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滑坡”论与“道德爬坡” 论二者都没有跳出经济发展与道德“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应在继承和发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同时,积极地创立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从而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良知”道德本体论和“致良知”工夫论主要来源于孟子和陆九渊的道德思想。王阳明对孟子、陆九渊的道德思想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进行了许多新的创造和发挥,从而将儒家的心性道德本体论和道德功夫论推向新的高峰。王阳明的道德修养工夫论是由他的良知道德本体论决定的,也是其道德理论的宗旨和核心内容。王阳明和朱熹的道德本体都共同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不同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  相似文献   

3.
试论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杨浩文重视和研究道德遗产的批判继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道德遗产批判继承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纰漏和不足。本文结合分析“传统论”倾向的一些观点,就道德遗产批判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在我国学术界曾经就道德继承问题展开过一次大讨论,有哲学、历史、文艺界的许多同志参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次讨论,是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月在《前线》杂志发表《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短文开始的。当时,围绕着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继承什么和为什么可以继承、怎样继承等问题,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学术讨论。可是,到了一九六四年夏季,在林彪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凡是主张剥削阶级道德论中有某种东西可以批判继承的意见,都被当作修正主义观点,同“合二而一论”、“让步政策论”、“人性论”等等一起,被列为批判的重点。在当时,笔者也因为曾经在一九六三年十月六日、七  相似文献   

5.
<正> 孟子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宫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先天道德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了解他的全部思想脉络的一把钥匙。本文即着重探讨孟子的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问题。一、孟子先天道德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思想渊源孟子是儒家学派中“闲先圣之道”、“述仲尼之意”的大师。他非常推崇孔子,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以下只注篇名)他以孔子的直接继承人自居,其先天道德论思想正是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被公认为是“重义轻利”的道义论。然而,当我们考察中国传统道德的概念以及为德的目的、价值、动力、调控手段和约束机制时,我们会发现,在道义论的大旗下,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仍然隐含着功利主义思想。道义论遮蔽下的功利主义道德传统,一方面使道义论的道德要求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践履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现实生活中的功利追求、感性欲望被控制在道义、理性的轨道上。但是,道义论遮蔽下的功利主义道德传统带有某种“欺生性”、“他律性”、“非纯洁性”的特点,成为“聪明人的远虑,”失去了道德固有的理性自觉、情感自愿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处于重大的历史发展和转折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社会生产方式还是个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抑或是个人的价值取和精神追求,都面临着革命性的变革,其中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观点繁杂,争论也多。比如,关于我国的道德现状,有诸如“滑坡论”、“爬坡论”和“代价论”之争,关于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乃至具体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则有所谓“道德理想主义”或“道德绝对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的争议,还有中国传统道德的优劣及其历史命运的争论,现代化与传统道德的关系之争等等。在我看来,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传入我国,学术界有的同志开始以“需要层次论”“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有的同志认为,中国传统儒家所设计的理想人格是一种“片面道德力量型人格”,它忽视了意志力、道德力在理想人格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看法指出了伦理化、政治化的儒家遗留给我们的精神包袱,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有益于我们在批判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坚持在思想战线上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但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儒家有先秦儒家、汉唐儒家、  相似文献   

9.
建构和谐社会是新的社会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它不仅要立足现实也离不开对历史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如主张“和实生物”的宇宙和谐论;“和而不同”的人际和谐论;“以和天人”的天人和谐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实现三大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在社会主义时代写出新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现在有了较为充分的条件。文章认为:“新实践论和新矛盾论”必须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哲学精神,总结和整合六十年来“两论”思想的发展,立足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文章对“新实践论”和新矛盾论”在理论结构上的拓展和学术内容上的出新提出了系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是思想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除“新儒家”和“全盘西化”论者外,大多学者都主张批判地继承,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批判继承”本身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标准。因此,对传统道德究竟应批判继承些什么、怎样去批判继承、以什么为标准?似乎至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2.
祁海文 《阴山学刊》2002,15(2):37-41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礼乐教化观念 ,并从内在心性修养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美育思想。孟子美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 ,以“德教”为中心 ,特别重视内在道德情感的自觉培养 ,并与“性善”论和“仁政”学说相联系对礼乐的审美教化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孟子的“引《诗》论教”和“说诗论教”发展了孔子的“诗以义为用”的“诗教”倾向 ,具有明显的义理阐说意味。  相似文献   

