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并购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资商业银行持续增长的海外收购需要系统的战略规划.本文从业务选择、地域选择、并购方式选择、目标企业选择等四个方面研究了中资商业银行在海外收购中应关注的战略问题.研究结果认为,中资商业银行的海外收购在业务选择方面可考虑同业并购或相关混业并购;在地域选择方面可优先选择香港,其次是政治稳定的东盟地区和非洲国家,再次是成熟市场经济的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国家;在并购方式的选择方面,除直接收购目标银行控制权外,中资商业银行还可考虑少数股权投资与收购相结合的分阶段收购策略;在目标方的选择方面,收购方应重视对并购双方资源匹配程度的分析,将协同效应是否存在和如何实现作为海外收购的战略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数千家公司一夜之间不复存在。然而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世界经济的大洗牌。本次危机正是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好时机,尽管海外并购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仍应该抓住机遇,化解风险,在海外并购市场上越走越好。本文对中国企业目前海外并购所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防范海外并购失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海外并购中,人力资源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企业之间的并购并不是企业资产的简单整合,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人员的整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人力资源问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应加强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嵌入文化烙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跨国并购中公司间的国家差异使得公司有能力把经营转移到最低成本的国家,并增强了公司处理市场变革或者政府方针变革的能力,也提高了公司对其他国家文化相关的优势进行学习与适应的能力.目前,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海外的并购活动,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银行业出现了大规模并购的案例。尽管当前由危机导致的风险犹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仍应制定长期的海外并购战略,实现跨国发展目标。本文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银行业的变化状况,研究了危机爆发后银行业并购的局势,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在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并购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企业融入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海外并购是我国进入国际市场、获取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本文厘清了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获取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梳理了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并购历史进程,提出了海外并购基本流程的概念模型,分析了海外并购不同阶段的知识产权风险,构建了海外并购中知识产权获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知识产权获取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期为有效规避并购风险,增加并购成功率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法律风险,其中最为主要而长期以来又未得到中国政府和企业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的是劳工法律风险.劳工法律风险不仅关涉到并购企业能否成功对目标企业予以并购,而且还关涉到海外并购完成后企业业务的有效整合问题.因此,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劳工法律风险为内容,对劳工法律风险进行界定,剖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劳工法律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如何防范劳工法律风险提出建议,以便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防范法律风险提供借鉴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变得越来越普遍,但海外并购之路并不平坦,它的前景充满希望,但由于文化差异、经验欠缺等因素,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并购成功率低的原因很多,所面临的困难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法律因素、政策因素、社会舆论因素和工会因素等,并购的不同阶段也存有相应的困难,本文在对这些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据商务部统计,海外并购已经超过绿地投资,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走出去"战略的最主要的方式。回顾以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成功的案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海外并购的融资、交易、公关及整合等各个阶段都起到了非常专业和积极的作用,并且获得了学界及实务界的一致认可、甚至推崇。然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帮助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过程中,正在或者将要受到来自法律层面的掣肘,比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组织形式的混乱、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主体及对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各种限制,这些法律隐患都会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挥其在海外并购中的积极作用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和新动向,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信息不对称、对政治风险估计不足、缺乏相应的技巧和经验等问题,对此,要规避风险,走出困境,就应加强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就近取材寻找并购目标,做好宣传沟通工作,注重海外并购的后期整合,并加强各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的知识获取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认识到海外技术并购后的知识获取对于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国内相关经验的严重匮乏和没有有效的操作指引,我国近些年大部分以获取技术为并购初衷的海外并购案例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从主观因素障碍和客观因素障碍两个方面探究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后知识获取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的转变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论是并购规模还是并购金额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变的角色定位与战略目标必然随之变化.因此,中国政府应根据全球经济治理结构转变与海外并购存在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从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高度,选择海外并购模式和海外并购的战略,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综合竞争力,更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策略,提高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与决策权.  相似文献   

15.
徐雄 《中州学刊》2004,(5):69-71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发展壮大,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企业自我滚动式发展;另一个是企业外部扩张式发展,即实施并购.而无论采取哪种途径,关键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并购方式发展更应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理论与我国企业并购的特点陈朝阳近年来我国企业兼并、收购现象不断发生,兼并、合并、收购等概念逐渐流行起来。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我们把兼并、合并、收购统称为并购。这是因为三者有着共同的特征:第一,是以产权转让和交易为基本标志,是企业产权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活动中企业并购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也有扩大的趋势,但并非所有的企业并购都是有效率的。企业并购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效果可分为三类:效率型、利益分配型、单纯规模扩张型。只有效率型并购才是产权流动的真正目标。要实现效率型并购,必须具备一系列宏观和微观条件,政府有必要对企业并购进行管理和干预。本文就如何实现效率型并购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并对新自由主义夸大市场作用、否定国家干预的主张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世界舞台上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中华文化高质量地走出去。所谓高质量走出去,一是要有自觉明确清晰的文化主权意识,二是要依托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核心门类走出去,即以承载文化内容与价值的文化服务贸易比重的提高为着力点,在全球化舞台上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并在文化位态的提升中使之成为表征流行时尚的“中国风”,使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成为全球治理走向善治的思想资源和创意创新的策源激发地。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需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践行对中国海外文化利益的维护和拓展。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的新方位,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体系化思维和整体性观念为引导,以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为支撑力量,有效维护中国海外文化利益,在世界舞台上全方位地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合称,企业往往希望通过并购的途径来实现规模的扩张、利润的增长,但实际上企业并购并不一定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来评价企业并购绩效,从综合绩效得分分析国内某知名啤酒业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并对不同阶段并购绩效动态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以前,该企业并购是粗放型的,并购并未提高综合绩效;2001年以后,企业强调质量并购,综合绩效明显提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