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回顾其实践观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真谛,并进而澄清和消除某些误解曲解。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是从其本体论上的二元论和认识论上的不可知伦出发,在近代世界哲学史上对“实践”范畴进行了仔细的哲学探讨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原理,是列宁留给我们的重要哲学遗产之一,是列宁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地改造所获得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成果。它是我们当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旧哲学中本体论(关于存在及其规律的学说)、认识论(关于认识的学说)、逻辑(关于思维的规律和形式的学说)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特别是在康德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康德认识论的出发点就是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的脱节,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黑格尔企图解决这个问题,并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本体论、认识论、逻辑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哲学界达到这样一种共识;实践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畴,而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然而,稍把观点具体化,共识就转化为歧见。对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理解,就集中地反映了分歧所在。笔者虽然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但又认为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中确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略抒己见。在本体论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但是,旧唯物主义却不能对这一正确的结论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说明。古代唯物主义对物质本体论缺乏基本的论证和说明,仅仅是一种素朴的猜测,因而,他们的物质本体论远不是科学的形态。近代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传统,在以往本体论研究的基础上,把认识论问题上升到哲学的主要中心地位,并试图从认识论角度、从感觉出发确证物质是世界的本体、本原。从培根、洛克开始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先验哲学,以考察人的认识能力、研究认识何以可能为目的。它标志着人类开始从自身入手来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使哲学的发展从以本体论为中心转变到以认识论为中心。本文拟对康德认识论中的主体作一粗浅的考察。一康德先验认识论中的认识主体是能动的功能性主体。康德认为,在人们认识之前,就存在着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这些形式逻辑地先于认识,它们是进行认识的条件,是人们认识的可能性。先验哲学就是这样一套先天的直观形式和思维形式所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分为感性、知性和理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西方哲学史上最著名的范畴体系,是由亚里土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确立的。如何看待三位大哲范畴体系在西方哲学史范畴演进中的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康德对亚里土多德范畴学说的推进是研究这一理论问题的关键。特别是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从本体论、客体性原则、二分法,推进到认识论、主体性原则、三分法等方面,它对于西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辩证法和范畴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对西方哲学范畴发展线索的考察也无疑是大有助益的。本文打算从亚里土多德的范畴学说以及康德对它…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史是对此基础的数次拆解与重塑。古希腊哲学是实体本体论,实体是存在的第一范畴。中世纪哲学是以上帝为最大实体的实体本体论。近代哲学分化为两股力量,一方面是唯理论者以及早期经验论者对实体本体论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其他经验论者以及康德对实体本体论的逐步解构。现代欧陆哲学抛弃了实体本体论,建立了实存本体论,但因为实存的现实性,缺乏超越性存在的依据,无法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以往哲学本体论的缺陷并非本体论自身的问题,后现代哲学完全抛弃本体论,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代哲学应该在新的基础之上重构新的本体论,重新定义存在的概念,进而建立新的现代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这对古老范畴的独到理解,王夫之从本体论与方法论角度进一步发挥了"体用不二"的重要命题,并以此为方法,在本体论、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展开了一些新的研究探索,不仅丰富了体用范畴的哲学内涵,而且开创了传统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认识客体的本质属性及其存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的客体与主体是认识论研究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哲学基本问题既具有本体论意义,又具有认识论意义,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作为抽象程度最高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与认识的客体与主体范畴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本文试图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及其存在形式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实践”这一概念的含义,涉及到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历史观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特殊地位,这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同志中历来是认识一致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新认识实践范畴,重新解释实践概念的内涵,从而把实践范畴从过去的一个认识论范畴扩展到社会历史生活领域,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存在形式,对于拓宽和深化人们对实践概念的理解,准确而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把实践抬到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用实践范畴取代唯物主义本体论的物质范畴、存在范畴,并因此导出所谓“物质是否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疑问,进而否认客观实在的客观性,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本文将立足于目前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逐一驳斥“实  相似文献   

10.
张盾在 《哲学研究》2021年第3期撰文指出,学界对马克思哲学革命中的认识论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是在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思想史关系的框架下,追问马克思理论中到底有没有可称之为认识论的内容.马克思对近代认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为了发现和建构马克思的认识论问题,需要依托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1.
卡尔·拉纳先验认识论的基本论题是“上帝启示何以可能”的知识论原理.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在康德先验哲学和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现代语境中阐述基督教的知识论原理,意味着通过本体论和人类学的基本命题揭示上帝与此在之间的生存论关联,把启示神学规定为对于神圣奥秘的启示和倾听.卡尔·拉纳的先验认识论是对于作为基督教奥秘的启示神学的形而上学奠基.  相似文献   

