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简单的物质追求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发展速度更快的城市,文化体验场馆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从而音乐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熏陶方式,各种类型的音乐源源不断地涌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将从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的现状为线索,展开对城市音乐文化体验馆的实践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城市的魅力就在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丰富的生活和文化需求,也要满足人们情感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吉林西部要在城市化发展中正确、有序、可循环的发展,一定要避免对艺术的忽略。近两年,白城作为吉林西部最大的城市开始重视发展地方特色文化艺术,加强白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积极促进艺术在硬件建设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2013年第9期发表《试论我国城市的文脉与文态》文章后,总感到还没有把城市文脉与文态的想法说完整,中间还需要一个联结城市主文脉和充实城市文态的环节,从而形成能够保护和展示城市文化发展的空间系统,给人们一个能够直接体验城市文化的空间场所,这就是城市文化发展的街道脉路、水系脉路和绿道脉路等。它们以纵线或横线联结着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留存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亮点,形成充分反映城市文化脉动、形态特征、形象特色的展览路线。在当今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城市旅游事业长足发展的形势下,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对上述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阅读了陈迎《重新解读历史文化散步道》介绍东京文化散步道的文章后,很受启发,感到探索、建立、拓展城市文化发展脉路是十分必要的,便以城市中轴线文化步道、文化水道、文化绿道等进行构思和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幸福侠     
<正>幸福侠是"幸福文化"人物化的一个吉祥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内心里集合着一种超思维想象的力量来强大自我。以侠客精神弘扬正义、驱除鞑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富有创造精神和正义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幸福侠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积极的愿景,在祈愿福气满门的过程中,表达良好的祝愿。2008至2013年以来,长春连续5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幸福侠是春城幸福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它的形象极具亲和力,侠义之气又不失奋斗的精神,长春是幸福侠的出发地,未来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幸福侠,向更多的人传递幸福文化。《幸福侠阿冲的生活问题》、《幸福侠之茶阿冲王  相似文献   

5.
威海城市定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国 《城市》2008,(2):41-44
一、城市定位及其基本原则 城市定位是通过对城市资源、城市文脉、城市历史等内容进行梳理,按照惟一性、差异化等原则对城市的核心性资源进行挖掘的一个过程。通过城市定位找到城市的灵魂,并把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放大,通过城市定位来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城市文化资本,构筑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循环型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幸福侠     
<正>幸福侠是"幸福文化"人物化的一个吉祥物。人们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内心里集合着一种超思维想象的力量来强大自我。以侠客精神弘扬正义、驱除鞑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富有创造精神和正义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幸福侠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积极的愿景、在祈愿福气满门的过程中,表达良好的祝愿。2008至2013年以来,长春连续5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幸福侠是春城幸福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它的形象极具亲和力,侠义之气又不失奋斗的精神,长春是幸福侠的出发地,未来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幸福侠,向更多的人传递幸福文化。《幸福侠阿冲的生活问题》、《幸福侠之茶阿冲王  相似文献   

7.
何璐  江波 《现代妇女》2014,(7):15-15
现今,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在逐步加快的过程中,城市非自然资源不断地破坏、污染自然资源环境,城市湿地也同样受到城市资源的侵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批准建立了30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带动了建设热潮。笔者通过分析南宁相思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将文化、艺术、科学三者更完善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实现对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地恢复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寻求有效途径对水系统与水质进行整治和净化,对植被群落和鸟类栖息地进行营建,同时能够创造丰富的景观内容。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文化对一个城镇的重要性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世界上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的发展已经处于每一个城市都需要挖掘和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用以表明自身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的阶段,突出城市个性,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是每个城市赢得发展机遇的唯一选择。从历史上看,城市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它更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成为文明的载体和温床。中国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承继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和特定的传统社会经济基础,它那历史悠邈、源远流长的“文脉”,构成了中国城市建设的伟大文化旋律…  相似文献   

9.
胡智英  宋志英 《城市》2008,(3):61-63
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使具有鲜明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的城市也不可幸免地卷入了这一漩涡。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趋同,人们忽视了对城市风貌中地域特色的追求,对居住城市的归属感日渐失落,城市规划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的趋势。这种城市特色危机的日益显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将城市地域风貌特色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也是一个城市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现象的展示,对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有着根基性的作用。建设邢台历史文化名城,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容融入到城市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来,促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促进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一个民族的文化方式或生活方式,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文化内核,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思想核心,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把握了文化的思想内核,我们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特征、文化个性、文化机制、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才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建筑物是一个文化的缩影,我们以文化来解释建筑进而了解并解释城市空间特点。然而今天的城市所呈现给我们的是大量暧昧、模糊的元素重叠在一起的难以区分的二维平面,趋同、混乱、难以定义,我们无法从这些元素本身分辨所处城市的特征得出相应的判断,甚至有时候会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典型的文化特征、地域风情不再突出于建筑身上,不再蕴涵于城市的街巷空间里!  相似文献   

12.
曹小曙  高向鹏 《城市观察》2009,3(3):155-159
城市反文化现象是伴随着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作为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态;同时指出城市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忽视的一股文化力量,其负面效应愈演愈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李菁  段斌 《城市》2011,(3):13-14
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以规划为骨架,以建筑为血肉,以文化为灵魂。城市文化是城市成长与发展的内在基因,是城市个性与魅力的源泉。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等问题广受关注,城市文化已成为城市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在二十多年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迎来城市建设的历史高潮,却在急切中失落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当前,城市失落传统文化主要根源于人们对现代化误读、对传统建筑文化无知和城市建设中权力审美的介入。没有历史内蕴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坚守城市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王海天  盛逵 《城市》2010,(4):28-30
一、概述 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在《人类聚居学》中,把城市分为两类,即静态城市和动态城市。由于数千年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非常缓慢,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变化都很小,因此,对城市内部的居民来说,城市几乎是静止的、不发展的。静态城市是一个相对概念,很难作出确切的定义,一般以城市发展速度快慢来判断。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明浩  高薇 《城市》2003,(1):15-23
一、城市与城市经济(一)城市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下了各种定义,归纳起来大约有几十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城市的内涵丰富,是一个包含诸多内容的复杂有机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统计的、地理的等等,人们很难对它有一个共性的认识和理解。饶会林先生在他的《城市经济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义作了很好的概括:“城市是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密集的社会有机体,是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个定义从中国城市形成和城市发展的特点出发,突出城市与经济…  相似文献   

19.
任致远 《城市》2016,(7):5-9
笔者通过对一系列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央精神的研究,提出了如何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指出了建国70年来,我们走过了一段又一段坎坷曲折的路程,不同时期的思想意识左右着我们对传统与现代认识的文化取向和实际行动,严重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存亡和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有些损失是难以弥补的。在对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上,应当以传统与现代相融交辉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文化取向,体现“中而新”的城市形象风貌。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其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重“道”是中国管理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管理也必须象万物一样合乎其道。我们要汲取古代管理思想的营养。把它运用到城市管理中来,实现南昌城市建设的更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