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幽默6则     
某领导一领导酒后被扶到主席台上,坐定后说道:“上主食。”他的助手赶紧扶他去厕所醒酒。领导坐在马桶上吩咐:“开车!”助手看他实在不行了,就把他送回家。老婆帮他脱鞋并扶他上床。这时领导亲切地抚摸着老婆的手问道:“小姐贵姓?”酒鬼的对话一天,爸爸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里,一进门就生气地对儿子说:“你的脸怎么变了样儿了?像你这样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咱这幢房子绝不能留给你!”儿子在家中也已喝得烂醉如泥,听了爸爸的训斥,毫不示弱地答道:“那更好,像这样摇摇晃晃来回打转的房子,给我我也不要!”不…  相似文献   

2.
阿美的表妹天天缠阿美,让她给帮忙“找个稳定的工作”。表妹说:“我爹妈说了,花多少钱都成,临时工也成!我爹妈一辈子在村里给人看不起,现在我大了,他们有指望了。他们已经给左邻右舍放出话去,说给我在城里找了个体面工作。姐,你可得给我帮忙啊!”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眼里,漂亮的表妹马上就变成城里人了!表妹家里虽然穷,但表妹是被“富养”大的,为了让她变成“城里人”,先给她在城里租了个房子。爹妈还大方地招呼乡亲们“以后进城里办事就找咱家女子”!  相似文献   

3.
没点激情什么也干不成 说起北京统计,近几年的发展,可以说亮点频出,突飞猛进。曾时任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在北京市统计局曾风趣地说:“统计局工作不错.班子队伍齐整.大家很辛苦。统计这个部门你别看是个坐冷板凳的部门,我说这个冷板凳就看谁坐.有人能把冷板凳给坐热了,有人能把热板凳给坐冷了。我认为你们正在把统计局这个冷板凳往热了坐。”  相似文献   

4.
幽默六则     
乞丐一位好心肠的男子常把钱施舍给他家附近的乞丐。有一天,乞丐对他说:“先生,我想请教你—个问题,两年前,你每次都给我10块钱,去年减为5块,到了今年,每次只给我2块,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人回答说:“两年前我是个单身汉,去年我结了婚,今年家里又添了一个孩子,为了家用,我只好节省自己的开支。”乞丐听了,生气地说:“你怎么可以拿我的钱去养活你的有人呢?”女人逻辑如果女人满脸庄重地悦:‘你是个好人。”那就意味着事情可能要黄。如果女人大骂你:“不要脸!’即证明你“简直有趣透了”J如果女人一个劲儿地叫你”滚2”1…  相似文献   

5.
史峰 《妇女生活》2020,(4):56-56
我一直主张给孩子适当的零花钱,但不能白给,要让孩子用劳动换取。因此,儿子平时帮我做家务,我都付给他"工资"。—天,儿子主动把茶几上零乱的物品摆放整齐后,对我说:“爸爸,我天天劳动好累啊,挣钱还不多。有没有不出力气就能挣钱的办法呀?”  相似文献   

6.
不要哭泣     
蓉蓉下岗后,呆在家里,觉得日子绵长得没有尽头。蓉蓉不是没有找过事,可她无啥特长,人都不要她。对于扫马路之类的活,她又抹不开面子干。男人厂里的效益也不好,一个月才300元钱,可家里开支不少,柴米油盐,人情礼物,啥都要钱。男人的心情极不好,一回到家就长吁短叹的,对蓉蓉也没好脸色,跟蓉蓉说话也没好语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两人就总吵。蓉蓉很伤心:“你嫌我吃喝你的,我们分开过就是。我不信我养不活自己。”男人说:“分开就分开,没有你我过得更好。”男人这样说,蓉蓉的泪水就哗哗地淌下来了。就离了。蓉蓉想,再不找…  相似文献   

7.
《职场》2011,(3):22-22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妈问我将来想干吗,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秘书”我妈立刻用“你不是我亲生的”眼神看着我,大概觉得这个闺女实在太胸无大志了。现在想起来,并不觉得自己可笑,因为我知道当时我把白领一律理解为秘书,那时候的我似乎不知道其实除了秘书以外,在写字楼上班的那些职业女性还有其他工作可做。  相似文献   

8.
我是学统计的,统计工作中有我的事业,离开统计系统,我可能会更有钱,但我将失去人生奋斗的目标。 我叫杨德生,是广东省城调队的一名干部。 1984年我就读于复旦大学数理统计专业,1988年毕业时,我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统计事业中,时至今日已有十几个年头。期间有许多机会和诱惑,我都没有动摇过,因为投身统计事业是我无悔的选择。 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我即心仪于统计。我曾组织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统计预测与运筹课题中心”,获得专家的认可和支持,从那时起,统计这门学科就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毕业时,系里允诺我优…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获得了‘河南好人’‘河南优秀教师’等很多荣誉,但我最在乎的还是孩子们叫我‘妈妈’。每每听到孩子们亲切的呼唤,我都觉得幸福满满……”  相似文献   

