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庆节时,交警叔叔还在上班,冬冬非常佩服,就拿起笔,给叔叔们写慰(wèi)问信。他开头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您们好!”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皱起眉头问:“你为什么要用‘您们’呢?”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您’是对长辈、老师或自己崇敬的人的尊称,‘交警队’里有许多叔叔,当然应该用‘您们’喽!”妈妈听了笑道:“‘您’是尊称,你说得对,可是‘您’没有复数形式,后面怎能加上‘们’而变成‘您们’呢?”“那么,遇到多数的‘您’该怎么称呼呢?”冬冬发起愁来。妈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讲解道:“如果称呼两个以上的人,可以说‘您俩’…  相似文献   

2.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5,(9)
鬓卫丝竺扁 十个男子一字形排开,旁边一个人喊:“怕老婆的向前一步走!”九个人都迈出了一步,只有一个人没动。别人问他:“你不怕老婆吗?”他小声说:“我不知道怕不怕,反正她说过,人多的地方让我别去。”口‘粮’,无米也念‘良’,去了‘旅’边米,加女就成‘娘’,谁娘不爱子,谁子  相似文献   

3.
分享     
题目21:“安房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想象告诉给别人呢?”“我想,人不全都是这样吗?当看到美丽的东西的时候,不是会说‘看啊,看啊!’吗?要是天边出现了彩虹,就会禁不住叫道:‘彩虹出来了,快来看啊!’人们看到美好事物的时候,不仅仅想据为己有,还想让大家一起分享、一同快乐。所以,当我想到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禁不住要说:‘你听,你听!’于是,就写下来发表了。”这是日本童话作家安房直子与她的读者的一段对话。在安房看来,分享是源于自己内心的需求,与人分享的过程是一个放大自己快乐的过程。身处现实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请以“分享”为话题,谈谈你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14=陡发?     
打“的”,我坐司机边上,遇上红灯,前面一辆小轿车的尾巴近在眼前,我见那车的车牌尾数是68,笑说:“他这车牌挺值钱吧?”司机道:“您还不知道吗?如今已经不时兴花钱买数字啦!”我说:“是吗?不再认为168是‘一路发’了吗?遇上14什么,也不避讳了吗?”他说:“您怎么消息一点儿不灵啊!早被人破解啦!”我不明白,忙请教:“怎么个破解?”他笑说:“14,人家用音阶来唱,那不正好是‘陡’吗?‘一路发’虽然吉利,比起‘陡发’来,那不还是辛苦吗?所以,现在有的人喜欢14,比喜欢68还厉害哩!更有绝的啦,有的人把6唱成‘拉’,把8唱成‘高八度’的‘倒’,‘拉倒’,就是谈不成生意,什么也捞不着,有什么好的?当然啦,这么破  相似文献   

5.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天津市一家食品厂今年推出一种新的冷饮产品,就是以两种人即“小秘”和“大款”作了品名,那名儿就叫作“小秘傍大款”。 这则报道讲:“一些孩子看到这种冰棍与他们平常吃的不一样,出于好奇拿回家缠着家长问个清楚,‘小秘’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要‘傍大款’?”结果是“让一些家长瞠目结舌”。孩子没法也不可能去问厂家,但当记者“前往生产这种冰棍的厂家问为何起这个名字时,该厂的员工对此表示无法解释。”他们还想问问厂长,“厂长又避而不见”。  相似文献   

6.
“会”和“能”用作能愿动词时,在用法上有何异同?《现代汉语词典》在“能”字条目下,要人们注意a、b、c三点,对“会”和“能”的用法异同作了说明。其中a、c两点中的一些说法不能使人信服,现提出来商讨。“能”字条的注意a指出:“‘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如: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如: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如: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字。”联系语言实际,我们就不难发现,“小弟弟会走路了”的“会”完全可以换用为“能”,  相似文献   

7.
沙憎日记     
3月3日今天晚上,我们师徒四人谈古论今,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女人上。大师兄托着下巴,望着佛像若有所思地问师傅:“师傅,记得你曾说过:‘空即是色,色既是空’。那你给我起个法号叫‘悟空’,也就是‘悟色’的意思了?唉!我现在想‘空’一下!”师傅慢吞吞地说:“大家再忍耐一下吧,到了天竺……”八戒抢过来说:“到了天竺又能怎样?成了正果就有的忍了。”  相似文献   

8.
青年人     
某日。老爸正对儿子循(xún)循善诱:“你们青年人应该立志图强,否则……”儿子未等老爸讲完,接过话题说:“否则,到了重年人,将悔恨晚矣!”老爸不懂:“什么‘重年’人?”儿子解释道:“我们是‘轻年人’,那你们和我们相反,不就是‘重年人’了吗?”老爸捧腹大笑。指点迷津“青”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一册知识短文《形声字》对“形声字”,下的定义是:“形声,就是一个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做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做声旁。”接着写道:“懂得形声字的构造特点,对于防止写错别字也有帮助。比如‘粱’和‘梁’这两个字形体相近,又都念liáng,但它们的形旁不同。‘粱’是属于粮食一类,所以形旁是‘米’;‘梁’与木头有关,所以形旁是‘木’,知道了它们形旁的区别,就不会把‘高粱’写成‘高梁’了。”这段文字对于帮助学生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确实大有裨益。但以“粱”、“梁”作为形声字来举例,就有失周密、准确了。短文把“粱”“梁”作为形声字,分析了形旁,但对声旁没作具体说明,据之,学生会这样推断:既然是形声字,它们的结构特点自然是“由形旁和  相似文献   

