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黎 《南都学坛》2009,29(1):47-50
室名别号,一般为使用者自己所取。对使用者而言,室名别号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对自我的体认,二是对自我体认的表达。室名别号产生于东晋之前,盛于明清,其与东晋以前文人隐逸风尚相联系,彰显了文人独立的人格精神。文人有意识地为自己取室名别号是一个编码过程,读者解读室名别号则是一个解码过程。室名别号所蕴含的意象,往往是文人毕生精神的寄托。因此,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室名别号,是对文人心路历程的解读。从徐渭的室名别号切入,我们可以看到徐渭人生的悲苦与喜乐,他对于自身身份的设定,"布衣"或者"道人",得意与失意,寥寥数字之间的寄寓与向往。  相似文献   

2.
新闻文化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由传播者主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与传统的新闻观相比,更重视信源、传递及受众三者间的深层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形成问题;在信息传播中更重视现代化通讯网络对人所产生的双向沟通作用;在受众中,着眼于启动他们的心理因素等。由此,产生了新闻文化的三元结构和其它方面的若干兼具时代性、文化性、新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文人学者都习惯给自己起一个别号.这些别号的来历大都是很有意思的,以至于有的人的别号传于后世,其真名倒反而被遗忘了.例如,曾经评点过《红楼梦》的“脂砚斋”云者,此人到底是谁,目前还没有人能考证出来.这里我们想谈到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雄视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在晚年就曾有过两个别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一个基本上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其文化发展史就是移民不断涌入、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的历史。从早期殖民时代到二十世纪的今天,移民潮或急或缓,始终没有间断过。“美国人”这个概念是随着美国诞生而产生的。如今,美国的疆界已定,而美国人的定义难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其移民来源的复杂性及其文化的多元性。本文就美国社会的移民同化与文化多元化理论作简单介绍,或许对国内研究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文化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相似文献   

6.
某者,蜀东内江人,字轩云,号里影,别号逍遥少主,又人送外号“村长”也。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西古代哲学来看,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人注重于认识事物的结构、特性和本质,中国人则侧重于认识事物对人的作用、影响与功能。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人具有一种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这种宇宙意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贝塔朗菲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文化世界作为人的世界,在本质上是符号世界。基于对人、文化、符号三者之间关系的这种独特理解,贝塔朗菲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观念,并运用这一文化观念分析了困扰着现代人的两种文化分裂与沟通问题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立的文化,牛是一种动物,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驰骋于中西方文化中,在两种文化中却扮演不同角色。在中西人心目中,对牛褒贬不一,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便是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论史前人类的历史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个人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证明。称谓是以本人为轴心确定亲属以及非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姓名和称谓对于人们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两国人民在对姓名及称谓的认知不尽相同。中国古代在名字的使用上有避讳的制度。在言谈和书写时,遇到君父长上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这一习俗在亲属称谓以及社会称谓习俗上也留有烙印。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人名的避讳为切入口,分析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的特征和差异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中日两国的姓名及称谓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符合国际习惯,符合汉语特点,根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解释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名称,即按照国家标准《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里的《音译表》,像读音译的外国地名一样地读《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字母名称。可以根据音译表列出表示字母名称读音的汉字。提出处理加符字母的办法和完善汉语拼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字系统的异同着眼,将进入到英语的外语专名分为罗马化语言的专名和非罗马化语言的专名,在此基础上对中外人名、地名和机构名称在英语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简略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汉语拼音已经使汉语和英语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书同文现象。汉语专名向英语的转换要做到与国际接轨,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摒弃以跨语言重新命名来形成英语译名的方法;第二,明确界定语义翻译的适用范围;第三,汉语拼音在名称跨语言应用中的地位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证落实了10个鸟兽名称的所指,它们都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解释不明或弄错了的。即:猸子(鼬獾);麈(麋鹿);鴢(黑颈);吐绶鸡(角雉);鹯、晨风(白尾鹞);狂(大鵟等);桐花凤、幺凤(太阳鸟);翡(赤翡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菜,尤其是中国传统特色菜,不仅爽口,而且韵味。为了让这种美食吸引更多的外国客人,一个响当当的菜名是必要的。是为了方便外国朋友理解而将中国菜名意译还是为保留其文化内涵而将其用汉语拼音音译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从目的论的视度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传统特色菜菜名应以音译为主,采用这种方法去翻译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名及标示地名的地图、路牌、站牌和交通路线图,是来华学习者最容易接触的语言景观,并且蕴含着城市地形地貌和人文发展的丰富信息。以地名用字作为对外汉字教学的拓展内容,不仅是汉语教学与当地文化传播相融合的一个理想切入点,也便于引导来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汉字、识记汉字和使用汉字。城市地名用字字形规范、形义联系理据比较透明、汉字重复率高;通名用字往往标示类别,而且语义层级分明,构词能力强;专名用字往往优先选用通用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7.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是各自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英汉姓氏来源、英汉名字详论、英汉取名理念及英汉姓名称谓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文化作以字里行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名用汉字数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常用汉字数量在二战之后受到限制,1951规定人名用字除常用汉字外,还可以使用92字。常用汉字数量比较稳定,而人名用字却经过数次调整。1981年前为稳定期,之后为多变期。而多变期又由微调逐步到大规模调整。2004年,《人名用汉字别表》更名为《汉字表》,扩大为983字。现代技术对汉字使用影响很大,人名用汉字又有浓厚的汉字文化特征,日本国家汉字使用政策变得更为宽容。人名用字数量和字体都需要慎重对待,读音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常规焦点位于语言单位的末尾,在中式菜名中,人们通过语序手段将重要食材作为焦点,但是在家常菜名短语中有些焦点并不严格居后,食材的位序可以调换。家常菜名中食材的位序不仅受焦点原则制约,还受到原料价值、烹饪方法、菜名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夏文献中对不同民族人名的处理方式不同:汉式的姓名和梵式的名字全部音译,藏式的名字全部意译,党项人的姓表音而名表义。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判断人物的民族属性,从中可以知道作为西夏后族的梁姓和曹姓贵族是党项人,而非此前学界估计的汉族人。对不同民族人名的处理方式有少量例外现象,是因为有些汉族书写者并不懂得党项人名的实际含义,而有些西夏文书写者也不懂得吐蕃人名的实际含义,他们都是仅凭听觉进行音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