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职场扫描     
《职业》2010,(13)
01就业经纪人出品歌星、影星、球星一般都有经纪人,有了经纪人,这些明星们只需要苦练内功,其外部拓展就不用操  相似文献   

2.
时下,许多歌手、演员、模特等娱乐圈的星级人物大都有了自己的经纪人或经纪公司。“有事去找我的经纪人谈。”也成了娱乐圈的口头禅。记者经过多方努力后,才将那些习惯于在明星幕后“垂帘听政”的经纪人请上了“桌面”  相似文献   

3.
孔春艳  陈发 《职业》2011,(6):71-72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只能满足一时之需,而“渔”却让人有谋生的本钱,也有了就业的能力。在今天的这个就业负荷加重的社会,就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让不诘世事的青年找到理想的职业?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那些没有条件继续深造的技校生,如何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言承旭曾公开痛斥经纪人公司,指责他们拿自己当赚钱机器,让他身心俱疲,同样深受其害的仔仔周渝民随即表示对言承旭的声援。 在演艺圈内,确实有一些不良经纪人对签约明星不择手段地敲诈盘剥。初涉影坛、歌坛的阿紫就是其中的受害者。出道三年,她不但被经纪人“包装”得负债累累,而且还失去了少女的贞操。近日,阿紫哭诉了她“风光”背后难以启齿的隐痛。  相似文献   

5.
我与卡罗斯     
“我有一个想法”卡罗斯对我说,“为什么不让我成为你的经纪人?我会让你成为全校最酷、最漂亮、最引人注目的女孩。”“听上去你真像一个吹牛皮的商人。”我说。“这个头衔虽然是贬义,但我的理想的确与之大同小异。我要做化平凡为伟大、化普通为神奇的人。”于是,卡罗斯就成了我的经纪人。我第一次见到卡罗斯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影响我的生活。那天我怀抱一堆书进教室,却不料与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撞了一下。低头一看,竟  相似文献   

6.
张贞 《现代交际》2012,(11):211
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为“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对接好,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体育“经纪人”成为我国体育界的又一新兴名词,它是在我国体育产业化、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继体育“职业化”、“协会制”、“俱乐部制”之后,随着我国的体育活动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和职业化,又一项影响我国体育经济的新领域。实际上,在中国从事经纪活动的人并非罕事,但由于我国体育市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到2005年止,我国有3万多名专职运动员,而体育经纪人却不足百人,确实屈指可数。因此,面对我国体育市场逐渐成熟的现状,应该加强对体育经纪人的研究,使其能够日益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物质生活提高的前提下,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对压力竞争显现的“内卷化”的自我保护。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看似“云淡风轻”,实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就业相差甚远,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9.
杜明 《现代交际》2013,(12):210-211
高校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生成长成才。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用、学生受用、学以致用?这需要全面加强高校就业工作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生为本、质量立校、立足行业、全心服务、全程指导、科学发展”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紧密突出“三个结合”,即“招生、培养、就业”相结合,“毕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政教育”相结合,“校园市场、网络平台、行业资源”相结合。全面实施“五个促进”,即“有力保障促就业、全心服务促就业、创新创业促就业、全程指导促就业、科学管理促就业”。  相似文献   

10.
孙雁  龙晴 《职业》2006,(9):22
从业者档案姓名:赵爽从业时间:六年从业经历:现为北京慈文东方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签约代理袁泉、原华、高虎等多位名演员的经纪人。在保利剧院那个安静的酒吧,记者见到早已等在那里的著名演艺经纪人赵爽。人大新闻专业毕业干了十年记者的赵爽非常健谈也很有亲和力,难怪圈里人都叫他“爽哥”。“爽哥”穿着一件白衬衫,显得很朴素,很难让人将眼前的他跟那些光彩照人的明星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程贤文  周冰 《职业》2006,(5):44-45
猎头,也称人才经纪人,是人才市场竞争与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令人惊喜地领略到人才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妙处, 感受到人才价值、人性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回归和提升。猎头的神秘就在于他在职场上扮演的不平常的角色。“挖墙脚”、“夺梁柱”,“打地洞”、“秃鹰”、“人精”等词, 都曾用来描述猎头的形象,在这里,我们不妨也来给猎头画画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导刊》2012,(4):F0002-F0002
上海,寒风中的中山南路海宝广场上人头攒动,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助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2012黄浦区为来沪农民工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36家企业单位为就业者提供700余个就业岗位。短短两小时,就有400余人前来应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作用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岫芳 《职业时空》2008,4(10):52-53
随着我国就业体制由传统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自主选择”的方式转变,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学生在成长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竞争所要求的素质能力不相适应,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弱。面对就业,大学生有各种不恰当的行为,比如,抱着纯粹现实主义心态,认为社会需要的就是我们要选择和考虑的;缺乏必要的自信,无职业方向概念,“饥不择食”,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过于理想化,好高骛远,重视“钱”途忽略“前途”,脱离社会需要。择业与自身条件不完全相符,对未来人生一步步晋升发展缺乏长远设计,即便有职业规划但多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缺乏可操作性。为弥补高教人才培养的不足,增强教育的实践功能,为使高校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高校就业率,高校很有必要将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让学生“水到渠成”地面对就业择业市场。  相似文献   

14.
狄苏 《职业》2016,(20):134-136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本文详细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方面主要存在的五大问题,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近日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就业优惠政策”、“外籍(海归)人才在华就业”、“退休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劳务派遣”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根据解答,人民网推出调查《人社部拟适时建议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咋看?》  相似文献   

16.
靠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 ,以及各种灵活的就业形式是今后一个时期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出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 ,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 ,增加就业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广大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通过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创办中小企业 ,既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转变就业观念 ,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手段。“企业创办者”培训就是通过对有创办企业…  相似文献   

17.
孙友益 《职业》2009,(10):53-53
李仁曾经是个农民工,现在却成了一群“模特”的经纪人,穿梭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周边的画室内,根据各画室的需要推荐模特。以前他连模特是啥都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这个行当。  相似文献   

18.
邹保民 《职业》2015,(3):135
受近年经济下行趋势凸显的影响,2015届大中专毕业生又遭遇了空前的就业难问题。据了解,2014年大学毕业生达750万,号称“史上就业更难年”,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可想而知。由于中职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之在学校就在“多面手”“多证书”上存在短板,致使竞争能力先天不足,导致中职生就业环境、待遇、升职、培训不占优势。因此,本文试图开出“如何培养中职生竞争意识”的“药方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9.
《职业时空》2005,(21):4-5
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 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 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就 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贯 彻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 方针,在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努力 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100个人中就有1个在“三资”企业就业 ,10个企业员工中就有一个以上是外企员工。外企青年中 ,占多数的可能是处于外企下层的“蓝领”工人 ,但也有近20 %的青年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白领”员工。他们生活在国家计划体制之外 ,所处的生存和文化环境都比较特殊 ,有着独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一青年群体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未来他们的走向如何?一、青年对外企工作的感受1.角色WP是某德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 ,他说 :“中国人在外企可以承担责任 ,但要受到信任 ,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也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 ,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