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国内政治形态是“合作联邦制”。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合作联邦制”出现了严重弊端。1969年上任的尼克松总统针对这些弊端着手“还权于州”、“还政于民”和“改革福利990尼克松政府的这些新举措就是所谓的“新联邦主义”。“新联邦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联邦主义”原则是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确立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从而使美利坚合众国由一个松散的邦联成为统一而稳固的联邦。几百年来,美国的政体没有因联邦权力的增强走上中央独裁的道路,相反美国政体的民主是有目共睹的;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联邦主义的内涵并不是单纯的中央权力的加强,而是联邦权力与州权力的交织与互动的过程。正是这两种权力的相互牵制,才使美国的权力机制的运作统一而又不至僵化。  相似文献   

3.
联邦主义理论与我国的国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邦主义的理论范式是一种处理国家间关系、国家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重要政治理念与原则,它主要体现为政治联邦主义与财政联邦主义。其中,政治联邦主义又体现为英国的社会联邦主义、德国的行政联邦主义、美国的宪政联邦主义和前苏联的民族联邦主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制度和分税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联邦主义的理论精神。以联邦主义理论为参照,建立地方自治制度可能会成为今后我国地方制度发展完善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政治科学的视角下,欧洲联盟 共同体机构具有结构性特征;欧盟政制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的混合特征与美国联邦主义和德国联邦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欧盟政制目前的改革方向———在理事会决策更多问题上使用有效多数表决规则,忽略了如下问题:该项制度不能保证决策的审议性,并有可能强化欧盟机构的中央集权。双重主权、双重公民资格的现代联邦制结构,而非在一般性机构中进行邦联制与联邦制的混合,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伦奎斯特法院是美国历史上较为保守的联邦最高法院。它在联邦主义问题上的相关判决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特征。不过,由于联邦与州关系中的“双重标准”原则不可逾越,伦奎斯特法院实际上不可能回到传统的“二元联邦主义”状态,只能倡导一种介于“二元联邦主义”与“合作联邦主义”之间的“新联邦主义”。通过复活州主权豁免理论,伦奎斯特法院为州权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更新了联邦主义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联邦主义理念是美国国家构建的根本理念。在美国革命时期,这一理念历经了长期而艰难的本土化过程,其核心内容被颠覆、重建和不断改造。联邦主义理念与北美独特的社会政治环境相结合,在改造后具有灵活性和扩张性等特点,为美国国家形成、政府体制构建和国家扩展提供了指导性原则。经过改造的联邦主义理念被纳入联邦宪法之中,在美国未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经风雨和变革,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治史始终伴随着州权与联邦权的竞争与纠葛。州权政治传统历史悠久且根源深厚。殖民地时期的分离倾向、自治传统,邦联时期州权政治的鼎盛,以及制宪论辩与宪法批准过程中围绕州权与联邦权的激烈斗争,再加上北美人民对中央政府及其权力的高度不信任,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建国历程。进入联邦制共和国时代后,州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仍占据重要的地位。州权政治的元素深深积淀在美国政治传统中,最终成就了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8.
20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学界不少学人倡议以多民族联邦制来包容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和自治要求。这种制度主张不仅在理论界应者众多,而且深刻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金里卡的多元文化主义构成了对多民族联邦制最为系统和深刻的政治哲学辩护,但他的理论奠基于本质主义的错误文化观。此外,从多民族联邦制所内含的制度逻辑来看,它并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统一,一些多民族联邦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9.
