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政府以大西南为大后方的抗战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其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转变的原因在于:(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使“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基础发生动摇;(2)由于日本对华北侵略的加剧而引发了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高涨。国民党政府以大西南为大后方抗战战略的实施是在其对内对外政策逐渐转到以抗日为主后进行的。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的加剧,以大西南为大后方抗战的战略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3.
西南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当时的重庆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华侨与西南抗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为西南抗战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探讨华侨在西南抗战中的作用及其地位,对于我们完善和丰富西南抗战史,是颇有裨益的.一经济上的援助华侨经济上援助西南抗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西既是抗战的前沿阵地和西北开发的重点省份,又是华北和中原抗日军民的后方基地,更是联结西北、西南整个大后方和国际援华渠道的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当时陕西的千万同胞,则在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保卫黄河河防、直接抗击日军以及防空、支前等方面,发挥了责无旁贷的积极作用,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坚持持久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四川地区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与大后方。四川尤其是重庆地区虽然遭到日军的重点轰炸,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仍呈现出历史上较为活跃兴旺的景象。八年抗战中,四川军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抵御外侮,共度时艰,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战,并由此而形成了“爱国”、“战斗”、“奉献”、“乐观”、“合作”的四川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四川人民在这一主战场上献金、献物、献力,加紧生产,节约度日,支援前线。为保证补给线畅通,他们赶修公路,特别是为配合盟军实施空中打击,修筑了大量军用机场,而四川热血男儿的远征,更是功不可没。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和抗战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十分重视对这一地区的建设。因此,四川交通建设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其中邮政通讯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同时也存在不足。抗战胜利在即,四川邮政事业却面临重重危机。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抗战时期四川土匪人数多、分布广、清剿难,严重影响了作为西南大后方抗日根据地四川省的社会稳定和整个抗战大局.鉴于此,国民政府与四川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主要有确立剿匪指挥机构、颁布治匪法令、剿抚并施、查禁非法组织、扶贫济困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抗战时期四川匪患治理的措施及意义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支撑抗日战争最主要的后勤供应基地.为了解决大后方的交通运输大大落后于战争需要的矛盾,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改善大后方交通的措施.复兴驿运即为其中重要的一项.由是四川驿运在八年抗战中得以蓬勃发展,并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政府和人民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对大后方实施了惨绝人寰的空中杀戮,制造了死亡100人以上或死伤500人以上的重大惨案共达86次。这些惨案在时空分布上呈相对集中的鲜明特征。具体来看,在时序分布上,惨案集中在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达到最高峰。另外,因为地形和天气的影响,夏季是惨案的高发期。在空间格局上,惨案集中在四川、重庆战略核心地区;水路、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干线所在区域是重灾区;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最为惨重。这种时空分布格局彰显了侵华日军企图通过制造重大惨案,造成恐怖气氛,达到动摇抗战大后方民众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妥协屈服,实现占领和殖民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湖南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表现在:一、湖南各界民众在抗战爆发后开展了抗日募捐、创办抗日报刊杂志等诸多抗日后援活动,成为抗战初期的大后方。二、从湖南的战略地位、中日双方兵力配备、会战次数及规模、影响等可知,湖南是抗日相持阶段的正面主战场。三、芷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次由馒略者向中国乞降洽谈的地点。四、湖南是众多抗日精英的故乡,这是湖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由于贵州地处大西南的中枢位置,为满足抗战的需要,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贵州的航空运输业获得了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乐部沿海地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内迁,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成为高等教官和科学研究的中心之一。四川社会学研究因此而得以繁荣,成为四川社会学史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这一时期四川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学术史的回顾来看,也存在体量上研究根据地工作的多,研究大后方工作的少;对象上研究《新华日报》的多,研究其它方面的少;角度上从新闻宣传工作展开的多,从新闻舆论工作展开的少等问题。目前,条件上已经满足系统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四川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四川作为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对八年抗战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四川人民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了抗战,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四川人民的贡献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全省5200多万人民的贡献。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四川人民在抗战中献金、献物、献力、成为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和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指挥中心。为配合美军对日本占领区及本土的轰炸,四川修建了“特种工程”,并率先发起知识青年投身远征军,策应英美对日反攻,加速了日本的崩溃,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舆论控制森严的国统区,中国共产党通过《新华日报》副刊引导了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发展,实现了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领导:首先,《新华日报》副刊在党的领导下发表了数量和质量均属上乘的文艺作品,彰显了大后方抗战文艺的成就;第二,《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开展诗歌朗诵运动、民歌运动和戏剧运动引导了大后方抗战文艺运动;第三,《新华日报》副刊通过建构抗战文艺观念、展开抗战文艺斗争和影响其他报刊文艺方向等来引导大后方抗战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9.
贵州的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7%,地形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的诸多原因,使得交通十分落后,严重制约和阻碍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贵州在西南地区乃至于全国的战略地位突显出来,成为抗战的大后方。随着抗战的深入进行,贵州特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资源条件,使贵州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之一,贵州的交通事业特别是公路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贵州战时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是西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点:国民政府将西北作为战略地位仅次于西南的战略大后方来经营;西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内迁企业带来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战时特殊的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