13.
孔子管理思想论──《论语》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管理思想论──《论语》新探赵九运《论语》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国乃至东方“道德伦理”之经典,千百年来的尊孔者与非孔者均如是说。以至于到了20世纪的今天,或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新儒学”的振兴,或以为中国的举步维艰多因了这个“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4.
邓子基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学术研究达65年之久,是新中国财政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坚持马列,借鉴西方,立足国情,矢志不渝,锐意创新,融合前人和当代中西财政学者之说而自成一家之言,在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等研究领域,填补诸多空白.其学术精要——财政本质观:倡导、坚持与发展“国家分配论”;财政教学观:构建并发展新中国财政学科理论体系;财政管理观:坚持财政平衡的理财思想,反对“赤字无害论”,主张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研究方法论:“坚持马列,洋为中用”;公共财政观:在继承中发展“国家分配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中国佛教伦理对印度佛教伦理的继承和发展出发,分别从人生论、果报论和心性论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佛教伦理旨趣的依据、伦理价值的基石和伦理自觉的根源,从而较完整地描述了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构架、机制和功能,确认了中国佛教具有浓厚的社会伦理色彩。在此基础上,本文又将中国佛教的伦理原则和以“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为核心的修为德目条分缕析,将其与世俗伦理规范相融通,并且探讨了中国佛教伦理的历史作用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降,在中国大陆的哲学领域,不断地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可以说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人们在这里看到一个个的“敌人”倒了下去,官方哲学则不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对此,人们应当记忆犹新:批判胡适反动的实用主义、批判梁漱溟的反动哲学、批判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批判巴人的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批判吴晗的道德继承论、批判杨献珍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理论、批判杨献珍的“合二为一”论、批判冯定的伪共产主义人生观、批判王若水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等等。更有甚者,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竟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道德无疑也应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道德。在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道德时 ,要注意把握三个问题 :1.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谈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2 .新道德规范建立的若干原则 ,即义与利相统一、富裕与奉献相统一、合作与竞争相统一、自强与自律相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3.领导干部要成为实践新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18.
李退溪在总体上继承朱子理论的同时,以“理气”论“四端七情”,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把“四端七情”问题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终极意义上着重论证了四端与七情的差异,其思想本旨在于对“理”的透彻理解和充分的实践。退溪对“理”的穷究,是为了要凸显人道德的主体性,希望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万物存有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本派别应为道义论和功利论。道义论肯定道德价值高于实际利益,功利论强调道德价值不能脱离实际利益。传统道义论以孔子、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为代表;传统功利论以墨子、李觏和陈亮、叶适等为代表,两者都有所偏向。传统道义论强调"义"重于"利"、"理"高于"欲"、道德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和生命价值。先秦墨家功利论主张"利"即"义";宋明时期儒家功利论强调道义不能离开功利。从总体上看,与传统功利论相比,传统道义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应居于主导地位。从中西比较来看,中国传统功利论体现"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西方功利论则体现"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道义论与康德的"道德自律"有相通之处。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道义论和功利论,吸收两者合理性的因素并进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20.
在牟宗三的新儒学体系中,“良知自我坎陷”说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是牟宗三联结“无执的存有论”与“执的存有论”,成立“道德的形上学”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也是车宗三就“德性主体”如何开出“知性主体”,从而解决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所作的具体说明。由于“良知自我坎陷”说不仅关涉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而且还试图为科学民主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疏通理路,因此,它的提出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良知自我坎陷”说在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中究竟居于什么地位?其理论意义何在?它真的能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安立科学和民主吗?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这一学说的初步评析,对上述问题试作回答,以就教于关心中国文化未来命运的方家与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