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海是有限的,大海又是无限的;大海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这是现代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对大海的哲学解读。我们只有超越了有限与无限,才能获得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二者的辩证统一;惟如此,海洋的生命才是永恒的。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今天,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也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海洋资源开发追求的目标是人类与海洋共存、共生、共荣;海洋文化创造要处理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关系;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则要处理好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市场竞争以及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旗手,他在继承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代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淳朴的诗歌风格,他的诗学理论不仅使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且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华兹华斯的诗学与亚历山大·蒲柏和柯勒里奇的诗歌创作原则的对比分析,试图阐明华兹华斯的诗学中具有革命性的诗歌语言观.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与经济的关系是民俗研究中较少涉及的问题。通过对城隍信仰与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到信仰社区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仰对象(庙宇、信仰活动等)的规模;反之,某种信仰的盛行又会带动社区的经济活动,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信仰与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的联系,呈现为共生互荣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法国理性主义,施勒格尔创建了一种诗化哲学。他强调人的感性价值,并将之与理性价值等同起来,其用审美艺术突出人的主体性作用。作为一种认识方式的“反讽”被用来弥合普遍分裂的世界,将对艺术的推崇提升为一种审美宗教,调节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试图实现人的完整性和世界的统一性。这些思想促成了耶拿浪漫派的创建并为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认为美属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审美特征在于有趣,有趣的不确定性引发反思.而原初的优美被看成先于反思,回溯优美的道路却是通过无限反思——即在对立两极之间的无限往复运动——实现的.浪漫主义把艺术家、作品和鉴赏者重新融合在一个创造性的互动关系中,将审美的权力关系改造成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共和制.为了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浪漫主义美学的动态结构,本文分析了康德和早期费希特的“自我”与“反思”概念,以及施雷格尔和诺瓦利斯各自提出的不同观点,试图说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美学和政治学是如何如同圆圈(Zirkel)般地围绕“自我”和“反思”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7.
物质无限可分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物质是有限可分的还是无限可分的?这些问题,其实早在远古时代的一些哲人们就曾思辩过。围绕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关系,后来又出现过芝诺的悖论,康德的二律背反;黑格尔则第一个批判了与有限性割裂开来的“恶无限”性,机智地区分了真假无限性;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的无限观,结合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精辟论述了有限与无限、可分与不可分的深邃思想;列宁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现,在电子这个特定层次上阐述了物质可分的不可穷尽性(恩格斯和列宁的论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所代表的太极诗学是一个蕴含丰富的诗学宝库。太极诗学与老庄艺术精神早于儒家文化,它们之间是源和流的关系;而且老庄精神对中国文论的影响是体系性、本质性的,在文论史上从未间断过。  相似文献   

9.
雪莱不仅是英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在西方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杰出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许多作品中都阐发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而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却鲜有论及。文章对雪莱与徐志摩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探讨了徐志摩对雪莱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力图揭示徐志摩全面接受雪莱诗学思想影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0.
源于中世纪的哥特形式承载着强烈的非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它顺应了新兴的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驳因而在18世纪的文学与建筑中复活。哥特风格以其繁复而缺乏对称的结构、离奇怪诞的雕刻以及扑朔迷离的光影背离了古典建筑所尊崇的简洁明晰、比例得当、均衡对称的原则,而浪漫主义艺术依赖的是感情、直觉、冲动、热情与信仰而非理性,因而建筑艺术中的哥特主义与文学中的哥特主义形成了一致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1.
宗教、科学、文化思考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宗教、科学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在文化的层次上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笔者透视了各种文化中隐含的“元宗教精神” ,认为对无限本体的信仰是宗教的本质 ,而一切有限之物仅能作为理性思维和学术研究的对象。将有限之物作为非理性的信仰对象 ,会导致社会躁动和现代迷信。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的价值主体性的基石。本文的思路起于笔者同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吉教授的一次谈话 ,并在 1999年佛教协会内参《研究动态》披露过  相似文献   

12.
李白作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创作了近千首诗歌。其"浪漫"的特质除了整体作品风格的飘逸之外,还与其大量写作女性诗歌有关。李白900多首诗中,就有100多首诗涉及到女性形象。他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历史题材意象;一是现实题材意象。  相似文献   

13.
公司是否可以独立地承担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历来是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本文从对公司的法人性、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独立的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传统法学向来认为责任形态是法人制、合伙制的主要差异。但近年来,有限责任在扩张,其蚕食着无线责任的传统领域——合伙制。因有限责任内涵实为“股东的无责任”和“法人的无限责任”两个关系的结合;有限责任具有重要的功能,被誉为“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合伙制——有限责任扩张的主要方向——需要有限责任。所以,有限责任的扩张是一个正确且不可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法经济学的交叉点上考量有限责任制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指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有效的制度安排,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设置合理的制度;由无限责任制度变迁为有限责任制度,是用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取代原有制度或是一种更有效制度的生产过程,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从而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对鲁迅早期的浪漫主义美学观念,学界虽有论及,多语焉不详,或未纳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从鲁迅把浪漫主义划分为“主智”派、“罗曼”派、“知感圆满”派、“意力”派四种;从他对诗意人生的思考与追寻;“纯文学”及“文章不用之用”观点的确立;对文学的天才灵性、形象直觉性、契合自然的倡导;以及对信仰、宗教及神话象征的认同等,可以看出,鲁迅对浪漫主义美学形成相对系统的、完整的观念。由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其观念中出现启蒙功利性和纯文学审美自律性的整合,确立启蒙理性主体和维护感性自由主体的共在,构建浪漫主义理论体系和运用现代主义创作技艺的并行等矛盾现象,这需缜密地、慎重地辨析,方能趋近鲁迅美学观念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和海明威生平与创作是异常矛盾与复杂的。在他们身上 ,体现的是对奴役的反抗 ,是勇敢冒险的浪漫精神 ,是个人对爱情、信念、坚毅和内心力量的赞美 ,具有鲜明的美国民族文化色彩。但他们的创作偏离了生命的本意 ,反映出美国民族文化的偏执  相似文献   

18.
微型小说是一种千字以内的小小说,它最大限度地要求精悍与洗炼,不需要把整个事件写得完整、详尽,其目的是让读者从那些有字的地方发现形象,揣摩人物心绪;并且让读者参与其中,领悟作品中更多的内在含义、弦外之音,使无限的内容与有限的语言形成和谐地统一。简洁不等于简单,短小不等于干瘪,在有限的文字里传达出无限的意蕴。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微型小说在美国颇负盛名,并已经成为生活之神速的美国的俚语俗话,许多优秀的美国作家的某些最有特色的作品,正是因为用了微型小说这一手段,才得到大家的称赞。它对美国的生活、习俗或思想都有很大影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信仰问题与生俱来,其植根于人类面对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状况及对主体有限性的超越性想象,指向对终极意义的求索。作为“人学”的文学一直对此情有独钟,以最鲜活的生命方式描述和表达着人类信仰,寻找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点,而文论界对此鲜有论述。本文从此角度立论,提出伴随人类主客体关系的发展,文学中人类信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对神灵的信仰——对人类自身的信仰——信仰危机。反思这一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在当代寻找合理的意义建构方式,从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老庄道言观强调道是终极性的最高存在,言却具有非圆满自足的局限性,故“道不可言”。只有消解了名实对应关系,并借助象与意为中介,言才能指向道、通向道。由此,通过有限的语言指向无限永恒的宇宙生命,便是老庄道言观的美学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