10.
马多多 《北京纪事》2017,(10):88-91
“‘同志’这个词怎么就成了特指同性恋了?”2014年7月的一天,76岁的张光荣对记者抱怨说,前些天看到了一则新闻,标题是《网恋“同志”开房,乘机盗窃被判刑》.看了文章才知道,文章里的同志指的是同性恋.“我希望报社能呼吁一下,别乱用‘同志’这个词!”张光荣又气愤又悲哀,“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拿‘同志’代称同性恋?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同志’就变成同性恋了?”在张光荣看来,“同志”是一个很亲切的称谓,“这样用真是让人气愤.”  相似文献   

11.
休闲娱乐岛     
讽刺 与幽默 高伟 麻语 某车间主任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日,主任打了一夜麻将,来到班上召开班前会,便即兴发表讲话:“今后不管谁‘坐庄’,大家都团结成‘一条龙’,借改革开放的‘东风’,该‘吃’的就吃,该‘碰’的就碰,这样年底分红才能来个‘杠后开花’。不然的话,到头来只是‘白板’一张。”语毕,众麻友掌声雷动。“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  相似文献   

12.
1.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  相似文献   

13.
儒学别解     
这个题目可有下列各项说明。(一)‘仁’的基本意义。(1)‘仁’这个字,是由‘人’‘人’合成的,而不是由‘二’‘人’合成的。人人两字连写,常写成‘人?’,即在头一个人字下加‘?’即得,正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常写成君,,臣?,父?,子?一样。(2)人人意即象人或把人当人:对自己讲,要争取做人;对别人讲,要把人当人,韩愈谓‘人其人’,即把人当人之意。这种以同一之字解释自身的办法,颇与柏拉图(Pl-ato)所谓‘凡物必肖其自身’相似;与陆德明《经典释文》中以同声之字解释某一字之义,也有一点相似。  相似文献   

14.
“苦力”,词义作为“出卖力气干重活的码头工人解”。在不少欧洲语言中也有一个与此语音相似、意义相同的词。这个词到底源出哪种语言?仅就所知,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完全相悖的说法:一是“苦力,英语Coolie的音译。帝国主义者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人(如码头工人)侮蔑的称呼”前不久,台湾出版的《国语辞典》(重编)对“苦力”一词也作了和上面相近的诠释:“劳动者,专指矿工,脚夫,车夫等,从事笨重工作的人,本英语Coolie的译语,其专指在欧洲或殖民地的华工而言”。另一是“……回忆过去翻阅英语字典时,偶而发现一些汉语外来语如‘ma hjong’(麻将)、‘kowtow’(‘叩头’),‘Coolie’(‘苦力’)……”从上可以看出,一是认为汉语中的“苦力”源出英语;一是认为英语的Coolie或Cooly(“苦力”)源出汉语。到底“苦力”源出哪一种语言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番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15.
丁页渠先在驳斥王氏学派提前宾语复指说时曾经这样断言:“至于‘之为’就更说明问题了。如果硬要把‘之’说成‘复指提前宾语’的代词,那么‘为’又该作何解释呢?翻遍古书,恐怕也难找到‘为’作代词的例证。”古书中的‘为’到底有无代词的例证?笔者不敢先断是否,还是让史实来回答吧。  相似文献   

16.
一项关于领导干部朋友圈的调查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到“如果您是一位领导干部,您是否也会搞自己的‘小圈子’”时,一半左右的受访者选择“会”,初衷则各不相同:“有了‘小圈子’政治仕途才有保障”‘小圈子’能够提供种种好处和收益”‘小圈子’有多大表示能力有多大”……“朋友圈”带来的“好处”,让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组织参加各种同学会、老乡会、战友会,只要能扯上一丝一缕的联系,就开始拉拢关系、编织圈子.  相似文献   

17.
一、高太尉——“圆社高二” 高俅在北宋实有其人。《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条,写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是夜内殿仪卫之外,又有裹锦缘小帽、锦络缝宽衫兵士”十余人一队共十数队守卫。每队“各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曰:‘是。’又曰:‘是甚人?’众曰:‘殿前都指挥使高俅。’更互喝叫不停。”又《靖康要录》卷七载高俅死后臣僚上言:“高俅初由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改诗     
1942年6月26日,郭沫若应邀从重庆天官府到北碚,去观看他写的大型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临出门,他抱起自己家里插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剧中的婵娟当道具用.由于途中遇雨,不禁诗兴顿生,待赶到剧社时,一首即兴打油诗就脱口而出,诗日:“不辞千里抱瓶来,此日沉阴竟未开.敢是抱瓶成大错?梅霖怒洒北碚苔.”听了这首诗,演员们议论纷纷.有人风趣地向郭沫若建议说:“两个‘抱瓶’重复了,不太好.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是一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雁  朱庆 《社区》2004,(17):14-14
江苏省苏州市园林路1号是一间超市——“一家人”慈善互助超市,以“红心”、“光芒”和“互”字图案构成的主体标识格外醒目。一位刚花了50元“买”了价值200余元日用品的顾客对记者说:“这是一间以慈善助困为主题的爱心超市,处处体现了‘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社会互助精神,我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报刊书籍中常常出现谈论有无“大公无私”的问题。比如,有一家报纸在题为《“大公无私”和“先公后私”》的文章中,发表了这样的议论:20世纪70年代,大寨曾是中国的一面“红旗”,一直宣称大寨人是“大公无私”的,但周恩来总理对此不以为然。他在1971年11月15日会见美国朋友韩丁时说:“‘先公后私’就不错了,哪有大公无私?没有私哪来公?没有小哪来大?”然后作者评论说,“其实,人们的自私心理是很难完全消除的,能公私兼顾已属难得。所以,‘大公无私’确实有些‘乌托邦’。……现在,实在有必要对‘大公无私’之类的豪言壮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