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建新  龚跃华  伍洁 《职业时空》2010,6(7):159-160
为深入探讨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因素,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⑴高职学生在情绪低落和总体倦怠水平上与本科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两类大学生都有较严重的不当学习行为;⑵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因素依次是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促使高职学生学习积极向上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康屿川 《现代妇女》2014,(1):74-74,76
学习倦怠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进而导致学业状况不良、对学习的价值感出现偏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消极影响。本文综合近十年来关于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从学习倦怠的定义、研究现状、理论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干预和对策等方面进行评述,以期引起对学习倦怠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500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学习适应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为中下水平,学习倦怠在自评学业成绩、自评与教师的关系、性别、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适应、心理弹性是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可以降低学习倦怠的产生,增强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能改善学习倦怠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学习倦怠原本多与学业压力负担重的中学生关联,但近年来亦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常态。欲要克服大学生学习倦怠,首先要搞清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以人格特质为中介变量,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大学生学习倦怠在部分维度上存在相关性,且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肖丽 《公关世界》2023,(3):114-115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繁杂,缺乏信息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容易沉迷于他人所展现出的世界,影响心理健康,从而产生学习倦怠。本文通过分析梳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明确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机制,谋求在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助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学业拖延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指学生经常延迟学习任务的完成,而经历焦虑情绪的倾向。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不仅影响学业成绩,更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各类因素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来自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日益凸显。若这些压力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调节,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并直接影响到学业和生活的正常开展。本文以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为例探讨当代学生的压力致因及疏导。  相似文献   

8.
卢宇婷  郑嫦 《现代妇女》2014,(6):184-185
大学生无气力症候群是一种消沉的、颓废的身心状况,是疲惫、焦虑、倦怠、淡漠、消极、抑郁、悲观失望等的综合反映,不仅会阻碍到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到身心健康。本文以调查研究为主,文献研究为辅对某所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无气力的症状表现和成因进行探讨,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学习无气力症候群普遍存在,大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7.5。其中大一学生的无气力现象相对较低,占年级总人数的57.8%,大二学生占年级总人数的72.41%,大三、大四占年级的74.07%。男生无气力症候群的发生率低于女生。不同专业大学生无气力现象也不同。据调查分析原因,认为当前影响大学生无气力症候群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及学生个人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倦怠长期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对孩子赋予更高的期望,使学生身心疲惫,学习倦怠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侧重对学习倦怠的特点、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特殊群体"的人数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部分学生因心理、贫困、沉迷游戏等因素造成休学、退学、自闭等各种问题,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而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文章对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类型、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心和帮助特殊学生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课程学习倦怠发生情况,寻找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河北某高校中医学院中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学生对学习中医课程存在学习倦怠,发生率为39.02%,不同年级学习倦怠情况不同,引起原因不同。结论:中医专业学生对中医课程存在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12.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两大因素;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相关,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兴趣和需要、人格和个性特征和学业自我概念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家庭出身、生源、文化程度及年龄等诸因素对学习成绩也有影响:从家庭出身看,农家子弟的成绩略高于干部、工人子弟;从生源情况看,军内子弟的成绩>地方初中生>校内子弟>战士学员。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女大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后进、低学历学生、残疾学生等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成因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弱势大学生群体就业难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弱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汇华学院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学习倦怠含义、基本表现,分析了产生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心理提出有效的调适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大学生在体验到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深感大学生活的无聊、盲目和无奈。究其原因,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好地实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没有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良好的规划。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从学业、生活、人际、职业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建构,并就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外因素加以梳理,旨在帮助大学生使生涯规划的目标清晰化,从而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以37名学业危机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调查对象的学业危机现状。家庭继续教育的中断、大学生学习惯性影响、认知不健全、学习信心不足、学校个性化教育管理弱化等原因,导致学业危机现象的出现,采用动态研究思路,引导学生重新认知学习,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家长贯穿教育,学校做好个性管理引导,形成有效的三维立体管理结构,有效解决学业危机问题,提高大学生学习归属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真正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涛 《现代交际》2015,(3):134-135
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为研究工具,对武汉三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维度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金慧 《现代交际》2012,(7):169-170
目前高职学生择业期内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的问题,学生择业期当中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已经比较少见.其原因主要有社会环境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自身因素等.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习就业,而且有害身心健康.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角度分析了高职学生择业期内学习倦怠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种子儒  张驰 《职业》2013,(32):130-131
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高职毕业生,但很多学生因学业达不到要求而不能毕业,这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许多家长把全部的教育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和学校,其实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到底家庭环境中的哪些因素对子女的学业产生影响,家庭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子女学业的呢?本文就这两个方面做了研究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学生学业的家庭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学业规划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意义重大,但学生在学业规划中表现出学业规划意识不强烈、专业学科选择不理性、学生自我分析不全面、学业规划目标设置不合理、学业规划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针对于此,要有效探索学业规划的指导方法,通过丰富学业规划指导载体,将学业规划指导与班级管理、宿舍管理、支部建设、科技活动有机融合,全面加强学业规划教育。同时,健全学业规划指导队伍,提高指导水平,优化学业规划指导制度,提高学业规划指导的实效性,帮助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