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人传奇中的劝惩不是简单的说教议论,而是对唐传奇过度追求感观娱乐享受的反正。它于劝惩之中对历史教训的重视及对题材价值意义的追求,充分表明宋人对小说社会功能的格外重视,由此带来传奇从主体到服务对象及审美情趣等一系列积极变化,这些变化规定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2.
秦汉出土文献中的古体字与《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和籀文等相比,有其特有的类型、结构和来源。经收录,秦汉古体字共80个,分3种类型。秦汉古体字虽然在结构上与《说文》古文和籀文等相同或相近,但字体却大不相同,呈现出一种正在由篆书向隶书转变的状态,分属多种字体。《说文》古文和籀文等与秦汉古体字有明确的渊源关系,后者源于前者。  相似文献   

3.
《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一般被认为是留存到明代的宋话本,本文通过考证《宝文堂书目》与《六十家小说》的关系,论证《宝文堂书目》所著录的宋人小说实为《六十家小说》里所收者。这对于明代有无宋话本传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古体小说在民初呈繁荣之势。笔记体小说大多沿随笔杂录与讲求实录的固有轨辙前行,部分作品出现与传奇体合流的趋向;稗官故事类和野史笔记类作品居于主流,具有消遣与补史功能。尊体意识下的传奇体小说以婚恋、侠义、神怪题材为主,讲求辞章结构,追求诗意美;破体意识下的作品拓展了新内涵,形成了新的叙事模式和诗化、心理化特征。话本体小说以说话虚拟情境演述社会万象,充满世俗性、娱乐性和民间性;体式上变异很大,其抒情、评判的个人化与新体白话短篇小说日渐趋同,“说话人”隐形成为必然。白话章回体小说面向市民写作,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在语言、题材、适应报刊及类型化等方面呈现新变;文言章回体分诗骈化与古文化两类,其文体风格与主题题材相得益彰,变白话章回体的情节中心为写人中心。在遭到“五四”新文学家批判后,诸种古体小说或黯然退场,或顶风坚守。历史证明,民初古体小说的守正出新为避免与阻挡中国小说文体的“全盘西化”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迈《容斋随笔》中说:“唐传奇与诗律并称一代之奇”。明代桃源居士辑《唐人小说》序中也称“唐三百年,文章鼎盛,独诗律与小说称绝代之奇”,传奇与诗律是唐代足以骄后人的两大文类,这两种同时发  相似文献   

7.
运用母题、类型比较方法,从比较古罗马小说《金驴记》和唐人传奇《板桥三娘子》人手,追溯“人变驴”故事类型的流变与发展,分析人变驴故事类型在东方和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8.
《云斋广录》是北宋李献民编撰的一部重要的杂集,该杂集辑录的北宋传奇作品不仅较好地体现了唐代传奇的继承和发展,且一些作品被后世改编成小说话本、金院本及戏曲,可以说该集在古体小说向近体小说的过渡阶段居于独一无二的承启地位。该书在北宋至元时期,颇为流行,明清之际未见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只存目,一直以八卷金刻本和十卷手抄本流传(笔者考证),十卷手抄本又昙花一现,直至1997年中华书局印行残卷单行本。  相似文献   

9.
论英国叙事文学的发展与文化精神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古英语史诗《贝奥式甫》、中古英语传奇《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与英国十八世纪崛起的小说之间的渊源与承继关系,认为:史诗、传奇和小说不仅可以纳入到一个完整的叙事传统之中,而且在文化精神的演进上也是一脉相承的,即史诗英雄的个人荣誉观、传奇文学中的骑士精神与小说中表现的个性主义都具有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不是“虚实”所能指陈,实乃作者主观意识对历史存在的主体超越,即作家伟大人格和美好心灵的投射与熔铸。而且达到一定主体超越的小说艺术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超验之美,具有新奇与非经验所能认知的美学特征。如《三国演义》之距离美、模糊美、神秘美、传奇美等等,都属于“超验”之范畴。正由于这些艺术成就,使《三国演义》超出了其他历史演义之作,久传而不衰。  相似文献   

11.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撰的传奇小说集,乃唐人小说上乘之作。然而,关于作者和版本流传问题,一直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在细致考察历代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探析,理清脉络,为今后《甘泽谣》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奇小说的"立身之本"在于虚构,即创作者有意识地虚构故事,借故事来传达主观情志,但宋代传奇小说在虚构的同时,还保留了实录的叙事风格,以期备补史阙。这在宋传奇的题目、开头、结尾和语言上都有所体现。探其原因,一方面,宋传奇的文体渊源可上溯至史传,实录是宋传奇对史传叙事方法的一种继承;另一方面,在宋人的小说观念里,文言小说仍是史书的附庸,因此应当与史书一样秉笔实录。宋代传奇小说对实录补史的追求,是文言小说自身发展规律与宋代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北宋张君房辑纂的《丽情集》在宋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丽情集》突破了历来小说偏重“志怪”、“传奇”的层面,而专取“丽情”一类,且多涉诗歌,故颇具文心与诗情,因此有别于一般小说集,既有小说之趣味,又有文章总集之功能,兼得雅俗。南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就将它著录在总集类,而不是小说类。张君房在《丽情集》编集过程中肯定渗透了个人趣味,同时其所收文本明显存在着异于其所源出之本的现象。《丽情集》专收人间男女风月情爱故事,显示出一种新的趣味指向。对于元明言情小说而言,《丽情集》可谓广大教化主,胎息蕃衍沾溉深远。  相似文献   

14.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六朝志怪虽不脱"丛残小语",但在叙事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穷怪录》是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其晚期优秀之作已呈现出向唐传奇过渡的明显迹象。在初唐到盛唐的百余年间,唐传奇从初创到成熟,并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卓然确立,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冯梦龙的话本《杜子春三入长安》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都是根据唐代李复言所作传奇《续玄怪录》中的《杜子春》改编而成。因为创作理念和生活经历不同,话本和小说的主题也完全不同。冯梦龙的创作理念中非常重视小说的教化功能,所以把传奇改编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得道成仙故事,芥川龙之介则因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将之改编成表现母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18.
现今《脉经》之通行本为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本,宋人自序整理该书时参照《素问》《灵枢》《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的相关内容.依据保存唐代写本原貌的《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存20卷),全面考证宋人如何以《千金要方》校补《脉经》,为探讨宋人整理中医古籍的原则与方法、考察唐宋之交脉学理论的转变以及重新评价宋人在传统医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唐代传奇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引领了文人有意创作小说的潮流,还开创了“传奇体”这一种小说体裁,为后世特别是为明清时期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借鉴和广阔的创作思路导引。明代《六十家小说》、“三言”“二拍”等白话小说集在编创上皆受到唐传奇及其变体的影响,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实现了较大的超越;而清代《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更是对唐传奇的直接沿承。“传奇体”的确立与发展,与明清“传奇体”小说经典之作的产生并走向经典化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小说体裁的传承与变革,充分反映了“传奇体”小说的经典化过程,有着丰富而积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对后世许多种文体的影响都很大。这些文体包括:谴责小说,侠义小说,传奇小说,史类小说,赋体小说,寓言小说等。从《战国策》的内容和写作手法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战国策》的一些篇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因素,对于后世小说的丰富和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