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日常生活史作为近年备受学界关注的新研究领域,对拓展与深化中国历史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尤其在中国社会史的“生活”研究领域,由社会生活向日常生活的转变,被认为是推动中国社会史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一环。自2008年以来,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即将“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规划为一段时期内着力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推进该项研究,中心在成功举办“中国日常生活史的多样性”国际学术讨论会、“日常生活史视野下中国的生命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又于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天津举办了“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学术研讨会。旨在强调将日常生活置于具体生活场景,探讨日常  相似文献   

2.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前半期,有关日常生活史的若干问题,陆续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被开辟为社会史研究的课题;后半期的前半段,中国内地学者对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港台学者基本延续前期的研究理路,对生活史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关照,国外学者的成果中则产生了代表性的著作;后半期的后半段,生活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国外学术界则因"汉学"的日益被重视而不断涌现生活史论著;2l世纪的生活史研究,问题不断细化,传统的研究领域也不断与日常生活史视角相结合,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日益丰富多彩,呈现方兴未艾之势。  相似文献   

3.
有不少学者指出,虽然传染病是一种生物现象,但人类对于疾病的理解,却无法逃离其所处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并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疾病医疗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外学者都对这个领域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思想史学科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稳步向前推进,其中,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出土文献与思想史研究、儒学与民主制度等成为当年的热点和亮点。学术界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取得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一、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重视思想史与社会史的结合,把思想史发展放在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中来审视,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侯外庐学派的一个重要学术特点。然而在新的西方思潮大流中,新生代的学者对侯外庐先生及其倡导的研究方法有些淡忘或冷漠。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管彦波的新著《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作为国内民族社会生活史的综合性专著,在探讨民族社会史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区域民族社会生活史研究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视角和极富思辩性的启发。曾记得20多年前,我国传统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史学危机”的大讨论,在激烈的争论中,有一种声音认为,史学危机不是史学本身的危机,而是史学思维的危机,是研究者视角和方法的危机,是史学脱离生活、脱离民众,变得只有“骨骼”而没有“血肉”的危机。或许是受这次讨论的影响,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6.
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 《学习与探索》2006,(5):162-164
民众的读写能力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史研究领域──读写史研究。通过对英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进行考察发现,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①逐步提高,中世纪以来读写能力被社会上层垄断的局面有所改变。到19世纪以前,英国大部分人口具备了初步的读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教育、宗教势力和社会生活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日本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文化史、中日关系史均给予了较多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近现代日本社会史的研究略显不足。《日本近现代社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则改变了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8.
张佩国 《社会》2007,27(2):104-104
近三年来,“中国乡村社会”,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综合性的论题,已经超越了某一具体学科的界限,而日益为被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众多学科学者所关注。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不仅仅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学科的学者们在自己的研究中越来越注意到相关学科有关中国乡村社会的知识生产,并将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消费贯穿到学科的再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本学科的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引用其他学科学者的文本,比如人类学引入历史学的解释维度,法学引入人类学的民族志书写方式,政治学借鉴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等等。在具体的“中国经验”层次上,“革命现代性”和集体主义传统的“发明”,成为多学科学者的研究命题;区域社会史走出狭隘的教科书式的社会史书写,借鉴人类学“文化类型比较”方法,问题意识越来越明确;而对20世纪中国乡村的人类学追访,也已经将民族志书写放在了历史人类学的解释框架中,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时空坐标中才能解释一个地方人们的生存逻辑;村落、宗族与国家仍然是学者们的学术兴奋点,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也甚为明显;乡村产权和财产关系显示了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的不同分析和解释取向,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也很注意从对方的研究中得到方法论上的启发;围绕乡村政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政治学者和社会学者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这种分歧有学科本位观的因素存在,但这种争论本身亦说明了学科界限已经退居其次了,对问题的关注才是第一位的。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其实已经显示了“总体社会科学”的诉求,尽管学科整合过程中还仍然存在着学科本位的必要性和制度空间。下文就这几个方面依次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9.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2007,27(1):1-1
摘要: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新公德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新公德观略论·关健瑛公共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生活三大领域之一。为了维持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人们总是要遵守一些最基本的准则,来规范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使整个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本文拟对中国近代的新公德观作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11.
时亮 《唐都学刊》2013,29(4):84-89
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一鲜明的研究特色,即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社会史”与“思想史”概念在侯氏眼中与它们的现代意义不同,概而言之,侯氏的“社会史”范畴比现代意义的要小,而他的“思想史”概念却比现代含义广泛得多。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既包括以社会史为基础来研究思想史,又包括以思想史为基础来研究社会史,这是由其理论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侯氏《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书有许多具体研究都鲜明地体现出社会史与思想史互动研究的治史特色。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1月21日至23日,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5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及摘要46篇。会议期间,学者们以"日常生活与民生"为主题,透过信仰生活、城市社会、饮食、生计、地域生活、教育等不同维度,将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联系起来探讨,力图深化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并加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现就此次会议的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批评及对批评的反思--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中欣 《社会》2002,(4):4-8
今天人们的社会生活 ,似乎已经离不开大众传媒了。在一定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 :传媒即生活、生活即传媒。以社会学的学科视角介入妇女研究领域 ,将“社会性别”作为一个分析范畴来审视今天的大众传媒 ,便是这篇论文的缘起。一、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本文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学意义上对社会性别和大众传媒的相关理论理解 ,现实基础是当代中国本土的传媒与社会性别互动状况。研究方法主要对国内外的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文献分析 ,并结合笔者对大众传媒的大量现实观察和分析。“社会性别”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创立到今天 ,已经日益成为女性主义学…  相似文献   

