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环 《天府新论》2010,(5):16-19
腐败已成为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政治顽疾,社会各界在不断地探索着反腐败的制度创新之路。善治,作为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适应了新型治理结构的需要,它所倡导的合法、透明、责任、法治、回应、有效等价值理念,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治理腐败。依靠善治反腐败,是我国现阶段可供选择的反腐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长期战略。在强化治标的同时,应及时研究解决制度、体制、机制层面问题,形成治标与治本的良性循环。从反腐败治本实践入手归纳总结,形成八个方面经验做法,力求为赢得反腐败斗争主动权提供一些思路、途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坚定信心的基础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应逐步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领域 ;群众路线是党风廉正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建立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以系统论、控制论为认识手段,以社会指标为工具,运用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建立起较为科学的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系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反腐败正确决策和决策实施的保证,有利于社会转型期廉政规范的建构,还有利于降低廉政建设成本。这一系统的指标体系分为政治结构、公职人员素质、官民关系和社会环境4个方面12项指标。这套评价系统的运用,对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评价、监测、导向和预警作用,可以有力地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克服高校行政化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改革高校内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则是克服高校行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大学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模式,需要借鉴社会科学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善治理论在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引发的思考与实践,对探索高校内部管理改革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善治城市: 中国城市治理转型的目标与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治理模式。当代中国城市管理要实现其缓解或消除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的使命,必须摆脱传统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城市治理,实现城市善治。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离城市善治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实现城市善治,形成善治城市的关键战略是适当的能力建设和协作管理,即城市政府通过自身“再造”,提升治理能力,增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努力寻求和发展非政府组织、企业、公众对城市治理的支持、参与和合作。  相似文献   

7.
8.
新中国建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深入推进反腐败的历程,其间经历了依赖群众运动反腐、权力与制度并合形成的反腐、政治体制改革引领反腐推进等不同阶段。在反腐败斗争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与反腐败同步进行,反腐治理思路日益清晰,反腐的规章制度日趋完善,反腐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70年来的反腐败历程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从严反腐,反腐败斗争需要从政治战略高度深入推进,必须依照法治逻辑及法治实践有序展开,必须从消极惩治向积极的惩防结合转变,反腐败作为持久攻坚战必须坚持不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取得并不代表漫漫征途的终结,我们应秉承反腐败过往的有益积淀而迈进新时代反腐建设的另一宏伟序章。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力度,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有些腐败现象蔓延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主观上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所造成.所以,要贯彻好"三讲"教育的精神,要坚持讲学习,廉洁自律作表率;要坚持讲政治,长期不懈抓党建;要坚持讲正气,坚韧不拔做斗争,把党内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判断执政党善治与否的标准一方面在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在于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治理。当代中国语境下迈向善治的途径取决于执政党的道德自觉,即执政党能否处理好利益整合、协调党政关系以及解决因为现代性本身而引发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及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以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内涵和对策,以提高标本兼治的整体水平,发挥综合治理的整体效能,不断开创跨世纪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层面,实现基层善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目光向下"、重视基层的政治思维,为实现基层善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协商民主主张参与治理的各方以对话协商等方式就公共行动达成一致,促使人们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是实现基层善治的主要方法。总而言之,群众路线与协商民主实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通过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模式,两者之间的相互协同对于推动基层走向善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服务视域下的政府善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善治则是当代政府治理的最佳状态和必然选择。从公共服务的视角深入探讨政府善治的价值取向,剖析政府治理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阐明实现政府善治的基本路径,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要牢固地保持执政地位,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必须坚持善治的变革方向,体现民主、分权、法治、责任、诚信、透明、协调、服务、廉洁、有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公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政治秩序的稳定,已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关键。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源于缺乏整体性的合作治理机制和长期规划,具体表现为:政府层面的角色错位和配套措施滞后、社会层面的力量薄弱和资源有限以及市场层面的企业自利性侵害环境公益性。提高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可以尝试应用合作治理理论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的合作治理模式,以追求主体共存、生态共享、利益共荣为价值目标,最终取得生态环境善治的最佳绩效。  相似文献   

16.
民生幸福是民众根本利益的现实诉求,是衡量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效果的根本标准,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改革发展合法性的应然尺度,对于一个社会的治理来说,实现民生幸福才是最终目的。政府善治是政府与民众合作、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政府善治与民生幸福有着内在的贯通性:民生幸福、安居乐业,社会方能长治久安;政府善治是民生幸福的外部条件和手段,只有实现政府善治才能为民生幸福提供丰富的社会公共资源,从而保障民生幸福。  相似文献   

17.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政府善治是政府治理的目标取向,它是伴随着政府治理的产生与不足而出现的对政府治理的一种替代性概念。政府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协作管理过程,它的本质就在于要求做到政府与公民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这种合作管理的基础是在公民中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以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为主要标志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 ,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即治理和善治理论 ,开始变得日益引人注目 ,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随着我国不断加速融入全球治理进程 ,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制约与依存关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 ,其本质内涵在于立足国情实际、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要求出发 ,不断培养提升党在执政实践中的谋略与制胜能力 ,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创造坚实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 ,提出了善治理念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路径选择 ,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是我国走向善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基层走向善治,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其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是其必要的路径选择.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应通过调适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调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同村级政权组织与农民自组织的发展,理顺农村基层治理三大主体关系;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应通过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四个民主”建设,落实农民的“四项权利”;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应以农民为本位,以建设农村社区利益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