学生个体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播媒介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个体在发展社会性的同时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如果个体与社会的这种交互作用能保持动态的平衡与协调,那么,无疑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良好的,其社会化进程是顺利的。但是,人作为有感官的机体是一种半开放的系统,即个体某种程度的将外来的刺激加以隔离,但却又无法完全隔离。因此人总是在经常不断的在承受外来的刺激,当个体承受了过多的外来刺激时,必然造成心理上的“超载”。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义务,促进社会稳定的合格公民.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重要人才,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成败直接关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它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能够促使大学生顺应国家、社会的要求不断发展、完善;这种管理还具备浓厚的伦理性质,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管理与伦理的和谐统一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保证其取得良好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阶段是高职生在人际交往中加快社会化的黄金时期,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高职生更快获得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高职生人际交往状况如何,面临什么困境,如何积极推进指导高职生人际交往活动,加速社会化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具有独特性,即自我意识显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交流网络化,生活环境社会化。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和个人原因。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运用激励鼓舞方法,以引导他们在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空领域培养了满足各自社会需求的人才。马克思人学思想提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实现过程是真正的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现代德育价值内涵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实质阶段,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培养其道德素质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德育价值内涵,就需要我们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阈融合,建设兼顾个体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自我中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中最突出的问题,这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心理的形成是家庭、社会和学校诸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科学的价值导向,才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大学生成才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生成才环境主要包括内环境与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与大学生的生理特点、意识与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及学习目的有关的因素。成才的外环境是指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信息环境等。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内、外两个环境着眼,分析影响大学生成才过程的重要因素与内在规律,提出创造成才环境的途径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成功学借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及人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得以迅速传播。成功学在大学生群体中也广为流传,它帮助大学生在强化目标意识、激发竞争意识及提高心理素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但成功学也给大学生带来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个人主义作风、错误的成功观、职业观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离等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要将西方成功学融入中国本土的成功学精髓,以学生的幸福为价值诉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更真切更实际地多方面引导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社会化是指青少年成长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从青少年社会化的环境、社会化过程中所需要积累的资本和所需要发展的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讨论了军事体育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阐述了军事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社会教育意义。军事体育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包括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层次的社会化环境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通过参加军事体育活动,青少年可以获得各种形式存在的有用资本;与此同时,军事体育活动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一些重要的社会心理机制,有助于他们今后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调查证明,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培育体系必须包括社会环境与引导、校园环境、学校教育、学校评价、学校激励、诚信心理引导、接档建档转档、家校合作等环节和要素。社会因素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诚信与否的第一因素,学校教育已不再是唯一的和说话就能算数的因素。社会环境与引导是构建大学生诚信培育体系的首要因素,诚信心理引导是这个体系是否有效的心理基础,接档建档转档是重要的制约环节,家校合作是重要的辅佐。  相似文献   

19.
简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格作为个体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因个人特质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行为风格,反映着个体的社会化性质和水平,决定着个体的人生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当认清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人格缺陷,把握健全人格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过加强认知实践,强化自我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逐步完善和健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对就业目的与意义的认识,以及具体实践过程中对就业相关事务的评价与选择。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着“个性需求与从众心理并存、在就业与择业的优先性选择上举棋不定、岗位选择过程中的非理性以及个人功利追求突出”等问题,客观上要求在发挥大学生主体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动性基础上,提高高校就业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工作的实效,并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功能,形成合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