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成生 《社科纵横》2006,21(4):65-67
现实中的城市化实践在西方形式主义经济理论的误导下,愈益演变为经济至上的泛城市化运动。经济主义的泛滥使城市化实践日益步入片面性的误区。由此,我们必须以社会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市场主导和政府统筹相结合为基本手段,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符合梯度发展规律的多元化、层次性、立体型城市化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城乡二元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化过程存在着城市化网络体系均衡发展问题,城市化网络体系的变动的原因是报酬递增所引起的,城市规模就是根据其边际收益的大小而变化的.建立引力均衡模型,提出了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没有恒定性的最优城市规模范围的观点.聚集规模的不同,城市由小到大,其边际收益逐级加大,要素从规模边际收益相对低的聚集点向规模收益相对高的聚集点流动.应建立城市发展从分散的乡村到集中的城市、从封闭的农村和城市到开放的互联的城市网络结构转型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莉  梁继超 《创新》2007,1(4):28-3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区域旅游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也刻不容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必须打破地方局限性,突破行政和地域区域,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在区域旅游的发展中,旅游企业乃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它将在区域旅游的合作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微观主体—旅游企业入手,分析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企业发展之路,加强泛北部湾区域旅游企业的合作,以促进泛北部湾旅游实力的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农村化”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伴生的现象.农村化主要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非农化、身份农村化”和“生活市民化、身份农村化”两个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行政单位的流动人口、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和非本地户口人口中农村户口人口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化现象不断扩散的结论.同时,本文从人口流动政策、户籍制度、隐性失业和城市化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且对农村化现象带来的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融合、市民化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宇婷 《创新》2014,8(6):82-88
当前农民工在城市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既不利于农民工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农民工的各方面资本存量不足。资本存量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框架。首先,农民工与土地资本存在着矛盾的关系,土地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之一;其次,影响农民工城市化的资本因素分别是来自农民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来自政府的制度、经济资本,以及在市场化运作下,农民工在城市消费支出扩大,导致城市化成本增加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从主体资本存量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半城市化原因,能从与农民工相关的主体方面更加详细地对原因进行探讨,以便于化解农民工城市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学术界已有的对浙江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的抽象描述和实证分析,在考察浙江省城市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动之数量关系的刻画,运用了计量方法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给予了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浙江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总体符合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当城市化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时,两者的互动关系会通过人口比重、就业比例等相关因素的带动呈现出由本国国情所规定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来自家庭层面的微观数据分析发现,农民会根据家庭结构和其他家庭因素的变化,灵活地采用夫妻分工、代际分工和混合分工等多种分工形式,保证家庭成员弹性地选择进城还是回乡,因而农民进城的动态过程呈现出"合力式家庭城市化"的特征。家庭分工、城乡联结和资源积累等三大机制是"合力式家庭城市化"的内在结构,这种渐进式城市化道路充分地反映了农民的家庭理性,它兼具发展性和稳定性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合力式家庭城市化"揭示了涓涓细流的家庭城市化汇聚成波澜壮阔的中国城市化的过程,深化和修正了对"半城市化"的认识,对于制定与城乡发展相关的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钦北愚 《学术交流》2002,(2):96-100
城市化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探索城市化运动的规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因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坚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技术创新制度和宏现经济政策等方面去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据此,我们应遵循城市化规律,发挥自下而上的制度安排的诱致作用;从实际出发,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多样化道路;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使我国城市化发展符合其固有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是从农民进城的角度讨论我国早期城市化,内容包括早期城市化出现的历史前提,农民进城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动力,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挑战,以及进城农民在新的生活环境下的竞争和压力.上述虽不是早期城市化的全部,但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漆国生  王琳 《社科纵横》2010,25(7):70-73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带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从而使城市文物保护体现出较强的复杂性.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对城市文物保护的优势条件,并提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全民参与"的原则以及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等措施,使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更好保护城市文物,让城市化和城市文物保护可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日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于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忽视了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而直接建立模型,容易造成“虚假回归”问题,通过利用单位根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非平稳变量的单整阶数,从而进行单整检验与协整分析,最终确定中日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确切的数量关系,以此来比较中日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并为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时间以来,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社会的处境深受社会各界关注.有人认为,农村流动人口的出路是返回农村;也有人认为,城市应该完全接纳他们,使他们城市化.但是在目前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框架内以及社会结构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既无法返回农村,又不能彻底融入城市,而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状态.我们在对温州的抽样调查中,从市民权、日常生活、社会认同和主观体验三个层面进一步证明"半城市化"格局的存在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结构性变化.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形势下,国家应该积极地把推进农村流动人口彻底城市化纳入刺激经济发展的对策中,以便更好地把刺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解决民生问题与促进社会结构调整有效地结合起来,打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半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人文质量是以人为中心,反映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及其家属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发展等人文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我国城市化速度快,但人文质量积累问题多,已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五大消极后果。全面提升城市化人文质量,是使国民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尽快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突破传统等级理念,确立民工主体意识,尽快实现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开放中小城市户籍登记制度,鼓励民工举家迁移,落实住房社会保障,是有效提升城市化人文质量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郑恒  张国平 《浙江学刊》2007,(6):183-187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变动趋势,指出不同的时间段工业化对城市化带动作用是相异的。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角度对这一差别进行了解释。就如何立足于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李井奎  钱陈 《浙江学刊》2007,13(1):172-177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首先利用服务业地区比重、区位商和服务业/工业相对集中度等指标分析了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然后利用服务业生产率指数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服务业的地区差异,最后讨论了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分析结果应证了服务业具有空间集聚的趋势且受城市化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一观点。而且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指出了其服务业发展的几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简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梁文政 《探求》2012,(3):8-12
从2006年以来广州市主要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当前广州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实现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发展平台的重大突破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服务业就业人口偏少,科技创新投入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偏低等不利因素也影响着三大突破的实施。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抓好战略性信息基础设施和战略性信息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所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缺乏自足创新能力、相关的激励机制以及政府管制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截至2006年12月11日,我国银行领域已完全对外开放,面对外资银行混业方式的蚕食化的竞争,如何完善产品创新的动力机制,提高国内银行产品创新的能力,加快产品创新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对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受城市化影响程度不同的三个乡村社区,调查居民日常行为空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对地方感的影响,发现地方感的差异不仅与空间重构导致的居民社区依附程度差异有关,同时还与社区"公共领域"有关。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地方感的措施,以更好地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促进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