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张玉霞 《现代妇女》2014,(10):250-25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渑池县近年来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效、主要做法,提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形势下调研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及新变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縯 《公关世界》2023,(14):16-17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中央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高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并不尽如人意,与乡村文化振兴也还有很大距离 , 与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与影响,我国文化馆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主导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以开展好新时期昭通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为主题,通过对昭通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作用的认识,提出改善新时期下昭通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策,仅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简要论述了当前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建议强化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责;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资力度;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与培训,从而促进云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流动人口在主要精神生活领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实现好、保障好流动人口基本文化权益,满足流动人口基本文化需求,改善流动人口"文化民生"的基本目标,上海迫切需要厘清政府、用工企业和社区的职责,形成促进流动人口文化建设的合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流动人口文化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文化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迈入了关键之年,社会主义建设是全方位的,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重要方向。文化发展是社会的精神建设,而群众文化的进步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措施,了解并探讨如何构建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将群众文化发展有机融入,促进群众文化进一步发展、繁荣,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切身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果实,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指南,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向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乡村文化振兴主要载体缺失、乡村文化建设主体逐渐流失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佳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主要指导思想,通过以群众为中心、明确文化振兴主体、以传统文化为引导,坚定文化振兴立场及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路径来推动新时期的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生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体系建设亟待加强,需要从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推进生态文化全民宣传教育;创新生态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加强生态文化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建立生态文化服务的评估体系等方面加强生态文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红兰 《现代妇女》2013,(12):284-284
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网络,是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得文化和信息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容,政府在发展图书馆事业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分析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发展中出现的不均衡问题,阐述了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需要研究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生产率提升"等问题,让公共文化服务从保基本需求的需求引导型公共文化建设向需求引导型和消费引导型相结合的"大都会公共文化供给机制"转型,打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之间交互配置的渠道,探索适合上海国际文化大都会、国际创意城市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建构政府、企业和公益性志愿机构多主体参与的竞争机制,激发文化服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生春鸿 《现代交际》2012,(10):66-67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重要文化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重大文化项目,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群众艺术馆是政府批准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积极行动.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是上海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上海迫切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及创意产业体系等。在此基础上,上海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综合环境,并提出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柳素萍 《现代妇女》2014,(6):256-256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和灵魂。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基层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紧要跟政府"文化富民、文化兴市"的战略思路,着力构建大文化格局,日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构成要素,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作用显著。笔者通过梳理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措施,希望为同行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仅靠乡镇文化站有限的群文干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强村级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让其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使每一个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处。  相似文献   

20.
曾德雄  李燕  彭颖 《城市观察》2015,35(1):145-154
2008年底开始的广州文化体制改革,以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媒体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文化企业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文化院团体制改革等方式全面展开,有力地推动了广州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企业市场自生能力差、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构建科学的文化监管模式、完善文化主体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公开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