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约束条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过程性现象与结构性变化,它反映了由资源配置条件与市场环境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现实.浙江产业结构与产业层次之所以没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与全球化进程而及时调整与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和产业锁定效应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调整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变动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外在压力,经济发展引致的要素资源结构变动增强了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使浙江有可能通过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压缩与转移产能相对过剩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地区产业竞争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浙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升:环境变迁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允生 《浙江学刊》2013,(1):202-207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总体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偏大,产业层次与产品附加值偏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浙江制造业及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所弱化,产品赢利能力和水平逐渐下降,浙江面临如何加快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十二五”时期浙江制造业要通过过剩产能转移,压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规模,提升制造业产业层次;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提高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通过市场化产业整合,提高制造业产业集中度.既要保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又要提升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能力,更要增强制造业的产业整体竞争力.使浙江制造业在经济环境变迁与产业转型升级中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3.
范剑勇 《浙江学刊》2008,(3):158-163
已有研究证实改革以来制造业区位分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已经向沿海地区转移与集聚.那么与此密切联系的是地区间的产业竞争力处于怎样的动态状态?本文以此为展开点,通过1980-2001年同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典型行业的转移份额法分解,发现1、分行业看,所有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空问集中率都有普遍提高;2、沿海地区制造业增长主要是由该地区的产业竞争力提高引起的,相应地中西部地区产业萎缩是由其产业竞争力弱化导致的;3、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形成,相应地中西部地区沦为生产率低下的外围区域,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4.
沿海地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加工贸易是区域经济特别是"后发经济体"融入国际分工、促进制造业升级、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曾巧生,2007)。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工工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江西作为东部近邻,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同时,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江西应当采取措施,紧紧抓住优势,努力应对挑战,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世界服务业吸引FDI状况及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嗣毅 《学术交流》2008,(2):112-116
世界经济和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世界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为吸引外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世界服务业吸引外资状况良好,并继续快速发展.这主要取决于世界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服务业吸引FDI能直接提高东道国服务业的需求能力和服务供给的质量,能间接刺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供给质量的提高,能在服务业和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其他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产业循环关系,这三个方面最终可以支撑起东道国宏观经济良好的运行态势.上述服务业吸引FDI作用的发挥需要东道国政府强有力的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包括加快国内服务业发展、充分利用世界服务业国际间转移的机会、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来自于制造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的空间、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融合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世界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制造业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长期发展中,结构问题、产业集群问题和产业竞争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产业集群竟争力下滑,集群效益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家制造业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点就是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竟争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两个典型制造业中心浙江和广东为例,就制造业集聚之集聚经济与区域制造业发展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宏观的制造业结构、中观的行业集中度以及微观的集聚企业类型三个视点切入对浙江与广东制造业集聚的对比分析揭示,两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发展的贡献不同.这种集聚经济之区域制造业发展效应差异,可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的自身特征差异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张伟明  于蔚 《浙江学刊》2013,(1):208-214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的兴起与发展为浙江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提供了强大支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集聚是浙江产业集群的重要特色,其发展具有本土联系、市场联动及地域关联等特征.本文以绍兴轻纺产业集群为例,从交易方式升级、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四个方面阐释了传统产业集群转型与升级的演化路径,并提出了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民工潮"对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森 《社会》2001,(7):4-6
“民工潮”对中国的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到底起着什么作用?文章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指出 ,由于“民工潮”这种机制的存在 ,导致中国的东部地区能够获得近乎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 ,从而使中国的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迟迟不能向中西部转移 ,既影响了中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也延误了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 ,由于中西部还无偿地为东部地区承担了大量劳动力的培训成本。因此 ,在中国既定的经济发展背景下 ,“民工潮”的机制对东西部地区的相对发展差距的影响消极面大于积极面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化的发动方式、动力机制、产业和区域推进模式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文章认为 ,浙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导向的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内发型区域现代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发动方式 ;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为主要动力源 ;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推动现代化的主导产业以及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辐射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面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浙江下一个阶段还必须解决战略定位、再创体制优势、政府功能转换、人才资源开发与聚集、技术支撑条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制造业区域转移是实现中国地区间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借助改进梯度系数分析中国区域间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制造业区域间产业转移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目前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国际产业转移动力源,并应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相应调整的观点。同时,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与产业和产业链的环节转移相结合,在转移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合作,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关联视角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主导产业是对区域经济发展起主导性或支配性作用的产业.现有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基本上都局限于区域内部环境的分析,而忽略了发达地区或相邻地区对本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影响.基于此,研究构建了一个三维互动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框架:一是区域关联维度,主要分析区域间产业联动和区域经济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溢出)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二是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维度,主要反映了本区域现有的产业基础、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是对区域产业发展自身能力的衡量;三是区域产业发展潜力维度,重点考察前瞻性、前沿性技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对产业发展前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严重状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目前,东北地区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升级障碍是: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较差、产业关联效应不强、发展模式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发挥优势产业协同发展效应,智性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是东北地区制造业摆脱转型升级困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郑吉昌  夏晴 《浙江学刊》2005,(4):187-191
当前浙江经济已经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浙江经济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面临许多挑战.本文从分析浙江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认为浙江正在逐步走向"服务经济时代",发展服务业对浙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服务业有助于浙江在"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助于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助于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浙江解决就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这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契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江西本地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开展好市、县、开发区项目对接活动;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  相似文献   

16.
未来的区域产业发展与竞争取决于不同地区对制造业所需生产服务体系的供给竞争。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在于 ,产业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金融约束。这是由于在目前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下 ,浙江缺乏一个服务于地方的专业金融中心。而对杭州城市发展来说 ,要继续保持杭州在浙江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保持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必须进行城市功能和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建立与上海金融中心错位经营、为地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 ,是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 ,本文提出了建设杭州金融中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浙江、上海制造业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 ,提出浙江承接上海产业辐射与转移的领域与行业 ,加快建设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河北、河南、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份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指标和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对比,探讨我国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关联程度。分析发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也就越高;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又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支配下 ,甘肃省城乡经济关联度低 ,城市经济发展表现出负集聚效应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慢 ,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拉大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 ,应借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经验 ,推动城乡产业战略转型 ,改进资源型工业城市的负集聚效应 ;应处理好发展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路线 ;应结合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以县域工业化为重点 ,以工业资本和模式改造农业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推动地区产业转型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统一国内大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题中之义。利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区的宏观面板数据,采用两步SYS-GMM模型探究了市场一体化发展、产业转型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发展可以显著推进地区产业转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在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路径中呈显著的非线性调节作用,二者的调节效应分别存在倒“U”型和“U”型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