为解释中国经济奇迹,Barry R.Weingast及其合作者构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维护市场型联邦主义的理论模型,认为中国式联邦主义所诱致的地方政府问竞争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该理论模型在被广泛接受的同时,也在学者中引起了争议和批评。学者们或者认为维护市场型联邦主义的条件不符合现实,或者认为恰恰是政治集权起着重要作用,经验性的检验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分权的关系并不确定。这些争论向我们表明,地方分权必须要同适度的中央集权相结合,只有二者有机搭配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宪法》是近代中国联邦主义运动的产物,它的产生反映了地方宪政主义希望转变中国政治体制,以联邦体制替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思想。它制订的程序和结构完全符合宪法基本原理,彰显了对民权的特别保护,划分省之事权也是地方分权的实际要求。但直接民主制的运用也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其内在的深刻矛盾。尽管湖南省宪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仍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使统一欧洲的梦想正式付诸实践。关于欧洲走向联合的路径,大体上有两种观点:联邦主义和邦联主义。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虽不断对传统宪法学理论中宪法、国家、主权等概念及传统制宪权理论提出新的挑战,但时至今日,欧盟联邦主义的发展特色已渐趋清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美国联邦制的形成、联邦与州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美国联邦制形成的原因,从而概括了美国联邦制的特点,揭示了美国联邦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1793年,美国司法领域的一个无经验的组织—合众国最高法院对奇泽姆诉佐治亚案做出判决。就奇泽姆案而言,它只是涉及到司法的技术性问题,即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受理他州公民因合同之债而对州提起的诉讼。随后国会迅即制定宪法第11修正案,各州立即批准。宪法第11修正案的批准在美国国内引起了重大争论,且对宪法第11修正案的争论进而转为对有关联邦主义和州主权的大讨论。由于此争论关涉到州法律地位的界定和联邦法律至上等问题,因而在美国宪政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财政联邦主义的分析方法出现向信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转变,这一新的理论学派是目前公共财政理论发展的前沿领域。本文评述了新财政联邦主义关于共同财政与预算软约束、财政激励与转移支付、经济冲击与政府间互保、财政制度与财政绩效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联省自治运动是近代中国一场追求国家转型与建设的政治运动,但是这场运动的发生却有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因素.如果说联邦主义理论是知识分子认同与推行联省自治运动的外来学理依据,那么对于地方绅商、地方督抚和后来的地方军阀而言,影响他们认同联省自治运动的则是地方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联邦制理论主要希望通过省自治,自下而上地建立起宪政国家,完成国家的统一.而地方主义的着眼点则在于维护地方绅商、地方督抚和地方军阀在省区的既得利益.地方主义既为联省自治运动在中国找到一定落脚点,但又制约着联省自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推动联邦制运动的力量基础不一,最终形成联省自治运动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过去一直受到重视,但他们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主张却常被忽视。实际上,他们所面对的政治问题与自文艺复兴以来多数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要在一个缺乏有效政治权威的地方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联邦党人一方面主张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另一方面则主张强国家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文本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方法,结合20世纪的国家理论,来解读联邦党人强国家理论的历史情境、思想观点与政治影响。实际上,联邦党人的强国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促成了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并为美国后来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邦制的恰当定位是介于完全分离的自治体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之间。从这一理论定位出发,该文不仅描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由完全分离的自治体走向联邦制和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转型为联邦制,而且分析了联邦化的两面运作--国家的一体化与区域的自治化,并由此揭示联邦制的实质乃是在全国性政府与区域性政府之间通过立宪进行权力分配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治理与区域的多元自治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联邦公司局"作为进步主义时代美国政府管理企业的专设行政部门,是西奥多·罗斯福扩张行政权力,例行"经济国家主义"的桥头堡。该部门在资本家阶层内部反托拉斯的"小企业部门"和经济管理"去政治化"要求的"公司资本家部门"之间充当了矛盾缓冲器。"联邦公司局"的设立及其操作,客观导致了美国资本主义官僚化政治运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加拿大联邦内阁、议会、法院等权力机构和政党、选举制度等权力运行保障体系以及新兴的行政联邦主义等因素的分析 ,试图说明 :加拿大之所以长期为地方主义所困 ,除了历史、政治、民族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外 ,在它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权力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 ,正是这些弊端阻塞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 ,使地方意见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从联邦中央表达出来 ,从而在各地以地方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德意志帝国是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产物,在其成立时的政治架构特征具有联邦主义色彩,随着帝国统一的日益巩固和力量的强大,逐渐向中央集权主义方向发展,并最后导向专制主义。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帝国内部也出现向民主化和议会政体转变的迹象,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德意志帝国政治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依然是一个以容克贵族势力为主、资产阶级参与统治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