10.
惊喜约翰下班回来后,把车停在院子里。正在浇花园的妻子看见丈夫的车脏了,使用了半个小时把车擦洗了一遍。她想给丈夫一个惊喜,便走进屋子对正在埋头看报的丈夫说:“约翰,世界上最爱你的女入已经替你把车擦干净了。”约翰果然惊喜地问:“妈妈是什么时候来的?”发现一位游客来到乡下度假,房主说:“晚上想睡个安逸觉的话,就应当把蚊子都打死。”“你说的很对。”客人说。“不过我怎么才能发现这些蚊子呢?”房主说:“不用你会发现它们,它们会来找人的。”外国幽默二则@赵安生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编辑部:快到年底了,有好友征求我的意见:“明年订什么报刊好?”我毫不迟疑地回答:“你在从事统计工作,还是订《中国统计》好。”给好友做的这一参谋,不是信口开河。我对贵刊确实是爱不释手,要说这份刊物的特点,我是这样认为的:一是内容广泛。设置的栏目多,登载的内容丰富。“特稿”、“统计方略”、“特别报道”、“聚焦:社会经济热点”等方方面面都有,可说是数据的资料库。二是可读性强。刊登的精品多、内容新,教育意义又大。其中“统计理财”、“生活中的统计学”尤佳。三是差错极少。《中国统计》的每一期我都看,但很少有…  相似文献   

12.
说起统计职称考试,有的人总认为很难,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笨或记忆力不好,有的人屡考不过,甚至产生怯考心理。我在1999年顺利通过统计师职称考试,考后我才觉得,考试并不难,不过要顺利通过考试,首先要树立“三心”,即决心、信心和恒心。而且“三心”缺一不可。我曾在1996年报考过统计师考试,但当时抱着侥幸心理,思想麻弊大意,重视不够,以为在六门课程中,有的在学校里已经学习过,只要考前一个月加把劲,就可以过关。这次考试,自然没考过。1999年,我痛下决心要报名参考,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并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给自己鼓气…  相似文献   

13.
余淑君 《晚晴》2020,(1):85-85
难张口请人帮忙,这是很多人的“通病”,因为他们把“请求帮助”和“自己没有”“给别人添堵”等同起来。但其实,如果我们不愿向任何人寻求帮助,很容易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孤岛上,而适当地请人帮忙,能帮助我们和他人建立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您好!我一个亲戚,今年75岁,一生无子女。老伴儿去世后,无人照料的他就进了养老院。进养老院之前,亲戚把房子委托给侄子看管。结果侄子以为老人进了养老院有地方住,就把老人的房子给改成了库房,存放所经营超市的物品,并把房间打了隔断进行改造。不料,今年春节前老人想回家,可是,侄子不给腾房,老人闹了个有家不能回,心情极为抑郁和委屈。  相似文献   

15.
刚退休那年,整天无所事事。去公园唱歌跳舞?没那兴趣。在家琴棋书画?缺艺术细胞。只得闲寂难耐地“宅”在家里,老伴儿说我是等着“夕阳落”。这天,给同年退休的老马打电话,问他在家干什么.谁料他竟说:“我忙得连吃饭的空儿都没有,不信?你马上来,带你去个好地方,打车,快点,过一小时就出发啦。”  相似文献   

16.
福兮祸兮?     
福兮祸兮?敏讷把时针拨回到五十年代末。人们不会忘记,在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一亩地长出20万斤粮食”的年代,有几多“卫星”上天,又有多少人命赴黄泉,沉重的记忆、血和泪的代价,曾给多少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痛苦的阴影。历史发展到九十年代,人...  相似文献   

17.
王跃 《四川省情》2006,(5):40-41
夫人说:“都一样,我先生常常把妻子的事情交给秘书做,所以我只好兼职”。文学女青年还不甘心,说我想找你先生给我辅导文学和写作,我是慕名而来的。而且我的家乡十分遥远,来一趟不容易。为了见到你丈夫我变卖了家中的财产,连过年猪都卖了。进城后又遇上骗子骗走了我的盘缠,我现在不仅没有了退路,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我对你丈夫的崇拜。你丈夫是当今文坛的一面旗帜,我来投奔他就是背水一战,如今我落到这步田地还要夫人拉我一把,否则我只好坠落,或者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也说不定,到时候对你丈夫的名声也是不好的影响,夫…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您好!我父母今年都刚满70岁,身体还算可以,但最近心情一直低落,尤其是妹妹成家远嫁以后。我因为工作和父母在相邻的两个城市生活,之前父母曾帮我带过三年的孩子,随着孩子长大,两老人觉得自己完成了任务,便要回家安.度晚年,但近两年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父母开始感觉孤寂落寞。尽管每逢周末我都带妻子和孩子赶过去陪伴父母,一起吃顿饭,但看得出,每逢我们走的时候,父母都很失落,有时候母亲还会忍不住抹眼泪。为此我和妹妹都觉得对不起父母,父母有时也对我们有怨言...可我们无时不在惦记着父母,希望他们能开心些,快乐些,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中国的某些统计项目“难懂”,我对此没有发言权,搁置不论,但就算是它真的“难懂”,充其量也不过相当于中国的某些新闻“难懂”吧。如果说读懂统计要专业知识,那么,对于某些新闻,你有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弄不懂的,它的云遮雾罩不是专业知识可以突破的。而这样的新闻每天都可以挑出若干,如果笔者这个专栏要写下去,我想每月挑出一个“最难懂”的新闻事件,以我的“专业知识”来解读,因为资源的丰富,专栏写起来就有可持续性了。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华文明向西方文明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老外对古老的东方魅力越来越欣赏,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若阁下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散步,奉劝您用中国话聊天时得留神“隔墙有耳”。话说几位同胞正走在纽约街头,忽有一美国壮汉闯进眼帘,于是顺口发了句感慨:“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话音才落,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汉语,差点没把几位国人震晕过去:“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翻遍全书都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