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从"分化-整合"的角度,就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问题进行解析,指出中国农村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社会各领域的分化过度而整合不足.因此,实现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效整合.在经济整合上,加快消除二元社会结构鸿沟;在政治整合上,强化国家政治制度对民心的凝聚力和在民众中的威信;在文化整合上,积极构建统一、和谐的民族文化价值体系.而且整合的方式应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以谋求农村社会发展的持久、健康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社会结构形态和机制功能,即"金字塔"型的社会阶层结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社会整合缺乏有效机制。立足公平正义,以塑造信息对称环境、打破体制性壁垒、提高公共财政能力、加大转移支付、建立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依赖路径,构建良性运行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分化程度已经影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到了需要重新整合的时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进入了功能建党时期.而执政党的主要功能就是社会整合功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经济、文化、政治整合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整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执政党要增强党的政治合法性,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执政,依法实施对社会的领导和社会整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建立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党进行社会整合的关键,科学的社会整合机制是社会整合的精神实质、组织机制、整合方式的有机统一。社会整合的组织机制主要是通过人民政协制、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制来实现的。社会整合的方式是权力领导方式和非权力领导方式的统一,主要包括体制改革、国家法律、党的政策、组织认可、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下,如何凝聚人心实现社会对个人的整合,成为了时代命题。涂尔干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失范"等经典性概念。他的早期理论一直聚焦在团结这一主题,一方面从社会分工角度,认为劳动分工促进了社会由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状态的转变;另一方面,他从团结的反面,用社会失范视角来分析如何重塑集体意识,建立新的社会整合;最后,面对转型期道德缺乏的困境,他认为需要通过职业团体和民族国家的路径来建立普遍性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社会流行的"化賩",最初以民间结社形式存在并延续至今,如今作为纳西族人际交往的"非结构形式"对纳西族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以丽江地区纳西族"化賩"活动为研究对象,应用民族学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历时性梳理了"化賩"的发展与变迁,共时性探讨了纳西社会中的"化賩"在纳西社会中整合、保障、认同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分析"化賩"在整合纳西族社会经济、人际资源以及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质量导向的社会建设旨在消解组织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冲突,增进个人福利和发展潜能,倡导人的尊严、民主、社会公平和社会团结。社会质量视域下的精准扶贫是蕴涵社会教育、社会创新、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全民参与的社会创新发展机制。在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社会给付功能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规制功能,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责任和参与意识。精准扶贫的理念和机制创新应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地区产业发展,走城乡资源互补和乡村内源式发展道路,增强村落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在实践中构建"扶贫"与"扶德"并重、"保障"与"治理"兼顾的扶贫政策体系,通过致力于社会质量的提升走可持续脱贫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社会整合的重要性、复杂性及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整合模式及其局限性。提出在社会整合模式上,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在社会整合途径上,从一元的行政性社会整合,转变为多元的契约性整合;在社会整合方式上,由传统的一元的刚性整合转变为多元的柔性整合,以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日益多元化,我国社会整合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整合机制。民间组织在组织形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在促进社会整合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平衡与协调,实现社会的利益整合;有助于形成规范社会的组织力量,实现社会的制度整合;有助于弘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实现社会的价值整合;有助于形成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结构整合。而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民间组织应提高自主性建设,加强自身管理,完善组织的治理结构,政府要完善法律制度,为民间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人类历次科技革命都对社会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形态的显著影响表现为虚拟社会的兴起,使得社会存在两副社会结构:现实社会结构与虚拟社会结构。论题基于社会分层视角,对虚拟社会结构展开实证研究,将虚拟社会结构分为五个阶层,并对照其现实社会分层位置,研究发现虚拟社会分层将那些现实社会底层推向虚拟社会上层,而现实社会上层则处于虚拟社会底层。这种阶层位置倒置对现实社会秩序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也正是今天社会治理的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设除了社会事业建设外,具体来讲还包括社会价值建设、社会机制和制度建设、“社会人”的建设、社会结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社会建设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人”的建设,社会建设的长远问题是社会机制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价值建设,社会建设问题与其他问题交织重叠,解决社会建设问题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科学的社会建设对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改革乃至整个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社会和谐是当代中国在从旧式现代性转向新型现代性的过程中凸显出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时 代性课题。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体制改革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而社会结构的状况又直接体现了社会 关系的状况,构成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构 建合理的社会结构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社会和谐源于社会结构,特别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协调和整合;另 一方面,社会更加和谐目标的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合理的社会结构的形成,二者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既包含社会关系的和谐,又包含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中社会阶层结构和谐是实现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结构的论述主要采取的层次和要素分析法,对于今天分析特定历史时期下产生的"三元社会"也一样适用.通过社会结构层次和要素分析法的方式,论述了社会整体结构,得出了考察社会体制与制度是考察社会结构的有效途径,并运用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从社会体制与制度角度论述当前游离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夹心层"即"三元社会",呼唤着新一轮的社会体制与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社会失范的类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社会分工和社会流动加快,社会失范现象大量出现,可以分为5种类型。涂尔干从社会分工和工业社会角度,韦伯从文化结构角度,默顿从结构与功能角度对社会失范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19.
指出在社会分层研究中 ,有三种基本研究视角 :从决定要素解析社会分层、在结构中把握社会分层和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要考察集权社会和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分层结构 ,需要考虑到历史因素的变化 ,即在社会变迁中把握社会分层。本文以费正清的中国研究为范例 ,描述了社会变迁视野中的社会分层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社会结构合理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主要是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阶层结构、组织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构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当前和争后一段时间内,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