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15年来,妇女/性别社会学已成长为学术界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大陆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中所致力于探索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妇女/性别社会学的本土化、主流化和学科化。纵观十多年来妇女/性别社会学对这三大问题的探索路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是其浮现出来的两条最明显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趋势。结合相关文献,文章对妇女/性别社会学在本土化、主流化和学科化进程中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分别进行了梳理与讨论,并在最后指出,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今后的发展仍然需要在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的道路上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建设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前景与挑战:当代中国的妇女学与妇女/性别社会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对妇女学以及妇女/性别社会学这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术领域在中国之兴起和发展的回顾.基于知识社会学,作者极大地典型化了中国妇女和性别议题的内客和原因,解释诸如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国家/政党管理、经济改革、政治变化、本地状况以及全球化等历史和社会政治因素是如何在这两个领域产生影响,形成特征以及进行知识生产.尤其是,作者根据学术地位、立场、内容、研究方法、课程变迁以及教学等因素,检视了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知识发展的动态轨迹.最后,作者还论述了上述两个领域所共有的特征和议题是如何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女权/女性主义两者动态交互影响中演变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权利”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创造更新权、意义赋予权、学术自主权等类型;作为“权力”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指引导向权、鉴定评判权、行动支配权等类型。这些也体现在中国社会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中国社会学初创阶段,严复等人在社会学本土化和学术话语创新方面进行了尝试。费孝通经历了中国社会学前期发展阶段近20年及后期56年全过程,其学术历程对于中国社会学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在理论自觉基础上努力达致学术话语权的制高点,是中国社会学从世界学术格局边陲走向中心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中国的社会学中"文化自觉"及"理论自觉"的视角越来越被重视.本文通过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社会空间理论应用于日本社会时遇到瓶颈的案例,探讨这一视角对于其他社会是否也具有意义,以此对这一视角的贡献性及政策上的意义进行再思考.本文揭示出社会空间理论强调了差异化,而在日本社会,尤其在文化面上,被强调的是同质化.文化自...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社会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就是它逐渐“中国化”的历史,把社会学划分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社会学之间的差别和冲突。文章分析了对社会学“中国化”的性质和目标的不同理解,认为正确全面地理解社会学的学科化问题,仍然是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目标的关键。在作者看来,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途径是“化入”与“化出”,即尊重社会学学科发展历史和规律,先进入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内部,批判地继承西方社会学,然后化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为了社会的平衡与稳定发展而寻找有效的社会控制,始终是社会学最关心的课题,舍此而讨论社会学的“中国化”,是一种非学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是西方哲学理论走向深化的重要标志.对审美问题的自觉观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哲学的理论情趣问题,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近现代哲学的审美自觉蕴涵着时人的本真的生存方式和境界,即美的生存方式和境界的自觉,这一自觉有利于哲学克服科学和宗教等文化形式对人的存在的贬损,在对人的存在的召唤、呵护和守望中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取得颇多成就之际,社会工作本土化成为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建构,是实现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目标的关键路径。基于此,对当前学界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反思,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提出“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制度自觉”应成为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邹雨彤 《社科纵横》2013,(1):226-227
文化自觉是对所处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即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文化。大众文化则是文化自觉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公众所接触到的文化形式。对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从哪些角度来认识大众文化,又如何反思大众文化是文化自觉发挥实践作用必须解决的问题。寻求对大众文化进行文化自觉的方法和途径,运用文化自觉成果引导和塑造健康的大众文化氛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飞舟 《社会》2017,37(4):143-187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妇女与本土: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妇女犯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金玲 《浙江学刊》2002,(6):167-173
近 2 0年来中国大陆有关妇女犯罪的研究一直处于双重边缘的地位 :社会学研究的边缘以及妇女研究的边缘。本文对妇女犯罪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关注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从学科建设以及女性主义的角度指出现有的妇女犯罪研究理论体系中的短缺及不足。最后强调在本土化的基础上 ,从社会学和社会性别两方面 ,对中国大陆妇女犯罪的研究进行改良 ,并提出自己关于构建对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费孝通思想探微——谈文化自觉及对文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社科纵横》2010,25(7):145-146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和文化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如"文化自觉"理论、"差序格局"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理论,从文化自觉理论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文化自觉对文化发展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来论述他的"文化自觉"理论,从中可以看出费孝通思想理论的深邃.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自觉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目标。在世界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代,倡导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文化归属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实现文化理性自觉的前提,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是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自觉的重要环节,而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凝练民族文化精华、提升民族文化品格,则是实现民族文化高度自觉的确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宁 《社会》2006,26(6):1-1
在全球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一种学术运动,乃是社会学话语的“依附国”力图摆脱对“发达国”的学术依附地位的一种集体诉求。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乃是一种学术民族主义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外部效度问题成为“依附国”的学术群体所攻击的靶子。通过寻找和创立更具有效度的、更能解释本国实际的理论,学术“依附国”获得了独立于学术“发达国”的话语权利。这种类型的“本土化”,是合乎情理的。   从学术“依附国”内部的视野来看,社会学本土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本土学者与海派学者之间所进行的学术资本和话语权利竞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4.
温朝霞  杨师帆 《探求》2013,(2):89-96
振兴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立一个具有共处守则的和谐社会,需要一种深刻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展示大国气度和风范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推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州来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现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体现了广州对国际大都市发展格局的“文化自觉”,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批评及对批评的反思--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中欣 《社会》2002,(4):4-8
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 ,似乎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了。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 :传媒即生活、生活即传媒。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介入妇女研究领域 ,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来审视今天的大众传媒 ,便是这篇论文的缘起。一、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学意义上对社会性别和大众传媒的相关理论理解 ,现实基础是当代中国本土的传媒与社会性别互动状况。研究方法主要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文献分析 ,并结合笔者对大众传媒的大量现实观察和分析。“社会性别”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创立到今天 ,已经日益成为女性主义学…  相似文献   

16.
欧金焕 《创新》2012,6(2):106-108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本文围绕怎样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从七个方面探索其基本路径,以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些许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社会学”是介于考试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种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探究考试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揭示考试活动与社会其它现象之间关系的新兴学科。开展“考试社会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考试社会学”的专门研究,目前在国内尚未有闻,当属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根据对“考试社会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对象、目的和任务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考试社会学”专著的基本理论框架,可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考试社会学概述。探讨这门学科研究对象的性质、范围和任务等,揭示该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概要,阐明考试社会学与相近学科的区别和联  相似文献   

18.
MSW学位教育的推广表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不过在具体教学中,社会性别主流化这一重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尚未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MSW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培养有社会性别意识和理论素养的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教学中探索“赋权增能”方向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进而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9,(10):114-118
"魏晋文学自觉说"似乎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早在汉代已有多种迹象显现文学的自觉。汉代个人意识的觉醒,文学创作的自觉;各类文体的分科与发展;文学理论的意识和批评的进步三方面,体现了"汉代文学自觉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佟新 《社会理论》2001,(1):48-55,16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动和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