14.
体育社会学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中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生活的一门学科,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体育也被列为问题之一,因此,体育社会学也就必然成为社会学一门分支。体育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体育现象。这门学科,入世未久,在国内更加陌生,有待开拓。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应该有一个集中而又系统的研究领域。体育社会学究竟研究些什么呢?它应包括:集团和体育;体育和社会关系;体育和社会史;体育和文化;社会问题和体育;其它如运动、娱乐的社会学研究等。其中体育集团这一问题应贯串  相似文献   

15.
西方书籍史研究中的社会史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书籍史研究从20世纪中期起至今经历了一次社会史转向。这场范式转换运动是源于书籍史本身的社会史范式契合,在新史学思潮、心态史和其他学科的外史转向的影响下发生的。该社会史转向前后大致经历了年鉴派计量分析法、阅读史研究进路、深度描述理论和传播循环模式等一系列的范式变迁,并在西方掀起了新的中国书籍史研究热。西方书籍史的这一社会史转向也影响到中国书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不同的时代给予了历史研究不同的路径与趋势,近年来,活跃在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异军突起。为进一步推进古史研究新发展,搭建青年学人学术交流平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25至26日举行了首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华中  相似文献   

17.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18.
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什么是思想史,以及如何去研究思想史的问题.着重就西方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作了勾勒.认为洛维乔易的观念史研究注重的是对经典文本的解读;剑桥学派将语境方法引入思想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的研究方法.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为思想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空间,思想史研究更多地与社会史结合在一起,即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史转向".这种转向并不表明思想史研究在衰落.新社会文化史的挑战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思想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魏伟 《社会》2008,28(1):77-77
在西方学术语境中,都市运动(或称都市社会运动)代表了和主流社会运动研究截然不同的学术和理论传统。都市运动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没有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从批判性地考察中国学者对“都市运动”这一术语的“借用”开始,然后对西方的都市运动研究的理论脉络进行梳理,突出揭示都市运动研究和主流社会运动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旨趣方面的差异。文章认为,西方都市运动研究注重学者参与和立足社区的传统,对今天中国的实证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本卷栏目的特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国家与社会、近代华北社会经济、家族与社会、医疗社会史等栏目,发表了我们长期以来重视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以海洋与社会、科举与社会、法制与社会、思想·制度与社会文化为主题,登载了我们以往较少发表类型的稿件。这些新老栏目的论文,各具特色。有的勇于提出新见解,如民间学者沈登苗先生与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教授商榷,利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明代科举题名录的精华《登科录》,就何教授《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中对明代前期科举流动率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