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西方国家急剧的社会变迁激化了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争论,但伴随着过去三十多年频繁的社会政治危机,这种争论的激烈程度和主题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征。政治理论家们在争论中不断调整其立场,从而构成当代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基本走向。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这种阶段性变迁,对西方政治学界转换理论视野、分析视角和研究范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晚期西方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将目标重点指向马克思的经济学分析。对马克思“使用价值”概念的批判是其著名案例:认为马克思把使用价值当作具体的东西来反对交换价值的抽象权力,把使用价值的解放当作否定和超越资本主义的基础,而没有揭示出使用价值本身也是一个抽象,即有用性和需要体系的抽象,因此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推崇正好认同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的这个解读严重曲解了马克思的本意,但后现代理论对使用价值和需要的批判又恰恰是马克思学说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一种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4.
“激进民主政治”是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墨菲立足“后革命时代”背景,试图重新激活马克思的政治理念.对此需要做一种方法论“前提批判”,立足于后现代政治哲学的语境,可见在哲学基础上,他们承接了后现代政治哲学的“主体消解”的观念、“本质主义批判”、倡导一种“对抗”的政治哲学;在政治向度上,他们以一种观念的抽象物为理念前提、将“政治”置于哲学的基础之上、陷入了普遍主义的理论困境.且由于其远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而使得激进民主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间必然发生着一定的关联,在这种层面上,历史唯物主义与自由主义以及激进民主政治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杜丹 《东岳论丛》2019,40(4):140-145
2018年9月22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当代意大利批判理论研究暨第三届海峡两岸社会批判理论论坛在南京召开。与会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意大利批判理论脉络梳理加速主义、技术异化等资本与技术碰撞的新社会经济状况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6.
游戏的政治 话语的行政——后现代视野中的政治与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治是一种理性政治,而后现代政治则是一种游戏的政治.游戏政治是一种交往或话语的政治,并只呈现一种"游戏"性质除了对话、协商一致外没有其他任何必须服从的原则,其主要角色是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也有其独特含义.游戏政治对传统的以政治行政两分、官僚制和科学管理为主要理论的行政模式产生冲击,要求一种话语行政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7.
“文化研究”继后现代主义之后于 2 0世纪晚期在理论界异军突起 ,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本文认为 ,后现代理论主要包括福柯的知识和权力理论、德勒兹等的欲望的微观政治学、德里达的语言学 (或称解构理论 )和鲍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利奥塔的公正与差异理论等。后现代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是关于差异的理论。正是因为主张差异和多元、反对同一性所构成的权力话语 ,使得后现代理论成为“文化研究”的思想法宝。“文化研究”在将后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石的同时 ,又有所超越和建树 ,从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有关“后现代”、“全球化”的讨论是对“现代性”诞生以来人类知识与社会发展的总结 ,也是对 2 1世纪人类共同发展的展望。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社会文化思潮 ,“后现代”与“全球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参照点都是“现代性” ,反映的社会现实都是现代社会 ,只是 ,后现代更多地是站在质疑与批判的立场来反思现代性的 ,而全球化则更多地是站在维护与提升的建设性立场来推动现代性发展的。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后现代思潮 ,都没有因此而改变社会理论的传统研究范式 ,从而实现社会理论研究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中晚期鲍德里亚的研究中,他于1979年出版的<论诱惑>一书始终是一个难点,人们通常无法理解诱惑概念在鲍德里亚思想逻辑全程中的地位,诱惑常常被误读为对生产、功利性交往的取代.其实,诱惑概念的真正意义是对鲍德里亚原创性话语"拟像一拟真"逻辑的深化.它恰恰说明了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后现代外观下的阴凹布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的现代化研究,现代化语境下的政治发展理论往往倾向于把政治发展道路界定为朝着西方政治民主的进程,而随着70年代现代化理论的衰落和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很快摆脱现代化范式的理论困境,实现了从“现代化”到“制度变迁”的语境转换。  相似文献   

11.
