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留学教育,是贵州近代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05年兴起的留学高潮,展示了贵州知识界、教育界不甘落后,努力学习"新学"以拯救和发展贵州的信心和决心.在清末民初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贵州的留学教育特别是留学生群体,对推动贵州教育近代化,促进贵州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代“新学”教育是相对于清代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一整套“旧学”教育制度而言的。旧学教育是以私塾和书院为主要教育场所 ,以儒家经典及封建伦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传统教育体系。“新学”教育体系则采用由西方移植而来并经过本土化的近代学校制度 ,以新式学堂为其主要的教育场所 ,以具有新的认知形式、新的价值观念的近代“新学”① 为主要教学内容 ,包括从 19世纪 4 0年代就已开始传入中国并为大多数传统士人所不齿的西学知识即西方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近代以前中国社会以传统的旧学教育一统天下。 190 1年清政府下诏实行新政 ,进行…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影响深远,张之洞等人选择日本模式为蓝本,使中国教育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嬗变,而自由、民主、人权、科学等西方思想亦随之涌入中国.通过分析中日教育革新的一些内容和特点,可以洞悉这一选择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晚清新政社会教育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 《学术研究》2000,(10):86-92
本文以晚清新政改革中的社会教育为切入点,阐释新政作为一种社会变革,其阻力不仅来自于上层社会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抗,也来自于强大的传统社会习惯势力。本文运用新政时期的原始资料,分析了新政改革是传统社会教育近代转型的现实动力;改变“有治法无治人”的社会状态是新政社会教育的主要目的;下乡宣讲、广建简易图书馆、成立阅报社是新政改革中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并说明新政社会教育的近代转型,对中国近代文化变迁与改变国民社会心态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尔巽与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尔巽(1844-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原籍辽宁铁岭,世居山东泰安.署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东三省总督等职,是清末满洲贵族中少有的干才,也是当时比较有见识和作为的封疆大吏.赵尔巽于1903年4月至1904年6月担任湖南巡抚,是清末湖南颇有影响力的巡抚之一.抚湘期间,他励精图治,厉行新政,并把发展教育作为新政的"首务"、"急务"、"第一要务",大力进行书院改制、整顿原有学堂、开办新式学堂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而且,赵尔巽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清末新政时期的督抚大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我们今天发展教育事业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乃中国千古变局之关键时期,兴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实系政府的基本国策和新政枢纽所在.兴学育才效果如何,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有无作为至关重要.清末著名总督岑春煊以教育为政治之先务,所到任处重教不遗余力,开创的新式教育具有层级多、类型全、开风气等特点.在高等、师范、留学、军事、法政、实业、农林、女子等教育方面均有贡献,并与近代中国一批名校的创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定向培养、多方宽筹经费、重用新式教育专才等制度建设上,更是多有创举,不失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近代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杰出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袁澍 《西域研究》2001,(3):35-43
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兴衰直接受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近代新疆在清末"新政",20世纪20年代末期"靖边安民"、盛世才实行"六大政策"的推动下,先后掀起三次教育发展高潮,此后由于各种社会原因而衰落.近代新疆教育事业的三次盛衰,虽然时间和作用不同,但是却留下丰富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贵州咸同大起义,历时二十年,从咸丰四年到同治十二年(1854—一1874),参加起义的有汉、苗、侗、水、回等数十支民族起义军,活动遍布贵州全境.其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参加民族之多,在贵州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对贵州近代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就这场大起义与贵州近代民族关系问题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岁月,特别是经历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至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应该说其教育近代化的形式已基本确立。然而,终有清一代,统治者在发展近代实业与施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上,始终是南辕而北辙的。因此,其教育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其价值取向仍是封建主义的道德观,故清末的教育近代化,不过徒有形式而已,离真正的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即面向现实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与代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中国资本主义息息相关的教育,尚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是我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说20世纪最初十年的清末新政时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奠基时期,那么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这十余年时间,则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教育进一步体系化的时期。这段时期中,民国初年全国上下“挥欧追美、旧邦新造”①的方新之气和五四期间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使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一度获得蓬勃的生机。教育思想也曾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产生了一场颇具声势的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平民教育,加上实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的教育在近代化上取…  相似文献   

12.
兴办近代中学教育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黑龙江省中学堂是黑龙江近代以来第一所省立中学堂,对于近代教育相对落后的黑龙江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建立、发展以及自身的局限性在清末黑龙江中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性。黑龙江省中学堂是清末黑龙江中学教育初创的一个很好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发展中,社会变迁主导着教育的变迁是一大主流,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商人则是传统教育贬抑的对象,社会地位很低.三者关系在近代发生剧变.近代中国内外交困,教育变革成为社会改革的突破口,教育变迁引发社会变迁,商人在近代经济力量增强、社会地位上升,成为连接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中介.由此,近代商人推动了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成为社会改革的先声,教育变迁推动了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期间,宁夏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透过这一时期宁夏创办新式教育的背景和实际情况,可进一步探究宁夏近代教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近代贵州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网络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要素市场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被称为清末第一通晓学务之人。清末“新政”时期有关教育的每一项重大兴革,都与他密不可分。张之洞把“体操课”纳入学校教育当中,并积极构建“体操”的教学内容,努力将其制度化,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张之洞主持制订的癸卯学制系中国近代首项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关于体操科目的规定,标志着近代体育教育第一次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它开创了近代中国学校教育设置体育课程的先河,也标志着近代中国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已初步建立。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癸卯学制规定的体育教育以学校为基地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对我国近代体育的全面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清末监狱近代化的法制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也给刑罚的执行场所之一——监狱以改良的契机。在沈家本的主持下,监狱近代化的法制前提逐渐完备即自由刑的产生;犯罪人的析出;近代西方教育刑论代替封建的惩罚报应观念。而且,沈家本开近代狱政学研究之先风,会通中西,全面舍取,终成首部监狱法典。  相似文献   

18.
鸭绿江流域地处偏僻,开发较晚,文化教育落后。该地区受晚清"新政",尤其是受奉天省近代教育的影响,开始走上教育近代化之路。但其近代教育水平远低于奉天省其它地区,呈现出新式学堂与旧私塾并存的特点,且新式教育在该区域内的发展也呈现不平衡性。新式教育的兴起使该区域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为后来教育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立民 《兰州学刊》2011,(5):168-171,176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革新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它在新旧嬗替的剧变中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当时有欧美模式与日本模式两大体系供张之洞等人选择,同文同种的关系,加之日本教育的近代特性、儒家传统及君主体制等多重因素,使中国最终选择了日本模式,从而大大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步伐,与此同时,自由、民权等西方思想亦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20.
贵州企业公司的经营旨趣在工矿业方面,其兴办工业的过程可分为初创时期、业务调整时期、鼎盛发展时期和衰败时期四个发展阶段.贵州企业公司在促进贵州近代工业发展方面贡献卓著,经营的工矿事业范围广泛,初步为贵州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近代工业体系;产品种类和产量飞速增加,为贵州其他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