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汉时间词对比分析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永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96-99
日汉时间词在词形和词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日汉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相似相异的等级分布,列出了相应的困难层次,预测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间词时的五种偏误倾向,即“正迁移”、“代替”、“负迁移”、“类推”、“生造”。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措施,以期帮助我们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潘攀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1)
本文在一个封闭的范围内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考察了近代汉语指称“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的21个时间词。包括两个部分:1.从共时角度考察了这组词使用频率,内部结构,语法功能3个方面的差异,分析了其结构方式与语法功能、表意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2.根据其内部差异将这组词分为过渡、发展、成熟3个发展阶段,并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各阶段的特点及近千年内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以先秦时期时间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动力的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作认知、文化考察,着重考察中华民族主和尚衡、敬德保民和重视伦常的主流文化传统在先秦时期时间词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小宁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探讨了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时”在英、汉语中不同的历史渊源 ,时间词所蕴含的不同内涵与意义 ,及英、汉民族纪年、纪月的不同方式 ,提出时间观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英、汉语中的时间系统的不同表述 相似文献
5.
6.
于芹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123-126
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大 时间词(的)"使用的句法环境;二、"大 时间词(的)"的语义特征;三、"大 时间词(的)"中时间词的语义特征;四、"大 时间词(的)"中时间词的主观特殊性和客观特殊性。从"大 时间词(的)"的句法环境入手,探讨了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以及时间词的语义特征,并从主观的特殊性和客观的特殊性分析了这一格式生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
为了考察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的影响,研究一通过模糊赋值的方法考察了汉语时间词的模糊性,研究二让被试阅读8篇记叙文并在句子之间判断事件边界。结果发现,所选定的汉语时间词具有不同的模糊度,模糊时间词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并与句子过渡类型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汉语时间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倪永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89-93
首先从词汇学的角度,对汉日反义词的概念作了简单的对比研究工作,归纳了汉日反义词概念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就反义词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次通过对中日两国相关辞书、语言实践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汉日反义词在构成上,特别是否定接头词构成上的一些互动作用.希望能对语文教学以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日歧义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黎今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87-92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日语在语音、语义、句法、语用四个平面上的歧义现象的对比分析 ,阐述了汉日语歧义式的种种差异和关联 ,为语言歧义式的机器编码和翻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日熟语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钰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96-101
熟语作为一种规约性语言,被广泛地使用在日常交际之中。汉日熟语所带有的知识性、民族性存在异同:一方面,汉日熟语都具有规约性和不变性等特点;另一方面,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自然环境、文化认知的语境不同,且看待和观察事物的视点、深度亦存在差异,这对两种语言中熟语的形成、运用、理解等带来不同。 相似文献
11.
黄宝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49-52
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五种基本味觉词的对比发现,汉语“甜”的引申义所表示的一般都是积极意义,日语“甘い”则多用于表示消极意义。这与古日语“甘し”有关。而汉日语的酸/酸い、苦/苦い、辣/辛い所表示的引申义则基本相同,都是表示消极意义。并且汉语中“酸”和“苦”的引申用法比日语的多。日汉语基本味觉词引申义的异同与中日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古代两国的文明进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齐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3):57-59
中日两国虽都使用汉字 ,但其含义却不尽相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 ,对词汇的准确把握是学好外语的关键之一。通过对中日之间相同的汉字词义进行比较分析 ,以加深对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何亮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4):131-134
与上古汉语比较,中古汉语相对时点词有以下特点:由位移动词参与构成的相对时点词语明显增多;除继承上古"位移动词 时间成分"方式外,中古相对时点词语出现"副词 位移动词"和"位移动词 位移动词"的结构方式。中古汉语位移动词构成的相对时点词用法更加统一;一些新兴相对时点词经历了"佛典→与佛典有关的文献→一般文献"的发展过程。汉语时间表达的认知隐喻方式在上古还不够成熟,中古才趋于成熟。中古时期,人们更加有意识地参照汉语对时间表达的认知方式,运用位移动词来创造新的相对时间词。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引进西方文明的过程中,由战前的汉字译语转变为战后的音译外来语,并呈不可逆之趋势。随着音译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浮现,不同来源的外语,译成日语片假名时往往被误以为是同一个词,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片假名外来语有滥用之嫌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可见,对片假名外来语的引进进行反思和适当的限制对规范日语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张新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41-43
日语具有丰富的拟声拟态词。拟声拟态词用于生动地描摹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弥补了日语形容词数量较少的缺陷,在日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数量上也远远高于汉语的拟声词。由于这个特点,在对它们进行汉译时,就会产生无法与汉语一一对应的问题。本文以高慧勤和叶渭渠的《伊豆的舞女》的中译本为例,探讨拟声拟态词汉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英汉动物类词汇的语义比较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133-135
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皆有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英汉两种语言都是如此。本文拟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见的动物词汇的语义加以比较,以期找出两者的文化异同,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孙艳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59-161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19.
尹蔚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本文从中外学者有关汉藏语同源词研究的资料中 ,综合精选出鼻音、流音声母关系字 65对 ,对其语音、语义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 ,为论证它们之间的同源关系提供更充分的论据 相似文献
20.
何晓红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6,(2)
汉、英两个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英颜色词也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本文探讨了中英颜色词内涵的异同,就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