张纯厚 《文史哲》2012,(2):140-152
为什么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导致剧烈的阶级对立和冲突,而当代资本主义却出现长期的社会政治稳定的局面?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古典自由主义为指导的自由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到以社会自由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民主制度建立的过程。从19世纪末以来,实行社会自由主义的西方中左派执政党派逐步改变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实行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保障基本生活水准方面的经济平等,建立工作场所民主,并且,推进了与新社会运动相联系的社会民主权利的保障。这些社会民主机制与西方宪法和宪法性文件所规定的基本民主原则相一致,与政治民主相互补充,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长期稳定的体制保障。作为后起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中,应当吸取西方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并举,建立遏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官僚腐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政治冷漠已成为制约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顽症,因此,分析其形成之因,对于有效疗治这一顽疾,提高政治参与发展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鲍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文艺复兴以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按照他的看法,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这个历史阶段,最突出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仿造,即对某种原型的仿造(counterfeit)。比如,用人工合成材料仿造大理石。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生产(production)。这个时候,人们不再仿造某种原型,而是设计出某种东西,然后批量生产。而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段,主要是指1929年生产过剩的危机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仿真(simulation)现象。鲍德里亚认为,仿真是一种社会防御机制(deterrence machine),它能够防止资本主义社会系统被颠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控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按照理性的规则和秩序来进行控制,而是通过随机性和偶然性来进行控制。它允许各种形式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存在。这些随机性和偶然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都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它们在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是以仿真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在后现代理论批判官僚制的背景下,一批批后现代理论者也在想方设法重构官僚制。后现代理论主张以企业化政府来提高官僚制组织的效率,由技术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移来重构行政国家,将行政权力向他者开放来重构官僚制主体,从官僚制的控制中将人解放出来以重构官僚制权威,通过官僚制技术政策利用上的改进来重构政府风险治理。后现代理论对西方官僚制的重构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体现为,官僚制不可或缺,解构官僚制,更要重构官僚制,完善官僚制。应着力改革官僚制的运作方式,而不是摒弃官僚制本身。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经典理论认为,公民社会在民主巩固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监督选举过程、推动政治参与、强化民主教育等方面。通过考察东亚国家的政治实践来检验西方学者关于公民社会与民主巩固的结论可见,东亚公民社会仍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利于民主巩固的因素,如公民社会缺乏对民主政治制度化的影响力、公民社会在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面前无能为力、公民社会的过度动员等,很容易对民主进程造成分裂性的影响。这一结论表明,对于制度赤字的转型国家而言,公民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要更为有效地巩固民主,仍需回归到国家、政府和政党来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有的体制下存在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怎样改革,有着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既有"西方中心论"的鼓吹者赞成西方模式,也有"中国模式论"的拥趸者。通过对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的分析,结合我国当代政治特点及十八大提出的政治改革方向,阐述西方政治制度对我国政治改革的借鉴意义以及"西方中心论"的与中国现状的脱节之处。  相似文献   

17.
马奔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51-152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旧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社会心理及价值信仰的崩溃、变动与调整,从而产生了种种冲突。这些冲突给政治发展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目标;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民主政治是使冲突得到有效化解的根本制度,它们在民主政治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潘桂媚 《理论界》2014,(6):22-24
20世纪中后期,政治营销理论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西方国家政治传统和现代经济领域中的营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独特的内涵。"政治营销"已成为西方国家总统选举、政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其独特的模式在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重着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政治营销的理论渊源及其内涵,认为政治营销理论为政治学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19.
谢姝玮 《理论界》2014,(12):121-125
街头政治的表现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乌克兰、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柬埔寨针对执政当局、执政者的游行示威活动风起云涌。我国的台湾地区2014年3月"反服贸"、4月"反核四"——两场声势浩大的"街头运动"搅动台湾社会,香港七一"占中环",大陆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街头政治现象,其负面影响极大。应该如何看待并规范街头政治行为,本文企图在公民权利和民主政治之间寻求合法的平衡点,使得街头政治行为纳入到社会治理法治化轨道,既实现了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又不至于使街头政治背离民主政治的合法性而成为民主的暴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但迄今仍无成功范例和成熟经验可资借鉴。回顾现代民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反思苏联政治体制改革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将有助于我们早日营造出实现现代民主制度的必备条件,进而全面、深入、有序地展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