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分上下篇。上篇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指出整个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抗日救亡文化逐渐发展演变为抗日民主文化——抗日与反专制独裁相结合的文化的过程。下篇从重庆作为抗战时期中国的文化中心这一特殊地位出发,分析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化的基本特点,指出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具有战斗性、大众化、广泛性、辐射性和高水准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是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是重庆历史文化中最厚重的积淀 ;而且我们发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重庆文化与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化有着一个相似的文化发展背景 ,那就是城市地位的提高 ,为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重庆地位的变化和重庆人民的历史使命彭承福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由一个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跃而成为中国战时的陪都,成为全国抗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的中心;由四川东陲的一个普通城市上升成为一座国际知名...  相似文献   

4.
试论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两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文化建构,高度体现出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双重维度,因而陪都重庆文化作为区域文化发展的战时典范,拥有了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全国性中心地位,并显现出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方向。  相似文献   

5.
客观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中所进行的民主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及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指出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 ,重庆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学中心。抗战时期的重庆文学具有战斗性、大众化、广泛性、辐射性、高水准等主要特点 ,这些特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充分显示了抗战时期重庆文学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交流,是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的交流,是全方位的交流。抗战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实质是中国的抗战文化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抗战的胜利,离不开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参与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在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准确,加强了对农民的组织领导,成功地对农民进行了抗日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创造了农民教育的新方式。在动员农民、培养干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试就抗战时期中共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方式进行总结阐述。1 建立各种组织,动员、教育农民支持和参加抗日战争抗战期间,中共在敌后建立了19个根据地。毛泽东在论述抗日根据地的条件时,指出了发动民众的抗日力量是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三项…  相似文献   

9.
俄苏音乐文化的传播,对中国革命歌曲的创作以及中国抗战音乐的发展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本文聚焦抗战时期重庆主要刊物,搜集、甄别、整理战时首都重庆俄苏音乐文化传播的相关文献资料,探查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在战时首都的关注重点和主要特点,探讨俄苏音乐文化传播对战时首都重庆抗战音乐发展的影响及历史意义,从而确立俄苏音乐文化在以战时首都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传播状况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0.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方式、形成过程等,与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和山东敌我力量的变化,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个变化过程,历经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共同根据地、以我为主和共建根据地思想并存、确立“独吞山东”战略并积极实施等三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具有山东特点的发展之路。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中共抗战时期实施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及战后实施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创造性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山东党政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坚强执行力。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史实是中共在全中华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砒柱作用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反法西斯战争新闻与文化传播的中心.研究重庆抗战新闻与文化传播的历史流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描述和阐释这段峥嵘而特殊的历史,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这段历史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抗战时期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领域,与中国现代思想史,特别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运动的关系尤其密切.  相似文献   

12.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既是中华民族保存和延续中国文化的一次壮举,也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文化奴役的文化抗战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文化机构的西迁,改变了中国文化地理的格局,使得西南地区成为战时中国文化的中心,并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西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弘扬和发展了红色文化,改善了西北地区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西部的文化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下江人”涌入重庆,由于各自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差早,使其在与重庆本地人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排斥却又交流、融合的现象,并且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中出现了“上下江人”的风俗文化融合。主要表现为重庆的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化的交流、风俗习惯的改良、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民主党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救国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等党派相继云集重庆。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战时的首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远东的会聚地,作为抗战的大后方,这种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环境,是民主党派纷纷云集重庆的重要原因。各民主党派到重庆后,为施展其抗日救国的抱负,实现其抗日民主的政治主张,在重庆广泛开展抗日民主活动。他们拥护国共合作抗战,反对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竭力为抗日救国献计献策,奔走呼号;力争政治民主,掀起民主宪政运动。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抗日民主活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在抗战时期特殊的文化背景下,为落后封闭的重庆文学提供了时代、政治、民族和文学艺术一体化、现代化发展的机遇.显现出抗战时期重庆文学在新文化、新文学转型中的民族解放意识和文学发展的现代性流变.  相似文献   

17.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翦伯赞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抗日战争期间,他在重庆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史学活动,在鼓舞人民抗日信心,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等方面都发挥了历史学的经世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注重现实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特点。他的史论史著,成为抗战时期爱国主义史学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范例——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社会整体结构的现代化变革阎书钦“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历史范畴,是对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变革与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的称呼。从整个世界历史而言,它是包容经济、政治、文化、心理各方面变革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陪都重庆出现了众多文学期刊,在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期刊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表明了陪都重庆已经成为战时中国的全国文化中心,同时也确认了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已经体现出中国文学战时发展的主流方向.对陪都重庆的文学期刊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无疑有助于对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进行价值的重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