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1985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不断提高.1985--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平均贡献率为15.48%.进入21世纪,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加快,超过农村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差距贡献率也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且基尼系数在2007年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因此,政府在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分配政策时,应对防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金台临 《社科纵横》2007,22(7):71-7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焦点。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对滞后是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缓解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矛盾、缩小收入差距,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发挥社会保障这一"安全网"、"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上是逐年增长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差距在拉大,而且受地理位置、自身条件、行业垄断等因素影响,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因此,要以切实调整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群体分布结构为主线,实施扩中、提低、调高、打非战略,形成中部较大、两头较小的新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缓解收入差距拉开的趋势,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转型.经济转型给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一是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二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三是滋生了灰色收入,分配显现出不公.根据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理论,经济增长会促进居民收入增加,而收入差距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经历.“先富”政策确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提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消灭平均主义.制度设计的非合理性及制度的死角,滋生了灰色收入,有失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路径选择首先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其次是要加大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最后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转移性收入是人均收入中很重要的部分,城乡转移性收入的差别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别.利用2000-2011年全国和五个省份的数据,对转移性收入的城乡绝对差别和相对差距进行的测算和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性收入的城乡差距非常大,构成了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的很大一部分.现阶段转移性收入不仅没有起到抑制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尽管近年来由于政策调整,转移性收入的城乡不平衡程度有了一定的缩小,但是总体上看依然相差很大.造成转移性收入城乡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再分配机制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解决转移性收入的城乡不平衡,既需要破解再分配机制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问题,也需要实行统一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6.
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此外,减轻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等措施也将是未来政府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双重分析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伟 《学术交流》2004,(3):92-96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从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现实,可以看出,导致差距拉大的原因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但不论其原因是否合理,收入差距的过分拉大都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的目标是既要保持城镇居民收入合理拉开差距,又要避免收入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避免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发展,整顿分配秩序,强化再分配功能,建立体现职工参与分配的工资协商机制,保障职工参与收入分配权利。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4,(6):20-24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悬殊的城乡收入差距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泰尔指数为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选取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居民收入数据,比较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泰尔指数、城乡间和城乡内的泰尔指数,并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更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全国、省际和八大经济区域三个视角出发,利用全国及31个省级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城乡居民总收入相对差距系数及其相应的分解方法,对分项收入的城乡不平等效应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四种分项收入的不平等效应不但具有性质与大小的差别,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从影响性质来看,经营性收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则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从影响大小来看,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依次呈递减状态.同时,通过区域间的比较,我们发现各分项收入的城乡不平等效应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排行榜     
《今日辽宁》2014,(3):12-13
<正>辽宁14市收入排行盘锦第一大连第二2013年辽宁省14个市当中,沈阳和大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均超过7000亿元,分别达到7223.7亿元和7820亿元。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3年,盘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62元,为全省"首富"。其次,大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超过3万元,达到30150元,位居第二。沈阳紧随其后,为29340元。其他11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依次为:鞍山、营口、锦州、葫芦岛、本溪、辽阳、抚顺、丹东、铁岭、阜新、朝阳。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过度储蓄,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存在条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收入差距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又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应该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来进一步治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不同的储蓄行为,从而导致他们不同的预防性储蓄强度与城乡消费差距.我国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为4.092,农村居民的为7.332,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显著大于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面临着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是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强度大于城镇的重要原因.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建立惠及城乡居民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改革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到位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2019年地级市层面的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源于它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资金支出存在着城市偏向性;从居民收入结构来看,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以及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但显著减少了城乡居民的转移净收入,从而减弱了政府支出的再分配效应。建议政府举绩应科学合理,应规范债务的投向与使用,应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从何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芳 《社会》2004,(2):38-40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实施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城乡格局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这一数字不到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三分之一;而且农民的人均税负水平远高于城镇居民,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受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还难以实现自由流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受到歧视性政策的束缚,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目前的财政、金融、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而收入的倍增必将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冲击。通过运用1995—2011年期间各省耐用品消费的相关年度数据,选用两阶段预算需求系统Engel-LA/AIDS模型来总结以往经验,分析在2004年收入翻番前后中国城镇居民耐用品消费行为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收入的高速增长使城镇居民的耐用品消费呈现出四种显著分化的行为特征变化趋势,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转变的过程之中。同时,收入翻番前后的各项耐用品自身价格弹性变化相对稳定,也说明这种耐用品消费行为的改变主要源自于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居民收入构成来源对城乡差距的影响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项.从四分项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转移性收入,二者都起着差距促增的作用,而经营性收入则发挥了主要的差距促减作用,财产性收入的影响很小.从主辅收入角度看,主要收入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来源.从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收入角度看,初次分配收入是差距贡献的主体,但发挥着差距促减的功能,而再分配收入却发挥着差距促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统计上已经成为一个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实证研究发现,过大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减少城乡贫困、增加社会流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健康水平、增进公共信任和保护环境资源.因此,构建收入差距预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收入差距进行调控,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可以从基础指标的选择、警戒线的设定和预警信号的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收入差距的预警体系,并结合上海市的数据对该体系进行尝试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性收入差距和工资性收入差距表现明显;14个区县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但是不同功能区内部结果存在差异,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内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正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可能继续扩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城市发展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规模可能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了解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状况,探讨现状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于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着力点,完善中国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持续五年(2008-2012)的调查数据,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构建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影响因素的Logit回归模型,发现近年来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与状况进展较为缓慢,且存在着显著的群体性差异.进城务工人员参保状况受到个体层面因素和企业层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以企业层面因素影响为主,其社会保险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矛盾突出,社会保险数量低于社会最优状况,存在结构性缺位.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适度水平判定及其偏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差距的不适度可以通过储蓄率、需求结构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多条途径对经济效率产生影响.由此可知·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存在着与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最适度收入差距水平.收入差距对最适度差距水平的任何方向偏离,都会抑制经济效率的提高,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从实证结果来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大高于最适度水平,政府应采取措施使我国的收入差距趋近于最适度水平,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