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写作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问。在我国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迄今能够见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就是出于“应用”的目的而刻写的,稍后的“青铜铭文”记载古代的征伐、战功、赏赐、年成、典章之类的事情,也完全是为“应用”而铸造的。我们从保存至今的最古的典籍《尚书》中,已经能见到相当规范的殷商时代的应用文了。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基本问题。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心理学研究对象。马克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想,对于整合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构建科学的心理学体系具有着基础理论的意义。本文探讨、回答了马克思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论述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种已经形成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要看它与世界的现实状态是否一致。而被传统哲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违背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精神。现实世界不同事物在“一与多和多与一”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统一规律,才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真正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的体系问题是从列宁那里开始凸现出来的 ,并且逐渐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之谜。唯物辩证法客观上应该具有自己的科学体系 ,但迄今为止的系统性叙述中仍始终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体系。现行的辩证法体系在建构原则的理解和贯彻上、在辩证法要素的确定上、在规律范畴之间内在关系的揭示和阐述上、在体系结构的安排处理上、在方法论功能的显现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唯物辩证法的体系问题之所以迟迟不能得到应有的解决 ,自有其特殊的复杂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推进 ,进一步解决辩证法体系问题越来越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的核心是不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本来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由于现代系统论的出现,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分歧更加突出了,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一下十分必要。本文试图阐明一下这一命题的确切含义,然后考察一下几种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6.
7.
最近,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州学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三十多位哲学工作者,对省委宣传部章韶华同志撰写的《论决定反决定是一条重要的辩证法规律》文稿,进行了座谈。章文认为,决定反决定问题是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反映了事物各种关系的共同本质,在“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应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规律。与会同志认为,章韶华同志是一位原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十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 相似文献
8.
《光明日报》“哲学”第109期发表了庞长富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一文。文中的现点早在一九七五年北京市一些高等学校编写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教科书中就见到了。随后,我们在哲学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深感有开展讨论的必要。庞长富同志说: “在能否揭示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它把外部世界(存在)和主观世界(思维)作为研究对象,从而从一般意义上来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样就构成了哲学不同于其它科学的特殊矛盾和专有对象。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①任何一门科学要成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修辞学研究对象的分歧看法一直存在。早在我国现代修辞学的第一次繁荣时期(从1923年唐钺《修辞格》的出版起到1937年张文治的《古文修辞例》的出版为止)就出现了分歧。王易在1926年出版的《修辞学》中指出:“修辞本身有内容形式二面:一根据想之念发展,二根据表情之利用。修辞学决非如寻常误解之空疏,观此可明。适应在此种种方式过程间之现象,即修辞学所研究者也。”这里,王易阐述了修辞现象的内容形式两个方面,修辞现象的过程性,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给后人以宝贵的启迪。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指出:“根据这种事实上的缺失及其他事实上的需要,所以材料配置定妥之后, 相似文献
11.
12.
一、关于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和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问题,是建设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前提,因为对象不同,体系也必然不同。这个问题目前正在讨论,有如下几种提法,一种意见认为对象是理论思维,哲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问;第二种意见认为对象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只是认识论;第三种意见认为对象是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领导哲学研究对象(与此相关的还有它的性质、任务、内容等)的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引起普遍的关注和兴趣。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肤浅的看法,与领导科学理论界的同仁商榷。 从笔者所接触到的一些国内外近年来关于领导哲学的论文和论著来看,目前大家对于领导哲学及其研究对象,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真可谓是众说纷云,莫衷一是。但综合这些看法,大致可概括为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认为领导 相似文献
14.
卢卡西维茨教授(Jan Lukasiewicz,1878—1956),波兰著名逻辑学家,毕生从事古希腊逻辑、命题逻辑和模态逻辑的研究,他的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名著《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中.目前,人们面对形式逻辑的困境,普遍认为形式逻辑要改革和现代化,这一点是没有分歧的.但是,形式逻辑如何改革,如何实现现代化,回答就众说纷坛了.笔者认为.这是个方向性的向题,根本在于如何界定形式逻辑研究对象,这是构筑具有现代气息的形式逻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读了卢卡西维茨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笔者发现,卢氏关于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 什么是形式逻辑?换言之,什么是形式逻辑研究对象?卢卡西维茨引用了两段话表达了一个传统的看法.其中一段话是从凯因斯的著名的形式逻辑教科书中引来的:“通常说逻辑是形式的,这是仅就思想形式而言,亦即就我们思维的方式而言,而不管我们思维的各种特殊对象.”这段话界定了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特征,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提出质疑.然而,卢卡西维茨在当时却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思想形式”(与“思维形式”同义——笔者注)这个概念是费解的、不精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来自“思想规律”这个错误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15.
关于美学的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围绕美学的对象问题复又酿成了争论形势:①针对蒋孔阳、马奇两同志以艺术为中心,从艺术——美学的研究路线,高尔太同志提出了从审美经验——美和艺术的研究路线。夏放同志除批评蒋孔阳同志之外,并对李泽厚同志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的研究路线提出了商榷。我以为,夏放同志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但他最后所提出的“美化论”,实质并未超出蒋、马两同志的艺术中心说。这种囿于艺术谈美学的情况,是值得深思的,它反映了长期以来美学混同为艺术学的普遍状况;而这种被人们至今视为常态的混同,无论对美学或对艺术学都是不利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以蒋、马为代表的艺术中心说提出商榷,同时阐述自己对马克思的美学思想的一些理解,但并不奢望提出一种规范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近年来曾进行过热烈讨论,但各方分歧意见尚不能统一。我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一门科学。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状与马列当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不尽相同。现在,我国的社会还没有达到像列宁称做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全集》第3O卷第299页)我国的经济还不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研究 ,我国哲学界在唯物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冷清”,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传统唯物辩证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本文立足于现代实践格局 ,运用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 ,认为传统唯物辩证法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 :唯物和辩证关系的脱节 ;研究对象上的偏差 ;从主客体两维结构去研究 ,缺少中介系统 ;脱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去研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芝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4)
唯物辩证法是一门概括、抽象程度最高的科学,它为其它一切科学提供最一般的方法.但它自身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徐梦秋同志在《厦门大学学报》今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研究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一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唯物辩证法是研究整个世界运动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所以不能把其他科学的特殊方法搬到这一普遍至极的领域中来.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只能是内求与外求的辩证统一,即就唯物辩证法自身而言,它必须内求;而就其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而言,它必须外求.单纯的外求和单纯的内求的方法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理论(观点),它是由许多概念(范畴、术语)和法则(定律、定理)所构成的体系。那么科学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呢?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科学理论(概念、定律)是关于被研究对象的主观映象,它描绘着被认识的客体。科学理论的基础是实践,任何科学理论都是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正是由于这个原故,所以科学理论就能够转过来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序推进的政治保证。准确理解和完整把握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思想,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自我革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揭示党的领导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其规律。深入剖析习近平关于党的领导重要论述所展现的辩证关系,既有利于从认知层面加深对新时代党的领导内涵的理解,也有利于从实践层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