12.
康德哲学向来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显学”。我们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见解,尽管如此,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从根本上还未突破“认识论”的框架,即把康德哲学“认识论化”了。诚然,康德研究认识论问题曾写下《纯粹理性批判》,但《纯粹理性批判》却只是康德哲学的“导论”,更何况《纯粹理性批判》不仅仅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其实,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迷才是康德一生渴求解决的主题。康德对这一哲学主题解答就是重建形而上学即人的科学。康德的意图并非人们理解的那样,在认识论领域实现哥白尼式的革命。当把康德哲学“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李欣 《河北学刊》2004,24(3):44-47
本体论的原初意义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形而上学的特性,这就意味着它必然是理性的超越用途。在理论理性的任何超越使用中,都会发生辩证法,从而使理性处于辩证困境之中,本体论也不例外。经过一代代学者的彷徨追寻,本体论最终转成了认识论,这成为了拒斥本体论的先声。在康德哲学中,实践理性领域的开辟为本体论的辩证困境提供了转机。  相似文献   

14.
论康德的实在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实在性概念是现代许多重大哲学讨论的起点。从先验感性论始 ,经概念分析 ,到理性定位 ,康德对实在性概念的阐述就隐蔽地为这些讨论设置了分歧点。现代认识论和本体论都因包含在这一概念中的双重含义而取得了走向极端的可能性。科学实在论与现象学的哲思趣向都隐喻性地深藏于康德的实在性概念中  相似文献   

15.
先验哲学是康德的认识论的基础,因此,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形而上学的作用,是康德哲学的入口。尽管《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认识论占有了很重要的份量,但是,同样明显的是,所有对于认识论的分析都是为建立科学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作奠基的。这种形而上学已经是实践本体的问题,是人类生存的理想问题。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实质应该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实践哲学,是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法哲学、社会哲学、宗教哲学等所谓的部门哲学展开的。然而,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我们在理解西方现当代哲学时多少有些偏差,这种偏差使得我们对于西方哲学研究,对于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几乎很难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现今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读了袁宏毅同志《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觉得文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分别理解、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物质范畴,是很有意义的。我不避见识之浅陋,加入这一讨论,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经典作家对物质范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异同,可以说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具体地划分。在他们的一些著述中多次谈到这一范畴时,都是就整个哲学体系而言的,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比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这样的:“物质是不依赖于  相似文献   

17.
康德以其"对象依照知识"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发起了一场哲学领域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的走向。这场革命基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困境,在力图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对立冲突的基础上将它们加以调和,建立了以"对象依照知识"为基本思路的主体性哲学。这场革命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在本体论领域发现了"对象"世界的存在;第二,在认识论方面发现和确立了主体能动性原则;第三,在哲学史上实现了哲学研究思路的转向。当然,囿于时代背景,这一革命仍是不彻底的,仍存在诸如知识的先天性问题、"物自体"不可知问题、现象与本体相分离问题、忽视客体性原则问题等缺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康德发起这场革命的原因、知识背景、意义以及局限性重新进行了思考与定位,以期为深入理解康德的思想提供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研究认识论的过程中,主体成为一切研究的根本前提和基本课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直接给予的自我意识。连接笛卡儿和康德的一个重要核心问题就是关于自我主体问题。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突出了主体的作用,康德哲学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无处不立法",揭示了康德哲学的性质和精神。笛卡儿和康德在理解主体和处理主体问题的方法与观点方面存在异同,本文试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达到澄清主体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谈价值哲学的生成论研究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价值哲学研究的危机实际上是本体论的危机。论文在揭示了当前国内价值哲学研究中囿于认识论视阈的局限性后,从马克思等哲学的理论角度尝试性地提出了“生成论”价值哲学的研究路向,并指出,生成论价值哲学是为主客二分视野下的价值哲学寻求一个端正而坚固的本体论基础,以充分体现价值哲学之反思人类自身生存困境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20.
康德、黑格尔和胡塞尔对作为推理科学的逻辑学的理解有重大的贡献,然而,在标准的逻辑史著作中他们并不占据着显要的位置。的确,他们并没有以形式的或符号技术的方式直接地对逻辑的发展作出贡献。他们对逻辑的贡献主要体现于哲学的方面。他们通过研究逻辑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从而为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