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急需得到结构合理和丰富的人力资本支撑.本文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衡量指标——绿色GDP,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人力资本支撑要素与绿色GDP的函数关系模型,通过时序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劳动人口迁移、科学技术发展等人力资本支撑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影响;并针对当前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现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金融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报告从辩证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以长株潭地区近年来在创建金融安全区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果,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金融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当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切实优化区域金融生态,以配合省委省政府“两型社会”建设发展战略,有效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为突破区划行政、城乡分治、功能过大、政绩导向、条条远行等体制性弊端,基于长株潭试验区区情,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长株潭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想模式是复合双轨模式.复合双轨模式要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取向,以职能整合为基础,以权力调整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关键,以制度设置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条件.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基本要素和两型社会内涵,此为长株潭创新型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在具备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动态比较和横向比较两大内容,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近年来长株潭相关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快长株潭创新型城市群建设需增强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创新资源培育、投放和建设力度,构建和完善创新型城市群发展的创新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5.
易石宏  刘瑛 《南方论刊》2010,(8):11-13,30
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区域公共治理理念的缺失、公共政策的失范和行政壁垒的存在等因素,建立和创新一套有利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管理体制,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最紧迫任务,要形成区域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使区域间的公共问题高效率解决,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行政壁垒。必须要推动省级区域立法支持,创新区域公共政策,完善区域政府竞争与合作规则,完善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的建设涉及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将是长株潭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本文对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分别进行了分析,从而针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章针对"两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出发,根据“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的要求,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应加强。当前,应以加强饮水安全和湘江治理、提高绿化质量和效益、控制扬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解决生活和生产垃圾处理问题以及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多管齐下,着力打造生态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建设与长株潭城市群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该城市群公共管理阵地的创新内容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政府建设目标就是建设"友好型政府",同时,在建设区域的层次上明确提出了核心区、紧密区、松散区的概念,并对核心区的机构和社会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不仅是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美化城市景观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群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拥有的优势资源。因此,长株潭城市群风景林建设必须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遵循森林生态学和植物群落学及其地带性植被自然演替的基本原理,促进风景林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